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4)
2023(11240)
2022(9302)
2021(8615)
2020(7286)
2019(16150)
2018(16071)
2017(31057)
2016(16632)
2015(18084)
2014(17207)
2013(16516)
2012(14274)
2011(12649)
2010(12704)
2009(11912)
2008(11312)
2007(9698)
2006(8193)
2005(7004)
作者
(45809)
(38239)
(38085)
(36086)
(24122)
(18422)
(17159)
(14780)
(14310)
(13353)
(12787)
(12668)
(11939)
(11742)
(11714)
(11655)
(11429)
(11368)
(10991)
(10899)
(9595)
(9308)
(8926)
(8725)
(8560)
(8403)
(8384)
(8305)
(7667)
(7555)
学科
(64016)
经济(63943)
管理(48934)
(46949)
(39169)
企业(39169)
方法(33563)
数学(30430)
数学方法(29862)
(19459)
(17072)
中国(15217)
业经(13952)
(13647)
贸易(13643)
(13291)
(12206)
财务(12166)
财务管理(12152)
企业财务(11582)
农业(11554)
(11368)
(11174)
理论(10383)
技术(9954)
地方(9482)
(9387)
银行(9353)
环境(9112)
(8923)
机构
学院(225482)
大学(222535)
(90466)
管理(90014)
经济(88739)
理学(79858)
理学院(79038)
管理学(77243)
管理学院(76892)
研究(68056)
中国(51117)
(44331)
科学(43082)
(40137)
(39292)
业大(36559)
(33549)
财经(32923)
中心(31939)
农业(31344)
(30930)
研究所(30883)
(30035)
经济学(27337)
北京(26922)
(26804)
师范(26414)
(25075)
经济学院(24874)
(24675)
基金
项目(159666)
科学(126250)
基金(117502)
研究(110907)
(104197)
国家(103358)
科学基金(89551)
社会(72090)
社会科(68582)
社会科学(68561)
(63110)
基金项目(62149)
自然(60440)
自然科(59208)
自然科学(59193)
自然科学基金(58139)
(53165)
教育(52515)
资助(48568)
编号(44333)
重点(35681)
(34372)
(34146)
成果(32983)
(32887)
创新(31793)
科研(31362)
计划(30038)
国家社会(30027)
大学(29933)
期刊
(90916)
经济(90916)
研究(56967)
中国(38267)
学报(37641)
(34619)
科学(33856)
管理(32420)
(31297)
大学(28424)
学学(27404)
农业(23636)
教育(21775)
技术(19400)
(17728)
金融(17728)
业经(16749)
经济研究(16450)
财经(15636)
(13337)
(12801)
统计(12437)
(11963)
商业(11806)
问题(11471)
(11432)
技术经济(11150)
科技(10707)
决策(10381)
(10260)
共检索到307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龙一  杨祺  
众筹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融资模式,投资者对项目的支付意愿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将众筹的研究视角延伸至投资者心理行为领域,从投资者心理角度,研究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投资者支付意愿的关系,应用解释水平理论,验证了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匹配对投资者支付意愿作用的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梅华  李佩镅  牟宇鹏  
以心理距离理论为基础,探讨在线评论内容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第一,在线评论内容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受到消费者对评论内容心理距离感知的中介作用;第二,不同产品类型调节下,评论内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同。其中,非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关注高评论质量内容;而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在乎评论内容的高感知相似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啸文  许志杰  
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时间与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间不同,做出的决策也有差异。企业可以从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与消费者的时间间隔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服务保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时间距离条件下,不同的服务保证类型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会出现怎样的差异,同时,以品牌信任的中介机制为切入点,研究不同的服务保证类型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的服务保证类型对品牌信任(品牌可靠性、品牌意图)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且时间距离在服务保证对品牌信任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杰  蒋周文  杨洪青  
基于65 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本文使用群组Logit模型,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水平差异和民主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巧  刘凤军  
顺应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研究如何挖掘二手市场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研究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和传染原则,探讨了消费者与二手商品个人所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二手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发现扩大消费者与二手商品个人所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购买意愿,而消费者对二手商品感知污染程度的降低是该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心理账户损耗对感知污染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低心理账户损耗条件下感知污染的中介效应显著,但高心理账户损耗会切断心理距离对感知污染的影响,最终导致感知污染的中介效应的消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诗   朱继绪  
本文基于ELM理论,根据数字评论内容的形式差异,从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两个方面构建数字评论可信度量表,探究了数字评论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电商购物情景中,数字评论可信度(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文字评论客观性,图片评论真实性的影响效应较强;品牌态度和心理距离是数字评论可信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中介机制,它们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7.87%、19.44%;评论丰富性正向调节了数字评论可信度对心理距离、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宜萱  赵富才  
