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5)
- 2023(3026)
- 2022(2478)
- 2021(2466)
- 2020(1961)
- 2019(4516)
- 2018(4469)
- 2017(8712)
- 2016(4875)
- 2015(5329)
- 2014(5253)
- 2013(5094)
- 2012(4800)
- 2011(4440)
- 2010(4744)
- 2009(4361)
- 2008(4164)
- 2007(3512)
- 2006(3154)
- 2005(2834)
- 学科
- 济(16945)
- 经济(16914)
- 管理(12246)
- 业(9962)
- 环境(8003)
- 企(7296)
- 企业(7296)
- 方法(6285)
- 农(5512)
- 生态(5199)
- 融(5198)
- 金融(5198)
- 资源(5039)
- 数学(4956)
- 数学方法(4905)
- 财(4716)
- 贸(4650)
- 学(4649)
- 贸易(4648)
- 易(4582)
- 中国(4445)
- 划(4026)
- 农业(3897)
- 和(3884)
- 地方(3866)
- 业经(3864)
- 世界(3821)
- 发(3602)
- 银(3494)
- 银行(3487)
- 机构
- 大学(65787)
- 学院(65520)
- 济(27954)
- 经济(27413)
- 研究(25784)
- 管理(23519)
- 中国(20243)
- 理学(19890)
- 理学院(19614)
- 管理学(19373)
- 管理学院(19252)
- 科学(15030)
- 京(14404)
- 财(13320)
- 所(13143)
- 研究所(11972)
- 中心(11544)
- 农(11352)
- 财经(10423)
- 范(9843)
- 师范(9795)
- 经(9604)
- 北京(9536)
- 院(9513)
- 江(9438)
- 业大(9287)
- 农业(8773)
- 经济学(8691)
- 师范大学(8216)
- 财经大学(7885)
- 基金
- 项目(43726)
- 科学(34567)
- 研究(33354)
- 基金(32005)
- 家(28154)
- 国家(27948)
- 科学基金(23392)
- 社会(21505)
- 社会科(20438)
- 社会科学(20433)
- 基金项目(17065)
- 省(16019)
- 教育(14627)
- 划(14291)
- 自然(14233)
- 自然科(13743)
- 自然科学(13739)
- 自然科学基金(13483)
- 编号(12963)
- 资助(12758)
- 成果(10926)
- 部(10301)
- 重点(10271)
- 发(10050)
- 国家社会(9327)
- 课题(9175)
- 创(8901)
- 制(8776)
- 教育部(8689)
- 中国(8498)
共检索到10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荻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休耕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政策效果和衍生问题,以期为中国推行休耕制度试点、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休耕政策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关键词:
土壤保护 休耕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玲玲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田晓晖 仇焕广 戴恬茗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政策工具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东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展开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介绍了美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投融资模式、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开展多地合作。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美国 经验 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学荣 杨庆媛 陈展图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宝珠 陈煌 王金霞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2)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3)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欢
登记机制是美国土地休耕制度的核心。该机制通过设立准入标准、竞价上限、环境效益指数和最大面积上限对休耕进行资格控制、成本控制、效益控制和规模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中国目前的休耕工作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该研究总结了美国土地休耕登记机制的优点,并提出中国在土地休耕体系的构建中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注重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相结合,借助"政府购买式服务"的制度优势,运用社会力量进行休耕养护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单云 宁攸凉 谢和生 何友均
[目的]草原生态补偿对维护草原生态安全,推动草畜平衡,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达国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平衡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方法]文章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部分欧盟国家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总结分析共性特点,借鉴有益部分提出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结果]为促进草原生态安全,同时保障农牧生产者的利益,发达国家主要从资金、技术、市场(保险、税收)等方面开展了草原生态补偿,具有长期性、完善性、弹性和差异性、协调性、多元化、联合性、严格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内容措施和标准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从发达国家经验中,得到提升法治地位、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和加强科技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发展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外 耕地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外 耕地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桂权 曾雄生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传统,在此基础上的合理轮作、注重施肥及适当休耕保证了土地肥力的长久不衰。在轮作制度方面,传统农业形成了北方以豆谷轮作为主,南方以粮肥轮作为主的基本模式。虽然自战国后,土地的休耕制度被逐步取消,但北方的耕作法中,如代田法、区种法、亲田法都有休耕的效果,南方稻田也有普遍的冬季休闲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建立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将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我国农业史上合理的轮作与休耕经验对今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轮作 休耕 连作 农业结构调整 历史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