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3)
- 2023(16121)
- 2022(13665)
- 2021(12513)
- 2020(10691)
- 2019(24114)
- 2018(24023)
- 2017(46597)
- 2016(25262)
- 2015(28424)
- 2014(28103)
- 2013(28207)
- 2012(25929)
- 2011(23238)
- 2010(23430)
- 2009(21875)
- 2008(21815)
- 2007(19480)
- 2006(17465)
- 2005(15280)
- 学科
- 济(108556)
- 经济(108422)
- 业(101314)
- 企(82912)
- 企业(82912)
- 管理(81161)
- 农(48655)
- 方法(46984)
- 数学(37174)
- 数学方法(36772)
- 业经(35087)
- 农业(32490)
- 财(30026)
- 中国(25701)
- 学(21889)
- 务(21589)
- 技术(21550)
- 财务(21529)
- 财务管理(21503)
- 地方(21159)
- 制(20654)
- 企业财务(20366)
- 和(19122)
- 理论(19028)
- 贸(18238)
- 贸易(18229)
- 易(17670)
- 策(17509)
- 划(17127)
- 体(15858)
- 机构
- 学院(372510)
- 大学(367368)
- 管理(152626)
- 济(151187)
- 经济(148190)
- 理学(132235)
- 理学院(130861)
- 管理学(128823)
- 管理学院(128172)
- 研究(121496)
- 中国(92456)
- 京(78037)
- 科学(76548)
- 农(74542)
- 财(66837)
- 所(61402)
- 业大(60482)
- 农业(57457)
- 江(56268)
- 研究所(56046)
- 中心(55493)
- 财经(53956)
- 经(48991)
- 北京(48445)
- 范(47319)
- 师范(46910)
- 州(44775)
- 经济学(43851)
- 院(43431)
- 经济管理(41669)
- 基金
- 项目(253680)
- 科学(201058)
- 研究(186200)
- 基金(185028)
- 家(160934)
- 国家(159481)
- 科学基金(138102)
- 社会(118274)
- 社会科(111808)
- 社会科学(111778)
- 省(100677)
- 基金项目(99340)
- 自然(89977)
- 自然科(87888)
- 自然科学(87868)
- 自然科学基金(86329)
- 划(83054)
- 教育(82525)
- 编号(76479)
- 资助(74422)
- 成果(60503)
- 重点(56262)
- 发(55539)
- 部(55415)
- 创(54748)
- 课题(51018)
- 创新(50518)
- 业(48936)
- 国家社会(48303)
- 科研(48163)
- 期刊
- 济(173864)
- 经济(173864)
- 研究(105489)
- 农(73680)
- 中国(66804)
- 学报(58244)
- 管理(56567)
- 科学(56274)
- 财(51051)
- 农业(50111)
- 大学(44566)
- 学学(42567)
- 业经(34726)
- 教育(33958)
- 技术(32049)
- 融(31352)
- 金融(31352)
- 业(25813)
- 财经(25799)
- 经济研究(24948)
- 问题(23365)
- 经(22126)
- 技术经济(20322)
- 版(18851)
- 科技(18784)
- 现代(18286)
- 商业(17489)
- 资源(17046)
- 理论(16966)
- 世界(16927)
共检索到541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志强 高倩文
本文通过剖析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提出了中国休闲农业是服务"三农"的朝阳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长效机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文化建设的特殊平台;通过界定休闲农业的产业属性,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兴消费业态;通过分析休闲农业的演化发展过程,将中国休闲农业分为萌芽催生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规范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常洁 何鹏 高文波 郭耀辉 李晓 席晓冬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广海 包乌兰托亚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趋势。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内涵进行界定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基础、市场基础、产业基础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并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进而分析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及产业化类型选择。最后,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产业化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颜亚玉 张庆
近年来,农业休闲旅游蓬勃发展,有必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层面揭示了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从开发主体、资源利用、旅游市场等不同角度切入对现存的开发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农业休闲旅游的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休闲 旅游 特征 开发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颖 陈奕捷 王道龙
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调查的703个休闲农业园区的点位数据,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政策扶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休闲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进行决策支撑。从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地理集中指数以及基尼系数3个方面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类型是集聚型;利用核密度法、空间分布热点来分析空间分布密度,在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昌平、顺义、海淀和通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昌平、海淀、顺义和怀柔;通过缓冲区分析和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来分析观光园区点位与客源市场的关系,在与一级市场的关系来看,形成30~50km的高密度环,...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园区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占耕
休闲农业的对象是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农业。休闲农业的本质是人类用宽松的心态,通过农业领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休闲方式,具有与自然的交融性和文化综合性的鲜明特点。除了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城市化过程中“挽留”绿色而又美丽的农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本质 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燕
