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3)
- 2023(9244)
- 2022(7731)
- 2021(7389)
- 2020(6172)
- 2019(14347)
- 2018(14363)
- 2017(27373)
- 2016(14338)
- 2015(16829)
- 2014(16702)
- 2013(16555)
- 2012(15582)
- 2011(14511)
- 2010(14781)
- 2009(14040)
- 2008(13714)
- 2007(12208)
- 2006(11111)
- 2005(10250)
- 学科
- 济(88319)
- 经济(88251)
- 管理(38893)
- 方法(35209)
- 业(33384)
- 数学(32006)
- 数学方法(31429)
- 企(26929)
- 企业(26929)
- 中国(21533)
- 地方(18010)
- 农(15998)
- 贸(15143)
- 贸易(15132)
- 学(14896)
- 易(14727)
- 业经(14608)
- 地方经济(12903)
- 财(12669)
- 制(12334)
- 融(10978)
- 金融(10977)
- 环境(10790)
- 银(10647)
- 银行(10638)
- 理论(10588)
- 行(10324)
- 农业(10283)
- 和(10007)
- 发(9679)
- 机构
- 大学(222330)
- 学院(219859)
- 济(106868)
- 经济(105084)
- 管理(81765)
- 研究(80241)
- 理学(69973)
- 理学院(69198)
- 管理学(67787)
- 管理学院(67400)
- 中国(62976)
- 京(47718)
- 科学(45447)
- 财(44805)
- 所(40302)
- 研究所(36395)
- 财经(36016)
- 经济学(35381)
- 中心(35118)
- 经(32851)
- 经济学院(31523)
- 江(31144)
- 北京(31113)
- 农(30561)
- 院(28271)
- 范(27850)
- 业大(27764)
- 师范(27622)
- 财经大学(26654)
- 州(24713)
- 基金
- 项目(138700)
- 科学(110176)
- 基金(103655)
- 研究(100606)
- 家(90214)
- 国家(89605)
- 科学基金(76714)
- 社会(67512)
- 社会科(64254)
- 社会科学(64237)
- 基金项目(52612)
- 省(50323)
- 自然(47657)
- 自然科(46674)
- 自然科学(46664)
- 教育(46492)
- 自然科学基金(45830)
- 资助(45240)
- 划(42997)
- 编号(38152)
- 部(32148)
- 成果(31568)
- 重点(31353)
- 发(30427)
- 国家社会(29543)
- 教育部(28132)
- 中国(27968)
- 创(27873)
- 课题(27103)
- 大学(26732)
- 期刊
- 济(122043)
- 经济(122043)
- 研究(70891)
- 中国(43797)
- 管理(33652)
- 财(32968)
- 学报(31003)
- 科学(30850)
- 农(28217)
- 大学(24694)
- 学学(23284)
- 经济研究(21592)
- 技术(21287)
- 教育(20994)
- 融(20436)
- 金融(20436)
- 财经(19525)
- 农业(19516)
- 经(17111)
- 问题(15674)
- 业经(15630)
- 统计(15158)
- 贸(14893)
- 世界(13979)
- 技术经济(13661)
- 国际(13536)
- 策(13024)
- 决策(11994)
- 业(11270)
- 经济问题(9663)
共检索到34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已经实施3年半的"十一五"规划、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及至中共十七大对区域新格局作了宏观层面的界定,其排序是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在中国经济增长极中,比较公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以及有可能经年累月后诞生的西三角经济圈。如是,谓之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区域经济新模式。在区域新格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永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处在转变之中,正从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
经济 发展模式 转轨比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惠怀海 康韶立 梁工谦 马健诚
对服务外包的起源、背景、定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世界范围层面上对外包的主要类型和主要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辉清 郝彦菲
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经济模式必须做到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以及由要素价格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辩中国模式是否存在?中国模式是否存在,迄今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尽管中国凭借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但在世人眼里中国模式依然是一种不可想象的事物。当时,世界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历史终点论"。美国日裔学者福山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宝成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本次深度经济危机中率先"超预期反弹",其核心根源不在于中国的强刺激计划,而在于中国模式,它可以为世界各国走出目前经济危机提供有用的思路和政策工具。
关键词:
中国经济复苏 核心根源 中国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 孙懿
本文尝试从解读"中国模式"、明确"转型"目标和争夺经济话语权这三个"转型"的现实需要角度出发,论证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融合先进研究方法以及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经济学"的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辉
中国经济模式取得伟大成就,也引起巨大争议,近期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论断甚为流行,成为美方启动贸易争端的说辞之一。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干预、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低效、浪费甚至腐败,是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侵蚀,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的伤害,从技术上和伦理上都是不可取的。在中国,政府干预无处不在,国有企业占据大多数基础行业的领导地位和主要市场份额,国有资本规模庞大,但中国经济却实现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持续高速增
关键词:
中国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 市场预期 经济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立坚
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明显,之前持续了三十多年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做法已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将转向新常态。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应该来自四个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延伸;中国企业以走出去替代出口受阻,释放中资企业产能压力;培育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以淘汰落后产能,使胜出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变得更具国际竞争力;政府职能转变以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在营造全新增长动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也要加快解决阻碍中国市场消费行为的困扰,让增长成果能够为社会大众所分享,以此,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新常态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玥璠 马国芳
财务众包是共享经济与会计行业相结合的新模式。本文首先介绍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带来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其次,以案例为基础,详细描述了财务众包这种共享经济新模式的运作流程,简要分析了财务众包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对财务众包模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
互联网+ 共享经济 财务众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惠小兵
一 经济市场化变革中的金融再定位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亦即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加速经济增长、培育市场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同时更是一个金融深化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体系要成长发展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要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带头产业”和枢纽系统,既主导着整个经济运行中有序框架的形成,又支配着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资金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刘瑞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转型 气候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一、经济波动的内在传导机制与外在冲击机制认识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必须区分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因为经济波动究竟主要源于外在冲击还是内在传导,不仅具有分析价值,而且还关系到经济政策的制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