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6)
- 2023(7842)
- 2022(6364)
- 2021(5978)
- 2020(4515)
- 2019(10666)
- 2018(10491)
- 2017(19622)
- 2016(10644)
- 2015(11786)
- 2014(11874)
- 2013(11579)
- 2012(10996)
- 2011(9923)
- 2010(10005)
- 2009(9205)
- 2008(9152)
- 2007(8162)
- 2006(7433)
- 2005(6300)
- 学科
- 济(44187)
- 经济(44131)
- 管理(26100)
- 业(19866)
- 地方(15918)
- 中国(15599)
- 企(15031)
- 企业(15031)
- 方法(13654)
- 农(13377)
- 业经(11206)
- 环境(10505)
- 学(10116)
- 理论(9965)
- 数学(9650)
- 农业(9541)
- 数学方法(9500)
- 发(7749)
- 和(7467)
- 城市(7333)
- 财(7200)
- 划(6655)
- 制(6574)
- 地方经济(6426)
- 融(6247)
- 金融(6245)
- 资源(6019)
- 教育(5839)
- 银(5674)
- 银行(5668)
- 机构
- 学院(147329)
- 大学(145766)
- 济(53279)
- 管理(53141)
- 研究(52090)
- 经济(51649)
- 理学(44542)
- 理学院(43833)
- 管理学(43045)
- 管理学院(42729)
- 中国(38983)
- 科学(33217)
- 京(32827)
- 范(25558)
- 师范(25363)
- 财(25033)
- 所(24861)
- 中心(24072)
- 江(23895)
- 研究所(22570)
- 农(21821)
- 北京(20821)
- 师范大学(20772)
- 州(20376)
- 院(19974)
- 业大(19816)
- 财经(19207)
- 经(17204)
- 农业(16917)
- 技术(16089)
- 基金
- 项目(97473)
- 科学(76285)
- 研究(74585)
- 基金(67425)
- 家(58028)
- 国家(57451)
- 科学基金(49471)
- 社会(46667)
- 社会科(43895)
- 社会科学(43883)
- 省(40062)
- 基金项目(36922)
- 教育(33548)
- 划(33034)
- 编号(31072)
- 自然(30652)
- 自然科(29792)
- 自然科学(29787)
- 自然科学基金(29211)
- 资助(26020)
- 成果(25428)
- 发(23117)
- 课题(22781)
- 重点(22003)
- 部(19963)
- 创(19885)
- 年(19102)
- 发展(18854)
- 国家社会(18571)
- 创新(18534)
共检索到229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栩东 武春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在加速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传统的消极生态保护理念难以抵挡城市建设的不断蚕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理念。通过对国内外休闲游憩绿道研究情况的分析,探讨了休闲游憩绿道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休闲游憩绿道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特殊作用。同时针对其地域特色提出了休闲游憩绿道建设的具体思想。
关键词:
绿道 休闲绿道 地域性 广东 珠三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平 曹学文
城市化和休闲游憩业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分析城市化和休闲游憩业概念的基础上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休闲游憩业 互动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明珠 刘志宏
基于城市人工湿地景区开发利用及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角度,从理论上界定了城市人工湿地景区的概念及其休闲游憩价值,归纳了城市人工湿地休闲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并构建了休闲游憩价值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案例,从本地和外地游客对比的角度进行了差异化分析,并运用旅行费用法和意愿价值法对南沙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探讨了科学合理并兼顾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城市人工湿地景区休闲游憩价值研究方法,以期为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人工湿地 休闲游憩价值 南沙湿地公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少和 梁明珠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龙飞 王华 刘建平
修建水库和水电站,必然造成原住地居民失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形成库区移民安置问题。移民安置有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就近安置,发展库区休闲游憩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库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库区移民的安居乐业。
关键词:
休闲游憩 库区 移民安置 闲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新社 杨建朝 王俊岭 席少伟
石家庄市的环城公园已成为新型的城市休闲旅游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资源价值、公园硬件条件、旅游条件方面对该区域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评价,对评价较高的环城公园分析其建设成功的原因,可为政府的环城公园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言庆