在特定呈现方式下,不同特性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评价并不一致。因此,只有当呈现方式与消费者特性相匹配时,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然而,大多网络零售商并未考虑过从不同角度呈现商品,因而难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不同特性的消费者。因此,本文就调节性匹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网络零售商从调节性匹配角度出发优化商品呈现方式,进而促进消费者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性匹配显著影响消费者心理距离,当促进型呈现方式与促进式聚焦相互作用并生成调节性匹配时,消费者心理距离较近;当防范型呈现方式与防范式聚焦相互作用并生成调节性匹配时,消费者心理距离较近。品牌影响力显著影响消费者心理距离。特质性调整聚焦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特质性促进式聚焦显著促进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降低,特质性防范式聚焦显著促进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降低且影响程度大于促进式聚焦。消费者心理距离的降低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降低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且心理距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君  黄微  李瑞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形成是网民的一种心理活动,与心理距离密不可分。了解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监督管控部门更加卓有成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心理距离理论的深层次剖析,对其构成进行阐述,并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4个维度出发,做出系列理论假设,利用调查问卷法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7个影响网民改变其自身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即报道时间、家乡相关、向往地相关、生活相关、亲戚朋友发布、媒体官方发布、企业官方发布,从这7个影响因素出发监控舆情,可以帮助舆情管控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掌控舆情的传播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璐男  李志萍  
以CVSource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4年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跨境风险投资事件为样本,借鉴Kogut和Singh的方法计算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运用Logit回归分析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跨境风险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外资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制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文化距离的各个维度来看,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合作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短期导向、放纵/约束维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制度距离维度中,管制维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璐男  李志萍  
以CVSource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4年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跨境风险投资事件为样本,借鉴Kogut和Singh的方法计算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运用Logit回归分析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跨境风险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机构母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外资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制度距离越大,投资机构越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文化距离的各个维度来看,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合作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短期导向、放纵/约束维度距离越大,投资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韵江  刘博  
文章引入感知距离作为前置因素,通过多维度辨析以明确这一构念的内涵,随后从代际差异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特质的游客行为意愿产生机制,深度解析距离的二律背反定律。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距离对青年组、壮年组游客行为意愿产生倒U形曲线影响,而实年组游客则不具备上述曲线效应;(2)感知距离对不同代际游客感知价值均产生倒U形曲线影响;(3)游客感知价值在感知距离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地方依恋能够调节感知距离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5)地方依恋在主效应中的调节作用通过游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传导。研究所得结论能够进一步提高旅游者目的地决策模型的预测力和科学性,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代际游客的出游意愿和动机分析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针对感知距离的精准营销措施的设计给予了决策参考和方法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乔桂明  屠立峰  李晶  
本文研究了辛迪加模式作为风投公司常用投资方式,其战略优势随风投公司与被投企业间地理距离不断扩大而发生的变化趋势。本文将地理距离根据交通出行条件分为四个区间,提出了三个假设:即"较远距离"投资采用辛迪加模式的概率更高;"很远距离"投资对辛迪加模式的依赖度开始下降;"遥远距离"投资对辛迪加模式依赖性不再显著。本文利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就风投公司是否采用辛迪加模式、地理距离及其他控制变量做Logistic回归,得出了类似于倒U型的地理距离效应,支持了三个假设。本文结论充实了风险投资理论,以期对通过辛迪加模式投资远距离项目的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有所启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芳  刘新民  王松  
信息呈现是影响个性化推荐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遵循解释水平理论的研究框架,引入心理距离等变量,构建个性化推荐的信息呈现对消费者接受意愿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借助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心理距离在信息呈现和消费者感知价值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呈现方法、呈现频率对心理距离的影响较大,消费性格在信息呈现方式对感知价值的影响起明显调节的作用。因此,个性化推荐应根据消费性格等个体特征合理编排信息,针对性选择推送呈现方法、推荐时机和频率,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从而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提升其接受意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新燕  张惠天  王璐  
受助者困境态度是消极(即“悲”天悯人)还是积极(即“乐”善好施)更能使潜在捐赠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捐赠领域十分关注但在研究结论上却存在分歧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捐赠决策过程和心理距离理论,探讨了受助者困境态度效价与心理距离对捐赠意愿的交互作用。五个实验使用了不同的操控手段和捐赠呼吁主题,结果发现:当个体与受助者心理距离较近时,人们会更愿意捐赠给呈现消极困境态度的受助者;反之,心理距离远时,人们会更愿意捐赠给呈现积极困境态度的受助者。本研究从捐赠者决策过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现了上述效应中“视角→情绪”的内在机制。具体而言,当捐赠者和受助者之间心理距离较近,捐赠者在认知上会采取受助者视角,更加关注消极受助者困境态度的帮助需要,这进一步加强了捐赠者的同情,进而增强其捐赠意愿;而当捐赠者和受距离相对较远,捐赠者在认知上会采用自我视角,更加关注受助者积极困境态度给自我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这进一步加强了捐赠者感受到的鼓舞,由此促进其捐赠意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增茂  王长峰  杨洪军  
当前很多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消费情境中,但部分顾客对人工智能存在厌恶与抗拒的态度。基于人工智能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情境,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人工智能拟人化水平对顾客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一验证了高拟人化比低拟人化的人工智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二验证了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即顾客在面对高拟人化的人工智能时,会因更近的心理距离产生更高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三验证了消费情境的调节作用,即对于享乐型消费情境,人工智能拟人化水平越高,顾客持续使用意愿越强,但对于功能型消费情境,高拟人化的人工智能并不能促使顾客产生更强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人工智能服务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