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2)
- 2023(3288)
- 2022(2785)
- 2021(2726)
- 2020(2268)
- 2019(5403)
- 2018(5211)
- 2017(9871)
- 2016(4994)
- 2015(5358)
- 2014(5075)
- 2013(4845)
- 2012(4564)
- 2011(4110)
- 2010(4455)
- 2009(4008)
- 2008(3944)
- 2007(3510)
- 2006(3180)
- 2005(2981)
- 学科
- 济(17890)
- 经济(17851)
- 业(10675)
- 管理(9742)
- 企(8416)
- 企业(8416)
- 中国(6120)
- 农(5748)
- 方法(4819)
- 关系(4186)
- 融(4068)
- 金融(4065)
- 学(3895)
- 业经(3839)
- 农业(3796)
- 财(3693)
- 数学(3672)
- 地方(3592)
- 数学方法(3541)
- 制(3538)
- 理论(3506)
- 银(3355)
- 银行(3347)
- 贸(3324)
- 贸易(3321)
- 行(3265)
- 教育(3245)
- 易(3225)
- 世界(2970)
- 经济关系(2850)
- 机构
- 大学(66710)
- 学院(63273)
- 济(26206)
- 研究(25745)
- 经济(25672)
- 管理(22235)
- 中国(18956)
- 理学(18675)
- 理学院(18378)
- 管理学(17954)
- 管理学院(17811)
- 京(14714)
- 科学(13946)
- 财(13079)
- 所(12651)
- 中心(11440)
- 研究所(11361)
- 范(11230)
- 师范(11176)
- 财经(9871)
- 北京(9818)
- 江(9652)
- 师范大学(9337)
- 农(9323)
- 院(9136)
- 经(9021)
- 教育(8516)
- 经济学(8185)
- 州(7736)
- 业大(7460)
- 基金
- 项目(41093)
- 研究(32972)
- 科学(32407)
- 基金(29877)
- 家(26977)
- 国家(26248)
- 科学基金(21208)
- 社会(21107)
- 社会科(19811)
- 社会科学(19802)
- 教育(15798)
- 基金项目(14868)
- 省(14284)
- 编号(13765)
- 成果(13458)
- 划(12910)
- 自然(11970)
- 资助(11857)
- 自然科(11678)
- 自然科学(11673)
- 自然科学基金(11472)
- 部(9672)
- 课题(9671)
- 重点(9451)
- 性(9354)
- 国家社会(9126)
- 发(9055)
- 项目编号(8815)
- 教育部(8602)
- 一(8494)
共检索到108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冀开运 母仕洪
历史上,波斯文化是伊朗高原的主流文化,但伊朗历代王朝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和文化多元一直是伊朗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现代伊朗疆域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互动造就了众多跨界民族以及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和部落忠诚时常高于国家认同。因此,整合国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成为伊朗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自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以来,伊朗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克服长期存在的多元身份认同,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成功维护了伊朗的国家统一。当代伊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较为强烈,追求政治平等、经济发展和语言文化自由成为伊朗各民族的主要关切。伊朗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对后发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和民族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伊朗 国家认同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家年
[目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理论命题,并将国家安全领域划分为11个领域,说明了我国国家安全保障呈现出领域多元性、关联性、融合性等特征。国家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是国家安全保障的两种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安全情报与战略抗逆力相融合以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国家安全保障的视角,以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震网"病毒攻击事件为例,梳理了事件的全过程。指出了伊朗国家安全保障层面上在国家安全情报、战略抗逆力以及二者融合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结论]结合该案例,就我国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水香 娄淑华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冀开运 廖希玮
语言是透视民族文化身份的一扇窗户,也是个体与群体归属关系的重要标志,在塑造与维系文化身份认同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阿拉伯帝国时期,伊朗贵族精英率先实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一方面通过舒欧比亚运动将波斯元素注入伊斯兰文化之中,引领着伊朗人抵抗阿拉伯文化的侵袭;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波斯语言文学的复兴,使波斯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其中,以《列王纪》为代表的波斯文学作品重塑了伊朗人的集体记忆,强化了伊朗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促使伊朗形成了以波斯语为纽带的伊朗—伊斯兰文化共同体,以此展现着波斯文明非同一般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本文以“舒欧比亚”思潮、波斯语言文学的复兴、波斯史诗《列王纪》及其口述文学为切入点,旨在探讨7-13世纪伊朗在阿拉伯人统治之下通过波斯语言文学塑造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以及伊朗贵族精英阶层在其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健毅 谢秋慧
结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实践活动产生的自我意识是身份认同的逻辑起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空间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场域,国家权力是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场域的"源头",少数民族学生是处于国家认同场域中的受力体、国家认同场域的力量最终内化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惯习。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应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构建多元一体的文化场域、给予学校教育场域应用的自由度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场域 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兰胜