[目的]构建西安市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从定量方面对西安市主要休闲农业资源进行评价,以把握其自身发展现状,并实现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及利用。[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休闲农业资源综合得分。[结果](1)相对于准则层而言,资源的经济价值是评价休闲农业资源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其次为资源生态价值、资源观赏价值;资源科教价值和文化价值权重相同,相比于其他准则层指标权重最小,由此可见,休闲农业能为投资者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可或缺且重要的因素;(2)相对于指标层而言,投资收入比年降低率、营业额年增长率、生态稳定性、景色可观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是评价西安市休闲农业资源质量的前5位重要指标。[结论]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资源大多处于第Ⅲ等级,质量中等,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农家乐模式较单一,西安市农家乐类休闲农业资源在拓展自身多功能方面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凯江 杨启智 李玫玫
在互联网变革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时期,休闲农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购买模式,快速实现传统休闲农业项目向"互联网+"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我国休闲农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演化的销售/营销模式变革、生产模式变革和管理模式变革,提出了"互联网+"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基本路径。笔者认为,政府在加快"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中应该加大方向引导、明确政策鼓励和促进平台形成。
关键词:
“互联网+” 休闲农业 模式 变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张建国 李涛
基于浙江省休闲农业相关历史统计数据,借助计量数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征与空间演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发展上,浙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自身成长、市场驱动和政策规制激励下,呈现阶段性、多类型、多主体、多元化逐步发展的演进特征,成为实现区域农业产业增值和推动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力量;(2)在空间维度演化上,受"经济门槛"制约和政策引导驱动,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园区)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经济导向和空间集聚特征,空间演化轨迹呈现从零散状和斑块状分布转向密集化和网络化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张建国 李涛
基于浙江省休闲农业相关历史统计数据,借助计量数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征与空间演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发展上,浙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自身成长、市场驱动和政策规制激励下,呈现阶段性、多类型、多主体、多元化逐步发展的演进特征,成为实现区域农业产业增值和推动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力量;(2)在空间维度演化上,受"经济门槛"制约和政策引导驱动,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园区)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经济导向和空间集聚特征,空间演化轨迹呈现从零散状和斑块状分布转向密集化和网络化分布,扩展行为重心总体呈现由北向南推移的特征。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品质打造、激励机制、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浙江休闲农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对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明康 王诚庆
以长三角地区3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样本,构建休闲农业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借助DEA模型与Malmqiust指数法,利用2013—2016年数据探讨其休闲农业效率特征、变动态势、空间格局及演化。结果表明:(1)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水平高于纯技术效率。(2)示范县休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受技术进步不足制约较大,技术效率提升明显。(3)苏南、浙北及浙东3个区域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较高,上海、苏中及皖南地区的效率提升态势明显。(4)休闲农业效率演化一般呈现出要素投入、管理改善及技术创新3个阶段,2016年大部分示范县处于技术创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示范县分别提出了增加投入、集约化发展、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技术模仿与学习及品牌创新等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蛟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的针对性分析,结合休闲农业的内在特质,以宁夏地区的休闲农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明确指出宁夏休闲农业产业经营必须具有生态思维和低碳理念,善于统筹规划、系统开发,科学管理,注重内涵,通过体验式营销实现突破式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消费特征 休闲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开荣 董继刚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旅游业与农业交叉的复合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综述。研究认为,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路径颇不相同:国外学者普遍将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注重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经营主体、影响及社区居民的态度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地将休闲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策略提出来,因而偏重于概念、发展模式、发展评价、规划与空间结构、需求主体、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该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评析,对今后休闲农业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1)应关注农民的参与意愿及经营行为研究;(2)要重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研...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文献 综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成升魁 徐增让 李琛 吴月湖
本文对国内外在休闲农业概念、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产业分析、宏观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据此及我国当前休闲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休闲农业研究的四个理论问题:1.休闲农业的本质与乡村性;2.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立足点;3.城乡互动与城郊型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4.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性 体验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