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3)
2023(5973)
2022(4973)
2021(4606)
2020(3917)
2019(8616)
2018(8411)
2017(16030)
2016(9088)
2015(9774)
2014(9770)
2013(9542)
2012(9002)
2011(8253)
2010(8331)
2009(7356)
2008(7542)
2007(6718)
2006(5773)
2005(5124)
作者
(30245)
(25333)
(25197)
(23743)
(16341)
(12339)
(11290)
(9750)
(9668)
(9199)
(8859)
(8585)
(8379)
(8204)
(8040)
(7965)
(7754)
(7465)
(7324)
(7238)
(6573)
(6352)
(6225)
(5801)
(5753)
(5665)
(5558)
(5531)
(5384)
(5191)
学科
(33792)
经济(33751)
(23731)
管理(23173)
(18890)
企业(18890)
方法(16989)
数学(14780)
数学方法(14576)
(11359)
(9457)
(8228)
中国(7972)
业经(7484)
农业(6501)
(6215)
理论(6118)
技术(6073)
(5903)
贸易(5902)
(5725)
(5609)
金融(5607)
(5602)
银行(5568)
(5396)
财务(5388)
财务管理(5374)
(5351)
地方(5282)
机构
大学(137660)
学院(135180)
研究(50445)
(49821)
经济(48781)
管理(47547)
理学(42346)
理学院(41655)
管理学(40589)
管理学院(40346)
科学(36238)
中国(34609)
(34428)
(28729)
(28076)
农业(27843)
业大(27057)
研究所(26350)
(22500)
中心(21560)
(20338)
财经(18652)
农业大学(18500)
(18488)
师范(18143)
(17529)
(17108)
北京(17084)
(16307)
(16128)
基金
项目(98759)
科学(77484)
基金(73613)
(67978)
国家(67465)
研究(63450)
科学基金(56213)
社会(40606)
自然(39624)
基金项目(39430)
(39006)
自然科(38794)
自然科学(38770)
社会科(38524)
社会科学(38509)
自然科学基金(38137)
(33866)
教育(30018)
资助(29707)
重点(23255)
编号(22664)
(21717)
计划(21332)
(20893)
(20610)
科研(19758)
创新(19590)
科技(18790)
成果(18646)
(18098)
期刊
(50379)
经济(50379)
研究(34943)
学报(33823)
(30880)
科学(27774)
中国(25229)
大学(23992)
学学(23094)
农业(21045)
(16612)
管理(16267)
教育(13220)
(10911)
业大(10368)
(10176)
金融(10176)
财经(9421)
(9352)
技术(9029)
农业大学(8900)
经济研究(8435)
(8075)
业经(7844)
科技(7652)
问题(6634)
林业(6287)
中国农业(6100)
资源(5959)
技术经济(5944)
共检索到187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荷  胡琼波  刘承兰  
伏马菌素是主要由串珠镰刀菌和再育镰刀菌代谢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对农作物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玉米及玉米制品。在目前发现的多种伏马菌素中,伏马菌素B1是主要组分,且其毒性最大。本研究介绍了伏马菌素的化学结构、产毒菌株及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着重概述了伏马菌素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今后如何减轻伏马菌素对人和动物的危害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林  赖诗韵  杨家书  龚玲  笪笑天  陈阳  林居纯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冰  王荻  卢彤岩  
分别以1.30 mg/kg、1.69 mg/kg、2.19 mg/kg、2.86 mg/kg、3.71 mg/kg、4.83 mg/kg、6.27 mg/kg、8.16 mg/kg剂量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进行口灌,并设置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给药后连续观察96 h,记录各组鱼的行为和死亡情况。用SPPS软件计算得出松浦镜鲤口灌伊维菌素的96 h LD50为4.04 mg/kg,95%可信区间为3.42~4.80 mg/kg。对给药组和对照组鱼进行血细胞分析,发现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红细胞数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浓度呈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冰  欧阳五庆  刘梅雪  芮弦  吴敬超  
【目的】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配方,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形态和粒径分别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留样观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通过抑菌试验考察其体外药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配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吐温-80 25%、无水乙醇15%、乙酸乙酯4.4%、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1%、蒸馏水54.6%。制备的纳米乳为橘黄色澄清透明液体,流动性良好,在透射电镜下其形态为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1nm,分散性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有分层、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文彦  郭国军  齐子鑫  唐国盘  高春生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 mg/L;安全浓度为1.91×10-3 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为1.23 mg/L。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虫药物的安全浓度都接近甚至低于它们在养殖生产中的的使用浓度,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金娥  袁慧  
为有效合理地利用钩吻,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每公斤体重分别静脉注射0.5,1.0,2.0,4.0,8.0mg的钩吻总碱,研究钩吻总碱对家兔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影响,综合分析其毒理作用.结果表明:每公斤体重注射4.0mg以上的钩吻总碱能抑制家兔的呼吸,使家兔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每公斤体重注射8.0mg的钩吻总碱导致家兔死亡,主要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同时作用于迷走神经和心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加剧了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莹  郑浩  何成华  张爱华  冯璐璐  皇超英  张海彬  
【目的】真菌毒素可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试验旨在制备可用于检测伏马菌素B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制备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型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株F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1,轻链类型为κ链;10%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单抗蛋白重链分子质量约为50 kD,轻链分子质量约为25 kD;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杂交瘤细胞F3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3 200和1:51 200;亲和力常数为1.60×10-8 mol.L-1;IC50值可达3.589ng.mL-1;对其它真菌毒素不存在交叉反应;免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火春  赖先文  王艳丽  刘承兰  
【目的】从采自深圳近海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到抑制再育镰刀菌生长和产生伏马菌素B1(FB1)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控制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镰刀菌产毒素试验及生长对峙法,从采自红树林泥土中分离筛选目标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到1株可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和生长的菌株SZ1-6,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卡伍尔链霉菌。菌株SZ1-6发酵液可显著抑制再育镰刀菌产生FB1,产毒抑制率达67%以上;菌株对再育镰刀菌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筛选到1株对再育镰刀菌产FB1和生长均有抑制效果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顾舒舒  何成华  王玉伟  任喆  施志玉  赵士侠  张海彬  
