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2)
2023(12484)
2022(10655)
2021(9500)
2020(8128)
2019(18474)
2018(17945)
2017(33821)
2016(18457)
2015(20099)
2014(19903)
2013(19469)
2012(18051)
2011(16264)
2010(16173)
2009(15049)
2008(14910)
2007(13679)
2006(11548)
2005(9893)
作者
(56046)
(47175)
(47073)
(44502)
(29569)
(22852)
(21202)
(18466)
(17412)
(16442)
(15899)
(15624)
(14965)
(14879)
(14653)
(14566)
(14502)
(14023)
(13543)
(13460)
(12020)
(11373)
(11272)
(10762)
(10531)
(10425)
(10340)
(10308)
(9600)
(9565)
学科
(74033)
经济(73961)
(55025)
管理(54610)
(45095)
企业(45095)
方法(35798)
数学(31683)
数学方法(31414)
(20267)
(19659)
中国(19432)
技术(18095)
业经(16677)
(16382)
(15120)
贸易(15113)
地方(15004)
(14638)
农业(13880)
技术管理(12777)
(12595)
(11644)
财务(11628)
财务管理(11601)
环境(11293)
(11278)
银行(11215)
企业财务(10985)
理论(10884)
机构
大学(266995)
学院(266198)
(108644)
经济(106506)
管理(102614)
理学(90192)
研究(89414)
理学院(89116)
管理学(87585)
管理学院(87083)
中国(64651)
科学(59100)
(55110)
(54075)
(46780)
业大(46431)
(46078)
农业(43387)
研究所(42669)
中心(41347)
(39538)
财经(38382)
(34922)
经济学(33821)
(33689)
北京(33489)
师范(33203)
(31994)
经济学院(30986)
(30935)
基金
项目(188508)
科学(148605)
基金(137714)
研究(129259)
(123607)
国家(122605)
科学基金(104423)
社会(83766)
社会科(79655)
社会科学(79630)
(75898)
基金项目(74663)
自然(70115)
自然科(68628)
自然科学(68603)
自然科学基金(67424)
(64151)
教育(59468)
资助(54047)
编号(49569)
(44682)
重点(42993)
创新(40995)
(40682)
(40669)
成果(38474)
计划(37598)
科研(36928)
(35740)
国家社会(35270)
期刊
(109938)
经济(109938)
研究(70174)
学报(50112)
中国(48874)
(47251)
科学(44040)
大学(36356)
管理(35808)
(35807)
学学(34723)
农业(31756)
教育(24547)
技术(21674)
(19908)
金融(19908)
业经(18728)
财经(18584)
经济研究(18573)
(18160)
(16016)
科技(15677)
问题(15181)
技术经济(14464)
(14240)
商业(13145)
业大(13137)
(12802)
统计(12624)
(11944)
共检索到371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其  徐蔼婷  李金昌  
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琦  
集聚使距离产生的成本降低;反过来,距离将改变集聚的中心。距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际不均衡和区域不均衡。尽管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在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中,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规模经济大于成本节约效应,制造业会更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对大国比对小国更有利,小国和穷国有可能沦为外围;从国内经济着眼,开发大西部对东部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梅  刘修岩  李锐  
文章利用详细的地理信息和企业层面数据,把离散空间转化为连续的距离,运用改进的集聚测度方法,研究了我国制造业84个细分行业集聚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小范围地理区域和细分行业层次上,中间投入共享是影响我国制造业集聚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成熟度和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验证了马歇尔外部性的重要性。规模报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此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而国有企业比例过大的行业则不容易形成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刘海玉  朱文兴  
文章利用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沿江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区位熵测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沿江省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及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不同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潜在市场、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潜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地区包容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褚劲风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组织系统。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要素相互组合、交互影响着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立足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现实条件,选取4方面要素的7个指标与创意产业产出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检验,回归关系显著,其中:人口密度、人口总量、每万人拥有的文化娱乐设施数、单位面积发明专利申报数、单位面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与创意产业产出呈正相关关系,每十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数、单位面积专利申报数与创意产业产出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发明专利数是影响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与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逻辑内在性,发明专利与创意产业集聚则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褚劲风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19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变、形成机理、网络关系,研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是都市工业园区的伴生与再升级,空间形态上则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向东北、西南地区地带拓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旧城空间秩序优化、创意阶层兴起并集聚是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驱动力,而园区内部组织的网络关系是维持其运转的支持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采用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劳均资本存量、经济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邻近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在17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此后明显减弱,至280公里以外几乎消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坤  笪亨果  
选取我国2011年沪深两市A股的628家民营上市企业的贷款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贷款量与银行到企业之间距离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银企距离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地区金融发展与企业的银行贷款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了竞争关系对企业外地银行贷款的抑制作用不是表现在区域的银行网点的竞争,而是地区的金融发展。因此,应重视银企距离,加大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数测度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以我国东部地区十个省市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回归估计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外商投资以及政府政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立新  徐文娟  
通过引入经济距离变量,架构了一个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经济空间。通过将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中的SP指数值耦合,建立了能有效衡量产业集聚与扩散方向性特征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国内两位数制造业为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经济距离的引入,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二是通过空间变换,拓展了原有空间计量模型适用范围;三是借助空间耦合,建立了产业集聚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隐含有解释变量的产业集聚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邱慧芳  
自1990年起,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每年对全球100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同时进行国外总资产与跨国化指数(TNI)排序,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如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与其海外资产总额(即规模)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其所在行业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平均跨国化指数有明显差异。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有关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见表1和表2): 同一跨国公司按其海外资产额排名与按TNI排名有很大差异。例如,通用电气公司按海外资产额排名为第1,但按TNI排名仅为第75位;通用汽车公司按海外资产额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伍骏骞  阮建青  徐广彤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作用,而其他区域的经济集聚与经济距离共同作用,产生了对农民收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发现,传统上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高估了当地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低估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