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2)
2023(3360)
2022(2872)
2021(2671)
2020(2264)
2019(4797)
2018(5008)
2017(8459)
2016(5186)
2015(5871)
2014(6066)
2013(5680)
2012(5390)
2011(4938)
2010(5008)
2009(4598)
2008(4501)
2007(4078)
2006(3533)
2005(3129)
作者
(18122)
(15246)
(15038)
(14366)
(9723)
(7227)
(6837)
(6057)
(5829)
(5441)
(5175)
(5173)
(5069)
(4971)
(4954)
(4598)
(4561)
(4551)
(4541)
(4285)
(4030)
(3993)
(3937)
(3576)
(3539)
(3457)
(3448)
(3352)
(3296)
(3240)
学科
(13953)
经济(13923)
管理(11407)
(8622)
(7871)
(6703)
企业(6703)
(5287)
(5258)
(5094)
中国(5058)
方法(4444)
理论(4006)
(4000)
地方(3768)
(3456)
数学(3430)
(3425)
银行(3419)
金融(3418)
教育(3365)
数学方法(3348)
(3340)
业经(3195)
农业(3131)
体制(2875)
及其(2867)
水产(2723)
动物(2661)
(2574)
机构
学院(71622)
大学(71311)
研究(30872)
(23190)
科学(23159)
中国(21582)
(21096)
经济(20390)
管理(20245)
农业(18761)
(18370)
研究所(17057)
理学(16867)
理学院(16593)
业大(16471)
(16356)
管理学(15963)
管理学院(15847)
中心(13054)
(12571)
(12434)
农业大学(11960)
技术(11806)
(11791)
(11547)
(11002)
实验(10373)
(10334)
实验室(10033)
(9961)
基金
项目(50853)
科学(37130)
基金(34329)
研究(33036)
(32811)
国家(32531)
科学基金(25235)
(21408)
(18257)
社会(17827)
自然(17806)
基金项目(17442)
自然科(17361)
自然科学(17350)
自然科学基金(17026)
社会科(16617)
社会科学(16615)
教育(15371)
资助(14253)
编号(13185)
重点(12284)
成果(11927)
计划(11892)
科技(11878)
(11019)
课题(10861)
(10644)
(10215)
科研(10131)
(10115)
期刊
(26339)
经济(26339)
学报(22444)
(21873)
中国(19688)
研究(19460)
科学(16379)
大学(15399)
学学(14798)
农业(14576)
教育(11130)
(8929)
管理(7835)
业大(7397)
(7389)
农业大学(6398)
(6156)
技术(5874)
(5502)
金融(5502)
林业(4730)
业经(4714)
科技(4416)
经济研究(4090)
中国农业(4074)
财经(4014)
职业(3768)
图书(3751)
自然(3624)
(3502)
共检索到11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志  石滨海  沈杰  周金林  王云飞  
伊氏锥虫在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寄生于马、驴、骡、黄牛、水牛、骆驼和犬等家畜体内,感染后发病急,死亡快,危害很大,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制防治伊氏锥虫病的疫苗,由于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频繁,所以未能成功.我们曾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程序作了观察,发现有一定规律.因此我们对伊氏锥虫新疆株在兔中的抗原变异程序进行观察,用昆明系小白鼠95只,新西兰兔4只进行试验,先用来源于新疆骆驼株体内经过单虫克隆的虫株,接种兔2只,接种量为10~6条/只,每3d 采兔血一次分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林  沈杰  周勇志  石滨海  王云飞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 ShTat1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 中,每3d 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 ShTat1.1~1.9.同中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 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 所获得的5个变体,经鉴定均在兔体现出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汪志楷  沈永林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AS018~060)进行免疫溶解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①018和025能被AS018和AS025所溶解或中和;②032,039,046,053能被AS032,AS039,AS046,AS053所溶解或中和;③060只能被AS060所溶解或中和。根据上述结果,将7个克隆群体鉴定为3种变异抗原型(VAT),按国际VAT命名法,分别命名为YuTat1·1,YuTat1·2和YuTat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建平  汪志楷  沈永林  李祥瑞  潘红杰  
以超声波粉碎法裂解纯化的不同地理株伊氏锥虫(T.evansi)单虫克隆群体,提取可溶性蛋白组分,进行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经 SDS-PAGE 分析,不同株 T.evansi 的可溶性蛋白组分中都包括20~30种蛋白成分,相对分子量(Mr)范围大约为7.9~109.5D,主要蛋白成分的 Mr 约为49~66kD 之间,Wertern botting 分析揭示不同株 T.evansi 间有10~20条为特异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水平  王文娟  谭支良  
