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1)
- 2023(12309)
- 2022(10257)
- 2021(9273)
- 2020(7375)
- 2019(16677)
- 2018(16392)
- 2017(29703)
- 2016(15825)
- 2015(17281)
- 2014(17211)
- 2013(16468)
- 2012(15600)
- 2011(14225)
- 2010(14658)
- 2009(13244)
- 2008(12872)
- 2007(11863)
- 2006(10764)
- 2005(9825)
- 学科
- 济(64543)
- 经济(64464)
- 管理(46486)
- 业(45836)
- 企(36598)
- 企业(36598)
- 中国(24206)
- 地方(22483)
- 农(20895)
- 技术(19318)
- 业经(17624)
- 方法(16508)
- 学(15132)
- 环境(14570)
- 农业(14371)
- 融(13444)
- 金融(13437)
- 制(13355)
- 银(13279)
- 银行(13250)
- 技术管理(13046)
- 行(12998)
- 数学(12904)
- 数学方法(12763)
- 发(12532)
- 财(12336)
- 地方经济(12152)
- 理论(11088)
- 和(10692)
- 贸(10318)
- 机构
- 学院(221940)
- 大学(217848)
- 济(87584)
- 经济(85487)
- 研究(84490)
- 管理(80906)
- 理学(67911)
- 理学院(66970)
- 管理学(65834)
- 管理学院(65407)
- 中国(62833)
- 科学(52723)
- 京(48744)
- 所(43122)
- 财(40176)
- 农(39531)
- 研究所(39052)
- 中心(38071)
- 江(36840)
- 范(33637)
- 师范(33278)
- 业大(32523)
- 院(31430)
- 北京(31296)
- 财经(30454)
- 农业(30294)
- 州(29628)
- 经(27428)
- 省(27302)
- 技术(26681)
- 基金
- 项目(148584)
- 科学(117908)
- 研究(111856)
- 基金(104177)
- 家(92613)
- 国家(91390)
- 科学基金(77537)
- 社会(70745)
- 社会科(66972)
- 社会科学(66960)
- 省(62191)
- 基金项目(55631)
- 划(51582)
- 教育(50263)
- 自然(47969)
- 自然科(46792)
- 自然科学(46778)
- 自然科学基金(45921)
- 编号(44935)
- 资助(39515)
- 发(38616)
- 成果(36729)
- 创(36445)
- 重点(34283)
- 课题(33778)
- 创新(33096)
- 发展(31148)
- 部(30712)
- 展(30627)
- 国家社会(29094)
共检索到358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是发展众创空间的核心载体,在众创空间发展背景下,其应打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突破制度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对接;加快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构建以完备产业链为基础的创新链条,形成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勇 陈晓欣 丁焕峰 梁洁莹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实践,肩负着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学界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否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使用2013—2019年106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布局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则不显著;无论是单城布局还是多城布局,两种类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单城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大于多城布局。(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造创新高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积累了发展创客空间的诸多优势而且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文章认为,国家高新区推进创客空间发展重点是要树立与创客空间相适应的创新理念;明确创客空间定位,创新创客空间组织形态;完善机制体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建设;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创客空间 高新区 大众创新创业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我国创建的高新区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而70%左右的高新区创新体系亟待完善。本文构建了"状态-过程"测评体系、成熟度指标框架及其评价模型、两阶段效率测度模型,并选取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评价,分析其转型发展基础的二象表现,结合聚类阐释了各类高新区的典型特征。其中,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均拥有优越的转型条件,在我国高新区转型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2006年6月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阐述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摘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稳妮 李子成
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集聚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管理机制创新滞后、绿色发展不足、优惠政策效应逐步弱化、产出边际递减、辐射带动功能不明显、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原始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卫星导航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推进其实现绿色、开放、智慧型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从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主客观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K-CF模型。以成都高新区89家科技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K-CF模型对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K-CF模型能较为科学地得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水平及各企业知识优势在系统中所处位置,能发现导致系统知识优势不佳的相关因素,帮助领导者和决策者改善知识优势状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淑芬 张克军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初步评述了太原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特点,研究认为区内创新体系的主要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一般,投入不高,产出偏低,资金资源与人才资源均有待提高和优化。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太原高新区 发展中区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春华 张炳申
桂林国家高新区要在二次创业中奋起直追,必须调整过去的发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特点,认为以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模式是适合其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高新区 智力资源 工业基础 政策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玉雯 张青芬
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提升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是将国家高新区培育成为质量卓越的绿色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基于共生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我国129家国家高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DEMATEL方法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17个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从中筛选出关键条件因素,运用fs QCA方法挖掘影响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前因构型,从组态视角探析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1)具有多样共生性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和绿色创新环境共同形成可持续绿色创新模式,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重要影响;(2)驱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形成高能级的3条路径分别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辐射带动型路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资源优势引领型路径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路径。可见,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促进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对于增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以及协同提高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