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4)
2023(10886)
2022(9275)
2021(8379)
2020(7176)
2019(16174)
2018(15953)
2017(30666)
2016(16240)
2015(18409)
2014(18199)
2013(18092)
2012(16891)
2011(15437)
2010(15398)
2009(14605)
2008(14025)
2007(12439)
2006(11322)
2005(10315)
作者
(46285)
(39281)
(38908)
(37192)
(25083)
(18822)
(17540)
(15043)
(14983)
(13854)
(13553)
(13137)
(12851)
(12403)
(12056)
(11913)
(11310)
(11244)
(11242)
(11209)
(9962)
(9503)
(9422)
(9126)
(8842)
(8785)
(8555)
(8412)
(7765)
(7536)
学科
(87073)
经济(86978)
管理(52355)
(46057)
(36835)
企业(36835)
方法(28064)
数学(24721)
数学方法(24495)
地方(23474)
(21571)
(19119)
中国(18219)
(18091)
业经(18052)
(15347)
农业(15043)
地方经济(13894)
(13509)
环境(13080)
(11043)
金融(11039)
(11021)
(10887)
银行(10878)
(10719)
财务(10689)
财务管理(10663)
(10344)
(10295)
机构
学院(234707)
大学(234487)
(107775)
经济(105650)
管理(91300)
研究(82522)
理学(78250)
理学院(77357)
管理学(76207)
管理学院(75747)
中国(63222)
(50161)
(48463)
科学(47363)
(40889)
财经(38585)
中心(38275)
(37762)
(37344)
研究所(36560)
(34663)
经济学(33349)
业大(33206)
(30210)
北京(30089)
(30046)
师范(29967)
经济学院(29544)
农业(28817)
(28614)
基金
项目(154877)
科学(123273)
研究(115204)
基金(113635)
(97793)
国家(97008)
科学基金(84225)
社会(76507)
社会科(72433)
社会科学(72415)
(62288)
基金项目(60518)
自然(52558)
教育(51380)
自然科(51223)
自然科学(51213)
自然科学基金(50280)
(49910)
编号(45684)
资助(45335)
成果(36961)
重点(34749)
(34536)
(34308)
(33529)
国家社会(32087)
(32028)
课题(31862)
创新(30126)
教育部(30017)
期刊
(129893)
经济(129893)
研究(74414)
中国(50566)
(40513)
(34496)
管理(34308)
学报(32389)
科学(32229)
大学(25608)
学学(24204)
农业(22889)
(22710)
金融(22710)
技术(20917)
经济研究(20374)
财经(19833)
教育(19515)
业经(19125)
(17128)
问题(16683)
技术经济(13200)
资源(12318)
(11925)
统计(11888)
(11230)
世界(10971)
(10954)
现代(10864)
经济问题(10767)
共检索到367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曾黎  廖俊儒  杨人豪  陈伊多  
以云南省594户调研样本为例,在相对收入理论指引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休耕农户和非休耕农户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比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评估休耕经济补偿绩效,并进一步论证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现阶段休耕经济补偿导致农业收入减少16.53%,尽管非农收入能够提升8.15%,但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减少了14.07%,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农户参与休耕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影响休耕制度的可持续性。(2)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休耕决策变量、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以家庭有效劳动力比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提升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文章从提升补偿标准,丰富休耕补偿方式,释放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黎  杨庆媛  廖俊儒  陈展图  陈伊多  杨人豪  
为探讨农户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有效激励农户主动参与休耕的补偿标准,以效用理论为指导,依托河北省293户样本,构建农户受偿意愿的效用函数测定休耕补偿标准,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通过多角度的验证,农户意愿视角下测定的休耕补偿标准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合理性;②休耕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显示,参数估计结果为7677.60元/hm~2,非参数估计结果为9962.40元/hm2;③回归分析表明在河北整村推进实施休耕的背景下,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受偿意愿的影响被削弱,生产特征和农户对休耕补偿政策的认知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农户生产特征中投入产出比过高是农户选择休耕的根本动因。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适当提高现行休耕补偿标准,休耕政策的推行应尊重农户意愿,并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渠道以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本研究从农户意愿的角度出发探讨休耕补偿标准,是耕地休耕理论研究的新尝试,以期为完善休耕经济补偿机制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晶渝  杨庆媛  
研究目的:基于云南省休耕试点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定量测算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农户休耕前后的福利变化。研究方法:生计资产量化法,模糊评价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总样本的农户福利水平未有明显提升,且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休耕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状况存在差异。休耕后资产富裕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提升幅度最大,除心理状况有所下降外,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景观环境都有所改善;资产均衡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未有明显提升,资产缺乏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有所下降,两类农户除景观环境有所改善外,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休耕后农户间的福利水平分化进一步加剧,休耕农户福利水平分布特征呈现出生计资产总值越大、福利水平峰值出现的区间越趋后的特征。研究结论:为缩小不同休耕农户间的福利差异,促进休耕农户福利的均衡发展,建议政府在现有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探索补偿对象差异化、补偿方式复合化的补偿方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据介绍,当地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发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蓝皮书,并根据质量评价与监测的需要建立抽考制度。考试结果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颖  
环境绩效评估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笔者对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云南省,初步构建了云南省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艳  
本文将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野,以户撒阿昌族乡为例,以历史为纵轴,以规则体系、组织规范、个人信念构成的制度矩阵为横轴,深刻地揭示在不同历史阶段乡村制度矩阵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邹平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对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最大,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及其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盼  阎建忠  杨柳  王晶滢  
近年来,中国耕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此国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一重要举措。劳动力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归纳总结农户休耕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准确掌握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国家轮作休耕政策、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利用河北、甘肃、云南三省六县1542户农户家庭的相关调研数据,对农户休耕、劳动力转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户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农户休耕比例与户均休耕面积存在差异,且休耕比例与户均休耕面积大小均为甘肃省>云南省>河北省。(2)研究区内有62.97%的家庭存在劳动力转移现象,且休耕农户劳动力转移数量远超未休耕农户。(3)核心变量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变量中,农户家庭总人口、户主性别、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医疗支出、住宅距公路距离和劳均工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抚养比则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雅琴  
自1995年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至今,我国对转移支付具体制度安排的改革从未中断。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目标相背离。所以,有必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明确定位,确定其目标及结果。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纠正政府间财力不均衡,追求的最终结果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对转移支付的具体政策及措施进行合理的制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2)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3)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勇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空间,因而有可能会受到地形和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利用GIS对数字高程数据(DEM)进行提取计算,获得县域层面的地形起伏度,采用2005—2014年云南省县域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估算地形起伏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分析还表明,气温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降雨量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交通路网密度有助于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并推动城镇化发展。因而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县市经济发展,应充分重视地形起伏度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应加大交通网络建设以降低运输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华喜  廖晓祥  
本文通过将制度变革量化 ,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份分析功能和C -D函数模型 ,对 1 978年以来的制度变革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经济体制变革对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是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变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宝珠   陈煌   王金霞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