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4)
- 2023(11308)
- 2022(9662)
- 2021(9008)
- 2020(7501)
- 2019(16986)
- 2018(17013)
- 2017(32211)
- 2016(17293)
- 2015(19188)
- 2014(19060)
- 2013(18355)
- 2012(16219)
- 2011(14561)
- 2010(14974)
- 2009(14295)
- 2008(13983)
- 2007(12408)
- 2006(11051)
- 2005(9941)
- 学科
- 济(64858)
- 经济(64769)
- 管理(61248)
- 业(54313)
- 企(48256)
- 企业(48256)
- 方法(29100)
- 数学(24967)
- 数学方法(24395)
- 财(18337)
- 中国(18261)
- 技术(17785)
- 制(17244)
- 农(16660)
- 业经(16132)
- 环境(14515)
- 学(13599)
- 理论(13116)
- 划(12635)
- 技术管理(12585)
- 地方(12431)
- 银(12095)
- 银行(12084)
- 体(11625)
- 行(11555)
- 务(11292)
- 财务(11241)
- 财务管理(11217)
- 融(11050)
- 金融(11047)
- 机构
- 学院(240716)
- 大学(239656)
- 管理(95517)
- 济(94183)
- 经济(91953)
- 理学(82367)
- 理学院(81441)
- 管理学(79670)
- 管理学院(79234)
- 研究(77105)
- 中国(59350)
- 京(50697)
- 科学(47422)
- 财(46192)
- 江(37618)
- 所(37328)
- 中心(36413)
- 财经(35951)
- 业大(33991)
- 农(33849)
- 研究所(33665)
- 经(32447)
- 北京(31761)
- 范(31173)
- 师范(30859)
- 州(29644)
- 院(28662)
- 经济学(28318)
- 财经大学(26672)
- 农业(25999)
- 基金
- 项目(165233)
- 科学(132878)
- 研究(120885)
- 基金(120772)
- 家(105176)
- 国家(104368)
- 科学基金(91619)
- 社会(77839)
- 社会科(73913)
- 社会科学(73897)
- 省(66641)
- 基金项目(64136)
- 自然(59970)
- 自然科(58625)
- 自然科学(58614)
- 自然科学基金(57545)
- 教育(57028)
- 划(55533)
- 资助(48257)
- 编号(47693)
- 创(39654)
- 成果(37980)
- 重点(37557)
- 创新(36190)
- 部(35757)
- 制(34823)
- 发(34546)
- 课题(34312)
- 国家社会(32282)
- 教育部(31146)
- 期刊
- 济(106218)
- 经济(106218)
- 研究(69836)
- 中国(53089)
- 管理(39372)
- 财(36786)
- 学报(34147)
- 科学(33988)
- 农(30787)
- 教育(30020)
- 大学(27198)
- 学学(25380)
- 技术(24255)
- 融(21630)
- 金融(21630)
- 农业(20827)
- 财经(17632)
- 业经(17338)
- 经济研究(16010)
- 经(15164)
- 科技(13959)
- 问题(12996)
- 策(12706)
- 技术经济(12625)
- 统计(12342)
- 业(11939)
- 现代(11093)
- 版(11079)
- 资源(10899)
- 决策(10237)
共检索到35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裴蕾, 王金杰
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对创新空间组织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对大量众创空间及创客样本的深度调查,构建了众创空间嵌入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形成了一种融合创新主体功能及创新环境功能的次生生态,承担着创客与多种创新主体间的接口功能,并且向上向下横向连接了不同范围层级的创新生态圈。在多层次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和跨层级交互3种机制。众创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践依据,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和内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布和础鲁 陈玲
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上数字技术特有的赋能属性,使得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并成为数字时代创新的土壤。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融合,原有的创新系统理论已经难以刻画和解释数字创新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从数字创新的本质出发,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有助于准确和系统性地掌握数字时代的创新规律。在综述现有主流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创新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数据要素化和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其概念、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昆灿 葛芮辰 张静怡 赵红
嵌入式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帮助核心企业进行创新生态布局,抢占竞争赛道与谋求未来领导地位,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则是与成员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引进更多的成员企业,在与成员企业的合作中掌握主导权,加快合作创新速度与提高合作创新质量。合作机制设置是嵌入式创新生态系统中合作关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系统内部的利益动力机制。为了对嵌入式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突破性创新进行过程管理,从核心企业、成员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分别探讨嵌入式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对策。基于嵌入式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对大量成员企业进行战略主导与提供创新必要资金支持及其他互补性资源的情境特征,从核心企业视角比较非股权契约(含债权)、投资不控股(低比例投资)、投资控股三种合作机制的利益激励作用,并对各参数变量的演化结果进行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投资不控股合作机制对核心企业最有利。此外,核心企业引入“以牙还牙”策略作为投资不控股合作的补充激励机制,能够对成员企业形成有效激励,最大化核心企业利益。最后,从核心企业、成员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本文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根据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和社会技术地景特征,把系统演化分为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探究该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并验证模型的科学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已经跨越技术生态位和市场生态位,并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社会技术范式加速形成;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技术地景正向迁移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紧密合作与相互协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帅 朱斌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对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界定,并从内外部适应性主体、创新要素客体等视角,阐述了两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反应-刺激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中的物种竞争和协同视角,研究了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竞争和协同的演化机制,分析了两者在演化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和协同特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畅 李建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转型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创新生态系统是以生物学隐喻的方式研究形成的创新系统范式,被看作是创新3.0时代的核心要义。