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前因研究一直都是西方消费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国外学者对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目前国内未见对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借鉴消费者行为倾向的相关理论和国外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研究成果,以青岛国内休闲游客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动机和游客满意对游客的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旅游动机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大于游客满意对行为倾向的影响。感知价值虽然对游客的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绿道对城市群构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网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现有区域绿道网络,采用拓扑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评估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揭示生态游憩空间联系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生态游憩空间-区域绿道"拓扑网络的α、β、γ指数分别为0、0.386、0.129,说明网络中点和边较少,网络为树状形,环通性不高,总体连接度较低;绿道对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呈集群式分布,且处在边缘的凝聚子群连接度高于中心地区的子群;各集群之间的连接度呈现出东部-北部区域大于西部、东西部之间空间分割性比较明显的格局;连接度分布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绿道政策与布局、绿道建设机制、生态游憩空间规模集聚格局、地理阻隔与空间邻近性的影响。最后,论文提出了优化"生态游憩空间-绿道"分布模式、构建连接度更高的生态开放空间系统的路径,给中国城市群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王芳 刘佳雪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绿道 游憩功能 设计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真 朱南燕 戴忠炜 高惠灵 程哲炀 姚杰 兰思仁 李霄鹤
文章以三明城市绿道为例,对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满意度、健康效益评估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满意度和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对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1);绿道游憩者的满意度对健康效益评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2)。依据研究结果,绿道管理者应注重游憩者的游憩动机,优化设施,加强管理,从而满足游憩者的内在需求,提升游憩者的满意度,加强城市绿道对游憩者的健康恢复功能。
关键词:
游憩动机 城市绿道 满意度 健康效益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邵明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制约整合长三角河道湖泊资源发展水上休闲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借鉴英国案例的成功经验,探索区域水上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与策略;论文阐述了以"廊道"叙事模式来连接现有水上旅游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景点;并以长三角核心区域为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长三角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水上休闲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运作策略。这将对长三角区域水上休闲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性开发、历史场所的文化认同建构具有推动作用。此外,对于当今我国其他区域的水上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澍 汤淏 陈玲玲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个体的游憩参与行为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文章构建了由游憩参与者、游憩活动与游憩空间共同组成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深度休闲、游憩专门化和地方依恋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发现,深度休闲对游憩专门化和地方依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憩专门化对地方依赖具有负向影响,并在深度休闲与地方认同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角色。研究表明,游憩者的深度休闲特质越明显,对地方依恋的总体程度也越高,主要原因是情感认同的提升;而深度休闲特质越明显的个体,其游憩专门化水平也越高,主要原因是持续的活动涉入促进了认知和行为的专门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爱民
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但产品开发体系尚不完善。在武汉城市圈背景下,武汉市应依托其发展基础,从乡村休闲游产品演化路径出发,将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拓展方向放在"不断完善观光游览型乡村休闲游"等八个方面,同时应加大典型项目培育力度,搞好重点客源市场开发,着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关键词:
农村旅游 乡村休闲游 产品体系 深度拓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亚迪
旅游业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文章研究珠三角九个城市的旅游影响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了2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构珠三角城市旅游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然后应用熵值法分析相关指标数据,再以图表的方式反映珠三角九个城市在疫情背景下,旅游影响力的现状及波动状况。根据研究可知,珠三角九个城市旅游业发展并不均衡,深圳市在疫情期间影响力有所上升,广州市作为传统旅游强市紧随其后,珠海、江门、佛山、东莞、惠州、肇庆、中山等市旅游影响力则相对较弱。文章提出未来各个城市之间要加强联动互通,共同提升珠三角城市旅游业整体影响力。
关键词:
珠三角九个城市 旅游产业 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