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4)
- 2023(10953)
- 2022(9159)
- 2021(8726)
- 2020(7275)
- 2019(15712)
- 2018(15961)
- 2017(28011)
- 2016(15663)
- 2015(17344)
- 2014(17287)
- 2013(15892)
- 2012(14644)
- 2011(13295)
- 2010(13728)
- 2009(13225)
- 2008(12797)
- 2007(11967)
- 2006(10707)
- 2005(9721)
- 学科
- 管理(49714)
- 济(46767)
- 经济(46692)
- 业(45029)
- 企(39686)
- 企业(39686)
- 中国(19064)
- 技术(18164)
- 农(15568)
- 方法(15432)
- 制(14071)
- 财(14003)
- 理论(13629)
- 教育(13394)
- 学(13244)
- 业经(13210)
- 技术管理(12291)
- 数学(11481)
- 银(11214)
- 银行(11187)
- 数学方法(11166)
- 行(10773)
- 地方(10570)
- 体(10465)
- 农业(10000)
- 教学(9901)
- 融(9863)
- 金融(9855)
- 和(9011)
- 策(8714)
- 机构
- 大学(208869)
- 学院(206429)
- 管理(75135)
- 济(71561)
- 研究(70754)
- 经济(69495)
- 理学(62925)
- 理学院(62149)
- 管理学(60711)
- 管理学院(60307)
- 中国(53760)
- 京(45572)
- 科学(44555)
- 财(36704)
- 江(36045)
- 所(35375)
- 农(34478)
- 中心(33693)
- 研究所(31647)
- 范(31503)
- 师范(31138)
- 业大(29888)
- 北京(28856)
- 州(28603)
- 财经(27389)
- 技术(27363)
- 农业(26877)
- 院(26281)
- 经(24531)
- 师范大学(24351)
- 基金
- 项目(132245)
- 科学(103630)
- 研究(102150)
- 基金(90257)
- 家(78512)
- 国家(77713)
- 科学基金(66289)
- 社会(61284)
- 社会科(57737)
- 社会科学(57729)
- 省(55845)
- 教育(49532)
- 基金项目(46528)
- 划(46467)
- 编号(43588)
- 自然(41310)
- 自然科(40462)
- 自然科学(40445)
- 自然科学基金(39697)
- 成果(38415)
- 资助(35502)
- 创(33457)
- 课题(32406)
- 创新(30123)
- 重点(30079)
- 发(28625)
- 年(27525)
- 部(27519)
- 项目编号(27519)
- 大学(26237)
共检索到340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宏宇
文章从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发展中回顾了大学科技园的兴衰,指出部分大学科技园在新政策体系下已经不能高效完成技术创新和转移任务。众创作为新的创新模式,其发展所需要素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科技园现有的创新要素相吻合。我们依此对众创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再检讨,提出了创业教育型、创新基地型和创业基地型三种新的科技园类型。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功能定位 众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应博 何建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雪晴 党建民
促进协同创新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首要任务,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职责不清、深度不够、绩效不佳等诸多问题,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基于协同论系统构建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协同创新服务主体、对象、目标、任务、载体、机制等各项构成要素;应围绕协同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融合,系统设计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维度出发,进一步理顺并创新政策引导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管理促进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郁 苏强 刘凤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创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实现培养又好又多人才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大学科技园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作用、吻合社会需求的前沿阵地作用,如何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大学科技园实现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基地 大学科技园 协同 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爱胜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我国,作为拥有大量科技资源的高校,其在科技管理上却存在体系不畅、资源整合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张俊杰 胡俊鹏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 ,必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而大学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 ,因此 ,发挥其优势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
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 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真柱 许日华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资源,集聚了高校和企业双重的创新要素,既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基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党建民 王玉珠 叶靖雅 邹鸿辉
基于新常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整合多方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及高校等功能需求,利用扎根理论,结合政策解读和文献梳理,构建了包括支撑服务能力、核心功能绩效、创新绩效、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5个维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归类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和特色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并进一步构建评价实施模型。对3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为主管部门评价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指导园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评价指标 新常态 功能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党建民 王玉珠 叶靖雅 邹鸿辉
基于新常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整合多方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及高校等功能需求,利用扎根理论,结合政策解读和文献梳理,构建了包括支撑服务能力、核心功能绩效、创新绩效、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5个维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归类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和特色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并进一步构建评价实施模型。对3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为主管部门评价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指导园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评价指标 新常态 功能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党建民 王玉珠 叶靖雅 邹鸿辉
基于新常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整合多方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及高校等功能需求,利用扎根理论,结合政策解读和文献梳理,构建了包括支撑服务能力、核心功能绩效、创新绩效、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5个维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归类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和特色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并进一步构建评价实施模型。对3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为主管部门评价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指导园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评价指标 新常态 功能需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春莲 张德显 宏伟 白文林 刘明春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一个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将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促进学科全面建设发展,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推动转型期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无法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不能为社会的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阳 李林 王永宁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科技园中普遍存在的建设理念单一、资源整合度不够、孵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运行机制、外部支撑环境、内部支撑体系等方面,着重研究了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的建设理念及建设思路。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孵化体系 支撑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钟洪 李超玲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有关大学科技园研究的理论基础后尝试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概念的厘清和本质的界定;并从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能力角度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文章对大学科技园的未来进行了简单描绘。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知识创新网络 发展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景泰 胡卫东
大学科技园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科技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呈现出良好的壮大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科技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大学科技园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邴浩 罗婧 杨德林
本文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在构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厘清了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创业者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企业生产创新产品、企业拥有专利数目的关联,探索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科技园的制度环境与入园企业的创新行为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关联,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投融资政策与人才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制度主义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学科技园建设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的实践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为例
国外大学科技园的质态创新与启示
科技园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大学科技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构建瓶颈与对策视角的分析
数字时代拜登政府科技创新体系的理念与实践——以数字平台反垄断为中心的考察
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
创新系统理论视角下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与内涵分析
“4C”教育创新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大学科技园孵化功能与创新型城市创建互动系统、机理及路径
构建地方农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思考与实践——基于北京农学院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