从伏马菌素B1(FB1)杂交瘤细胞株F3中扩增出V H和V L基因片段,再经重叠延伸PCR(SOE-PCR)拼接扩增得到单链抗体(ScFv)基因,然后克隆到pCANTAB 5E噬菌粒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并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构建FB1毒素噬菌体单链抗体库,ScFv基因插入率为100%,库容约为1.5×107,噬菌体的滴度为2.1×1015PFU·mL-1。免疫亲和筛选和富集后,经ELISA法最终筛选得到5株可分泌阳性噬菌体抗体的细菌。结论:伏马菌素B1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构建成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汉英  刘志研  于元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郑浩  何成华  张爱华  张海彬  
采用戊二醛(GA)一步法将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分别与鸡卵清蛋白(OVA)、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2种具有免疫原性的FB1人工抗原FB1-OVA和FB1-BSA。分别采用凝胶电泳法、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基质辅助激光分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4种方法鉴定人工抗原偶联效果并测定偶联比。将FB1-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FB1-OVA作为固相包被抗原,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测定小鼠抗血清滴度。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鉴定FB1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凝胶电泳法测定FB1-OVA和FB1-BSA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海新  李寒松  李复辉  马良友  朱平  吴金节  王希春  
[目的]建立用于快速检测伏马菌素B1(F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首先制备了FB1单克隆抗体和FB1-OVA偶联抗原,然后将FB1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制成金标抗体包被在金标垫上,将FB1-OVA抗原和羊抗鼠Ig G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表面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采用间接竞争法检测待检样品中的FB1与NC膜上的FB1-OVA抗原竞争结合金标抗体中的FB1单克隆抗体情况,并以检测线和质控线显示检测结果。[结果]本试验优化了金标抗体、检测抗原及羊抗鼠Ig G的包被量,检测FB1的灵敏度可达到2 ng·m L-1,最佳判定质量浓度为40 ng·m L-1。[结论]本试验制备的检测试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一芳  郑敏  丁双阳  朱奎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以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环境,并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多种食物中。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之一,其引发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其产生的毒素导致的。致吐毒素cereulide是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重要毒素之一,是一种小分子亲脂性十二环肽,结构性质十分稳定。Cereulide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等轻微的食物中毒症状,也可导致如肝性脑病、急性肝脏衰竭等严重致死的疾病。当前对于cereulide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局限于其刺激传入迷走神经引起呕吐症状,以及作为钾离子载体,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丧失,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而对于其导致的严重肝脏和脑部病变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仍十分不足。Cereulide是由cereulide合成酶基因簇(ces)编码,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synthetase, NRPS)系统控制合成的。Cereulide由两个羟基酸和两个氨基酸残基[-D-HIC-D-Ala-L-HIV-L-Val-]经3次迭代组成三聚体缩酚酞,其结构特殊并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因NRPS合成系统的灵活性会产生许多变体,因此cereulide的毒性与其生物合成过程息息相关。文章在现有文献报道和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cereulide的生物合成机理:首先,cereulide合成基因簇的CesA和CesB结构域分别识别D-α-酮羧酸、L-丙氨酸、L-α-酮异戊酸和L-缬氨酸,通过共价结合形成cereulide的主要合成单元二肽;其次,依照上述过程重复合成四肽;再通过重复反应合成第二个四肽,两个四肽通过酯化形成八肽;再次重复上述反应,形成三元络合的产物肽;最后,由于ces-NRPS的硫酯酶结构域活性中心表面结构阻止外部水分子进入,并诱导内部亲核攻击反应,最终释放出环状cereulide。目前,由产cereulide的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风险被低估。并且,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部分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中混有产cereulide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因此,产cereulide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均构成了潜在风险。文章综述了cereulide的毒性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研发cereulide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总结并提出了cereulide的生物合成机理,强调了催化酮酸形成酯的酮还原酶域(KR),及形成重复单元和环肽的硫酯酶域(TE)在其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为阐明类似结构的非核糖体肽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宝成  武凡琳  邢小勇  项海涛  温峰琴  王学红  权晓弟  胡永浩  梁剑平  
【目的】疯草是中国西部影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毒草之一。主要有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等,在冬季牧草严重缺乏的时节,牛羊等牲畜被迫采食后可引起中毒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每年给我国草地生态和畜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是危害最严重的毒草。目前,我国西部天然草地动物因疯草中毒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持续剧增。苦马豆素被认为是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由于疯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如何改善草地生态,合理开发利用疯草成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近几十年来,随着对疯草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们发现苦马豆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还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抗HIV及扩散抑制剂、抗病毒和细胞保护剂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梁  
为了评价复合碘在大口鲶养殖中应用的安全性 ,做到合理用药 ,对大口鲶进行了复合碘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取二倍稀释法进行了大口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试验 ,结果表明 :复合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有很好的抑杀效果且对大口鲶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