基于社会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视角,借鉴五重螺旋理论构建的"政府、企业、科研、用户、自然"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各要素间的生态互动、创新联结及知识转化等方式,可形成遗传、变异、衍生和选择等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整个系统的协同升级。对此,需要发挥政府创新政策的指导作用,大力支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全力推动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升级;发挥科研组织的原始创新优势,助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艺璇 成琼文
价值创造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是知识资源流通与交互的主要途径,因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组合理论,提出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引入知识重组和知识势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采用层次回归、拔靴法和主客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知识网络嵌入通过知识重组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以及知识势差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知识网络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均正向影响价值共创;(2)显性与隐性知识重组在知识网络嵌入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双重中介作用,隐性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更显著;(3)广度知识势差强化知识重组的中介作用,而深度知识势差对知识重组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从知识组合视角揭示知识网络嵌入驱动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对企业中心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管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艳 谭春梅
科技型新创企业囿于新生弱小,以自身为中心构建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难度,如何嵌入已有创新生态系统,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快速成长,是摆在所有科技型新创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以资源编排为视角,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嵌入—资源编排—企业成长”的理论模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将其嵌入创新生态系统的状态分为互融、共生和反哺3个阶段,分阶段研究企业嵌入创新生态系统的方式、资源编排行为及对企业成长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1)嵌入创新生态系统是科技型新创企业获取优势资源、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互融、共生和反哺阶段的系统嵌入方式存在显著差异;(2)在创新生态系统赋能搭建企业成长阶梯的作用过程中,资源编排起到重要作用;(3)企业嵌入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的资源编排行为也有所不同,先后经历资源拼凑、资源重组、资源撬动等动态演化过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方华
本文有效整合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以知识获取为中间变量,构建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探究关系型嵌入和结构型嵌入影响企业外部知识获取并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的微观机理,并通过长三角地区270家本土企业的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企业通过对组织网络的关系型嵌入和结构型嵌入能够有效提高外部知识的获取效应,从而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为本土企业如何通过网络嵌入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以及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指导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嵌入 知识获取 创新绩效 概念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亚娟
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存在概念模糊、缺乏一致性的理论基础等局限,本研究整合复杂系统理论和创业过程理论,结合大学生创业特征,提出了一个新的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基础,为创业生态系统应用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静林 穆荣平 张超
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已成为学界、政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概念内涵、行为模式及动力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是价值创造核心主体、价值创造服务主体和价值创造推动主体等具有共生关系的价值创造共同体在某一主体协调下,围绕共同价值主张,为实现主体间互惠共赢而形成的复杂适应行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交换—关系”价值共创行为模式分析框架,挖掘“契约型”“关系型”“经济互惠型”和“社会协商型”4类价值共创行为模式;指出“开发—保护—释放—重组”的适应性循环和“互惠、协商、公平、信任”的交换规则是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及重要保障。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亮 彭璧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企业73个工作团队的主管及其355个下属,从个体自我表征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自尊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它对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没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作用。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员工创新绩效的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肃 靖舒婷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构建并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明确众创空间运行需求,帮助建设和管理。【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的基本内涵,对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进行了定义并明确其要素组成,构建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运作的知识分布、知识互动、知识竞争和知识演化的特点,解释其知识共享机制和方法。【结果/结论】研究指出,应不断优化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众创空间 知识生态系统 知识共享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