综述了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氨在胃肠道的来源和去路,讨论了尿素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研究氨的产生、吸收与尿素循环的方法,探讨了调控尿素循环的途径。综合分析认为,尿素循环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内源氮重吸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减少氨吸收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来减少日粮氮转化成尿素,或者提高肝脏中合成的尿素及再循环至胃肠道的尿素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可提高日粮氮素的利用效率。因此,开展尿素循环规律的研究,以建立实用日粮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整体代谢模型,对调控反刍动物体内氮素营养至关重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超  孙恩贵  刘俊华  王祥生  杨发青  
以不同剂量的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小鼠进行常规免疫,用同株伊氏锥虫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死亡只数,比较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和5μg组未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其余各组均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其中200μg组为1∶6400,100μg组为1∶3200。ESA50,100和200μg免疫组可对小鼠产生有效的保护,小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2~3倍,以100μg组产生的保护作用最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学春  孙效文  梁利群  曹顶臣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tine,简称MT),又称重金属结合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锌、铜、镉等多种金属元素均可在体外或体内诱导组织MT大量合成。已有研究表明,MT在微量元素代谢、重金属富集、环境污染的清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 选择恰当的启动子是保证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鱼中成功表达的最重要因素。在转基因鱼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转基因材料从最初阶段的人及其它哺乳类如牛、羊等的生长激素基因发展到现在的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启动调控顺序也由小鼠的重金属螯合蛋白(MT-1)基因发展到鱼的重金属结合蛋白基因,如虹鳟金属硫蛋白基因、鲤β-肌动蛋白基因、美洲鲽抗冻蛋白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永杰  孙振丽  宣引明  蒋明  潘云生  张益明  龚叶平  薛仁宇  胡小龙  曹广力  贡成良  
为了解苏州市不同地区患病水生动物组织中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于2014年6~10月从不同地区采集的患病鱼、虾、蟹和中华鳖组织中共分离到14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细菌进行了鉴定,并调查了他们对链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硫酸盐和甲砜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抗性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从不同地区水生动物分离到的同种细菌对同种抗生素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分离到的嗜水气单胞菌及摩根氏菌有多重耐药性;对14株细菌进行质粒抽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8株细菌中存在分子量不同的质粒,且不同地区来源的同种细菌所含有的质粒的分子量不同,耐药性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和摩根氏菌均含有质粒;嗜水气单胞菌质粒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质粒与其抗药性无关;转化实验结果显示,从摩根氏菌分离的1.8 kb质粒与氨苄青霉素抗药性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瑞  谢晋  孙梅  刘杰  潘红杰  沈永林  汪志楷  
实验使用伊氏锥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研究了重组牛白细胞介素-2(rBIL-2)对小鼠 NK 细胞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鼠随机分为4个组:Ag 组、Ag+rBIL-2组、rBIL-2组和 PBS 对照组.以LDH 释放法和间接 ELISA 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 NK 细胞杀伤活性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24d·Ag 组 NK 细胞杀伤活性为31.6%,rBIL-2组为99.66%,Ag+rBIL-2组为98.98%,对照组为19.73%,抗体效价 Ag 组为2~4,Ag+rBIL-2组为2~6.说明 rEIL-2可显著提高 NK 细胞杀伤活性及促进抗体生成,提高宿主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晋  沈永林  汪志楷  
初步研究了伊氏锥虫(T.b.evansi)对人血清敏感性的变异。以不断递增的人血清处理在免疫抑制鼠体内连续传代的伊氏锥虫,经20代的压力选择,获得了能耐受0.5mL正常人血清的抗性变异克隆。该变异克隆在无人血清压力的正常鼠体内经10次连续传代,又恢复了对人血清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伊氏锥虫对人血清的敏感性或抗性均不稳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冷甜甜   王欣   刘必林   谢婧倩  