美国在K-12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教育体系。该课程将美国精神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帮助公民形成美国价值理念,认同并热爱美国,缓和了种族冲突,强化了国家科学治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美国"社会研究"课程教育的经验,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钮松
面对着海湾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力量的逐步坐大以及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无论是海合会国家还是以色列都感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压力和不安全感。面对伊朗这个共同的现实威胁,以色列与海合会国家开始了安全方面的接触和初步合作。在当前巴以和平仍未实现的前提下妥当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并实现安全利益上的双赢对于以色列与海合会国家都是巨大的考验,但以色列与海合会之间关系走向在面对共同的伊朗威胁上会有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
以色列 海合会 伊朗 中东安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晓春
传统儒家倡导的华夷观念,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在中国古代社会,华夷观念与国家统一的格局密切相关,伴随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华夷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夷狄大多是生活在作为古代中国主体王朝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近代以后,人们观念上的夷狄有了国际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华夷观念在本质上带有民族歧视的特征,与现代民族平等观念是相违背的。当代中国人应该抛却传统的华夷观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实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
华夷观念 统一多民族国家 文化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夏桂霞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成玉
李浩哲是现代韩国的著名作家,他发表过许多优秀作品,曾获得韩国现代文学奖和东仁文学奖。作家出生在朝鲜咸镜南道,朝鲜战争期间离开北部父母兄弟,到南部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作家在南部根据自身痛苦的经历写起小说,并刻意构筑了自已独特的小说世界。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李浩哲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李浩哲小说的艺术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自己小说中经常选择“门”这一文学题材,巧妙而形象地反映背井离乡与民族分裂乃至民族统一的主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路阳 庄虔友 王鸿志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是由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联合而成。坦桑联合虽然是两个国家的外在联合,与海峡两岸分裂国家实现统一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坦桑联合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可以为我们破解两岸政治难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理论启示。本文首先对坦桑联合的背景、条件及发展过程进行简单介绍,同时总结出由其独特经验和特点构成的"坦桑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国家认同"是关键所在,"平等地位"是重要原则,"渐进整合"是成功保证,"独特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典型特征。笔者尝试将"坦桑模式"运用于两岸统一的实践,为建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提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建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要...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郝诗羽 马洋洋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国后,在霍梅尼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指导下,伊朗的国家身份被赋予了“宗教与世俗”的二元属性,伊朗政府的妇女政策随之发生了转向。霍梅尼时期,在“全盘伊斯兰化”的意识形态下,妇女政策被确定了以宗教思想为统领的基调。后霍梅尼时期,伊朗政坛单极格局消失,伊朗各方政治力量都尝试重塑宗教与世俗的关系来调整国家身份,妇女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基于此,从伊朗国家身份维度解读妇女政策,可为理解伊朗妇女问题提供参考。首先,伊朗国家身份的宗教内核确定了妇女政策的起点,也框定了妇女政策改革的空间。其次,伊朗国家身份调整引发的政治斗争打断了妇女政策的连贯改革,使妇女政策缺乏长效性。最后,伊朗国家身份的二元格局,凸显了妇女发展世俗导向与妇女政策宗教底色间的张力,导致伊朗妇女问题频发。
关键词:
伊朗 国家身份 妇女政策 妇女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郝时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如果去打伊朗,将会陷入一个比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量多深的泥潭,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自1953年摩萨台政府被推翻,美国和伊朗结下仇恨。当仇恨"升华"为意识形态之后,仇恨更加深重。当前真正的问题是伊朗想要发展核武器,这将改变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谈判筹码。按照美国原有的外交政策,伊朗核武器问题将无解。要解决伊朗核问题,需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美国对其伊朗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美国对伊朗政策 中东无核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