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4)
- 2023(8691)
- 2022(7084)
- 2021(6815)
- 2020(5476)
- 2019(12734)
- 2018(12403)
- 2017(23165)
- 2016(12416)
- 2015(13882)
- 2014(13576)
- 2013(13879)
- 2012(12910)
- 2011(11981)
- 2010(12006)
- 2009(11358)
- 2008(11556)
- 2007(10290)
- 2006(9289)
- 2005(8337)
- 学科
- 济(61514)
- 经济(61454)
- 农(49172)
- 业(40756)
- 农业(32679)
- 管理(27610)
- 方法(21735)
- 中国(19661)
- 企(19562)
- 企业(19562)
- 数学(19233)
- 数学方法(19086)
- 业经(18369)
- 制(13208)
- 财(13089)
- 农业经济(12417)
- 贸(12200)
- 贸易(12192)
- 易(12013)
- 发(12010)
- 学(11640)
- 人口(10365)
- 地方(10264)
- 发展(10243)
- 展(10229)
- 策(9890)
- 体(9688)
- 银(9466)
- 银行(9460)
- 村(9442)
- 机构
- 学院(184689)
- 大学(183484)
- 济(89753)
- 经济(88408)
- 研究(70601)
- 管理(68822)
- 理学(59504)
- 理学院(58902)
- 管理学(58138)
- 管理学院(57818)
- 中国(57713)
- 农(50322)
- 京(39825)
- 科学(39499)
- 农业(37644)
- 财(37305)
- 所(35743)
- 业大(32919)
- 研究所(32400)
- 中心(31829)
- 财经(29687)
- 经济学(28546)
- 经(27396)
- 江(25785)
- 北京(25775)
- 经济学院(25712)
- 院(24302)
- 范(23485)
- 师范(23339)
- 农业大学(23195)
- 基金
- 项目(121385)
- 科学(96642)
- 研究(91661)
- 基金(91307)
- 家(80417)
- 国家(79676)
- 科学基金(67144)
- 社会(62265)
- 社会科(58625)
- 社会科学(58612)
- 基金项目(47775)
- 省(44294)
- 自然(40000)
- 教育(39056)
- 自然科(39033)
- 自然科学(39024)
- 自然科学基金(38375)
- 划(37140)
- 资助(36645)
- 编号(36280)
- 农(29824)
- 成果(29323)
- 部(29025)
- 发(27691)
- 国家社会(27489)
- 重点(27382)
- 中国(26228)
- 教育部(24684)
- 制(24362)
- 性(24338)
- 期刊
- 济(105855)
- 经济(105855)
- 研究(57909)
- 农(56819)
- 中国(38885)
- 农业(38770)
- 科学(30090)
- 学报(29799)
- 财(26973)
- 大学(24643)
- 学学(23781)
- 业经(22757)
- 融(20529)
- 金融(20529)
- 管理(20496)
- 业(17807)
- 问题(15860)
- 财经(15112)
- 经济研究(15058)
- 农业经济(14679)
- 世界(14555)
- 农村(14135)
- 村(14135)
- 教育(13312)
- 经(13146)
- 技术(12766)
- 版(11647)
- 经济问题(11454)
- 贸(10859)
- 社会(10437)
共检索到284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原平
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控制还主要依赖的是各种形式的外力强制干预,如国家政策、法令规定、行政管理、社会政洽经济措施等等。这些外在的强制性的人口约束机制在人口生育变动的新的阶段已不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有时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祝平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它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主要有四个挑战: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农村养老面临挑战、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挑战、农业生产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四大挑战,需要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长期历史高度实施两大战略,即农业转型战略和农村养老战略。
关键词:
农村人口空心化 农业转型 农村养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BjrnGustafsson 魏众 吴桂英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农村,哪些特征因素影响了一个人的贫困状况?”我们使用了一项在1996年1至3月间进行的大型调查,以1995年为参照年份,覆盖了全国19个省的8000个家庭。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908元的收入水平上,并得到了149%的贫困率。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的结果表明,一个家庭的贫困状况高度依赖于其所在位置。在分析少数民族比汉族有更高的贫困概率方面,空间差异是主要的解释变量。此外,中国农村的贫困还与人口因素有关,并依赖于家庭从事的活动、拥有的资产和控制的资源。
关键词:
中国农村 贫困状况 空间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人口变动 粮食生产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盖尔·约翰逊 张军
本文有两个中心用意,第一,旨在说明制度与政策对家庭生育的重要影响,以及制度与政策的适当结合,可迅速降低人口出生率;第二,旨在推荐一组能够维持低出生率的制度与政策,这组制度与政策能够明显克服产生高出生率的现行政策的缺陷。 为此,我们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个理论框架,以便对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因素和抚养孩子的能力有所了解。然后,我们把过去四十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变化,与其他几个把制度与政策结合使用,不实行计划生育,同时成功地降低了人口出生率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最后,对影响发展中国家家庭生育决策的大量因素进行总结,对中国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和这一政策对农村人口出生率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并针对中国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甫宁 王亚楠 刘亚洲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年均分别减少1 121×104和579×104人,而1996年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12%;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协同演进的良性格局尚未出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依然粗放,且在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增逆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相对共性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管理制度背景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哲夫,杨心恒
一问题的提出人口城市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职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锡文 陈昱阳 张建军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刘超 李晓越 孟欢欢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间维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78以来,全国与"四大板块"先后经历了倒"U"型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的演替;②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空间维度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③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增长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即增长热点先后历经了"两核集聚"→"一核极化"→"中心辐射递减"的时空演变;④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空差异主要受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5个因子影响,并且各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⑤面对转型期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新形势与新挑战,地理学界在理论成果及应对措施方面应该作出更多贡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宁淼
中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是农村人口,因此所谓“中国人口问题”根本上是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人口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人口问题本质进行剖析发现,研究人口问题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则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问题折射在农业、农村问题上,故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着眼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