中上层游泳动物具有较强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其体内富集的微量元素会传递到高营养级生物体内。为了解西北太平洋中上层游泳动物肌肉微量元素赋存特征,采集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三棘若蛇鲭(Nealotus tripes)、鳀(Engraulis japonicus)、北方拟黵乌贼(Gonatopsis borealis)、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和日本爪乌贼(Onychoteuthis borealijaponica)等6种中上层游泳动物样品,测定其肌肉中必需微量元素B、Cr、Mn、Fe、Co、Cu、Zn、Se的含量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聚类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营养放大系数(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TMF)等方法揭示微量元素赋存的物种差异、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来源以及微量元素与营养级相关性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6种游泳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都遵循Fe>Zn>Cu>Mn>Se>Cr>B>Co的规律,鱼类体内Cr、Mn、Fe、Co和Zn含量明显高于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中上层游泳动物物种之间的赋存差异明显(P<0.05),Zn和Mn两个微量元素在3种鱼类(远东拟沙丁鱼、三棘若蛇鲭和鳀)中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鱼类和头足类体内的Zn、Co、B、Cu和Fe主要是摄食获取,而Mn、Cr和Fe主要来源于栖息水体中;西北太平洋6种游泳动物的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性(δ13C:-26.9‰~-17.8‰),营养级跨度大(1.7~3.7);Cr在西北太食物链存在生物放大效应(TMF>1),B、Co、Fe、Zn和Se在中上层游泳动物食物链存在显著生物减小效应(TMF<1),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环境治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志  沈杰  周金林  石滨海  王云飞  
锥虫的抗原变异非常频繁,阻碍了免疫学防治技术的建立,国内外虽然对此有较多研究报告,但对中国不同地理、宿主株伊氏锥虫表面变异糖蛋白(VSG)分离和特性比较尚无报道,而我国北方新疆骆驼株伊氏锥虫和南方牛、马伊氏锥虫存在来源、地理、宿主和生化特性的差异,因此我们对这两个虫株的 VSG 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特性比较研究,所用虫株来源于新疆骆驼体内、安徽水牛体内.分离后克隆为单一虫株,经小白鼠、大白鼠体内繁殖,鼠血经过 DEAE-52纤维素层析获得纯净锥虫,再经超声裂解,经过两次超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慧  孙颉  谢笔钧  
目的研究水溶性灵芝肽在动物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自氧化溶血及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度。结果当水溶性灵芝肽的剂量为0.25mg·ml-1时,对大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的抑制率达62.33%,对溶血过程中MDA生成的抑制率达91.24%;在有或无自由基诱导剂(Fe2+或H2O2)时,0.35mg·ml-1的水溶性灵芝肽均能极显著抑制小鼠肝匀浆中MDA的生成(P<0.01),且抑制率大致相当,为60%左右;当水溶性灵芝肽剂量为1.00mg·ml-1时,对线粒体肿胀度的抑制率为90.52%,对线粒体中MDA生成的抑制率达65.42%,且呈明显剂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福晓  蒋金凤  程安春  汪铭书  路立婷  贾仁勇  朱德康  陈孝跃  孙涛  
【目的】以DPV gC基因疫苗(pcDNA-DPV-gC)为模型,采用复凝法制备壳聚糖/pcDNA-DPV-gC纳米微球,对其在雏鸭体内的抗原表达和分布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壳聚糖/pcDNA-DPV-gC基因疫苗以肌注、滴鼻和口服3种途径免疫20日龄雏鸭,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h、12h、1d、3d、5d、7d、2 w、4 w、6 w和10 w)分别随机宰杀2只雏鸭,采集肝、脾、肺、肾、胰、脑、胸腺、哈氏腺、法氏囊、食道、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应用间接免疫组化检测DPV gC基因在雏鸭体内的抗原表达和分布。【结果】①肌注组免疫雏鸭1 d,肝脏、法氏囊、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检测到DPV g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红波  蒋金书  
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等研究了巨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maxima 在免疫鸡体内的发育及鸡体相应肠道的组织学变化.E.maxima 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2代裂殖生殖阶段,所见虫体寄生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非免疫攻毒鸡空肠绒毛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可见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IEL)出现,在免疫攻毒鸡,E.maxima 从子孢子的侵入、移行阶段在免疫鸡体内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23代裂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有性生殖阶段。给免疫鸡攻毒后24h 即可见空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