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3)
2023(5875)
2022(5164)
2021(4788)
2020(4303)
2019(10412)
2018(10441)
2017(20995)
2016(11474)
2015(12758)
2014(13212)
2013(13215)
2012(12603)
2011(11540)
2010(11759)
2009(11240)
2008(11470)
2007(10685)
2006(9082)
2005(8119)
作者
(34803)
(29284)
(29260)
(28013)
(18544)
(14209)
(13401)
(11617)
(10939)
(10518)
(9946)
(9783)
(9342)
(9307)
(9300)
(9225)
(9219)
(8568)
(8494)
(8447)
(7357)
(7310)
(7178)
(6751)
(6638)
(6523)
(6457)
(6346)
(6020)
(5928)
学科
(51273)
经济(51225)
管理(29448)
(29170)
方法(26397)
(23381)
企业(23381)
数学(22911)
数学方法(22687)
(13754)
(13379)
(12382)
中国(11854)
业经(9596)
(9320)
贸易(9320)
(9230)
地方(9059)
理论(9011)
(9005)
农业(8947)
(8214)
(7346)
财务(7332)
财务管理(7310)
(7146)
银行(7122)
(6983)
金融(6981)
企业财务(6884)
机构
大学(174651)
学院(171752)
(72044)
经济(70502)
管理(64928)
研究(59045)
理学(55918)
理学院(55278)
管理学(54271)
管理学院(53948)
中国(44202)
科学(37508)
(37506)
(32661)
(32155)
(31220)
研究所(28544)
业大(28167)
中心(27039)
财经(26213)
(25899)
农业(25177)
北京(24077)
(23666)
(22890)
经济学(22838)
师范(22670)
(21105)
经济学院(20758)
(20464)
基金
项目(111127)
科学(85872)
研究(79737)
基金(79440)
(70025)
国家(69463)
科学基金(57748)
社会(49138)
社会科(46419)
社会科学(46401)
(43385)
基金项目(41993)
自然(37567)
(37050)
教育(37011)
自然科(36603)
自然科学(36589)
自然科学基金(35953)
资助(33409)
编号(33012)
成果(27382)
重点(25561)
(24893)
(23991)
课题(22582)
(22301)
科研(21896)
教育部(21067)
创新(20885)
计划(20821)
期刊
(78140)
经济(78140)
研究(49150)
学报(29905)
中国(29663)
(27954)
科学(26667)
(26132)
大学(22237)
学学(21028)
管理(20596)
农业(18136)
教育(17182)
技术(14495)
(13610)
金融(13610)
财经(13338)
业经(13060)
经济研究(12359)
(11480)
问题(11290)
(9990)
技术经济(9229)
(8924)
林业(8915)
统计(8681)
理论(8608)
(8411)
商业(8293)
图书(8107)
共检索到24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松建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阐述有关家庭规模经济决策理论时,往往运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消费者需求理论,尚未涉及生育的供给和需求分析。80年代,美国人口经济学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①(Easterlin)提出了有关生育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理论。伊斯特林和克里明斯在1985年出版的《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一书中,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运用生育的供给和需求理论(简称供求论)来分析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本文简要评述这种供求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冰  
"伊斯特林悖论"认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增加,这一论断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造福于人,包括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生产性价值就在于把投资直接用于培养学生将来的生产能力和谋生能力上;消费性价值则是指投资教育所获得的非货币性回报,两者是博弈关系,都可以使人得到满足。"伊斯特林悖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只考虑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消费在其中的作用,只有把二者同等重视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龙海明  黄卫  
消费信贷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消费信贷的需求与供给产生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商业银行盈利的博弈结果,并始终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基础上保持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江  王玉雄  
基于蒂布特的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及其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社区分层化问题,该理论核心思想是,只要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有可能使公共产品供给与尽可能多的人的需求相一致。该理论对我国的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和城市社区发展现状具有解释力,对现状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支道隆  
一供求失衡的形成.社会产品产值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可供消费和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已经实现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总是平衡的(撇开进出口因素不谈).但加入了财政和银行信贷因素以后,如果一部分货币没有物资保证(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就会大于生产供应(由于社会总供给的商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会抵消一部分供求差额).近年来报刊文章常谈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指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此外,信贷本身也可以派生出货币收入,因为接受贷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信凯  李萌  王丹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探寻可能发生的棉花供需缺口 ,并推导出保持我国“十一五”期间棉花供需均衡的政策性建议。同时 ,还为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产品供需预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军  
信息资源如同其他社会财富一样是一种稀缺资源。对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也会带来相关的财富。当某种信息资源被独占的时候,相应的利益就会被垄断。目前,按会计规则要求,企业提供的财务方面信息内容在实务中越来越受到批评与指责,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财务报告框架不能反映企业的价值信息,从而不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严重背离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因此,现存的企业信息不对称情况多数是制度选择的结果而非制度选择的原因。所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就要通过信息需求者与信息供给者之间博弈对信息供需进行"制度安排",以达到信息供求相对均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俏慧  金献幸  
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村不同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不同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对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建设进行分析,探寻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障碍,为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  
在中国股票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制度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其制度变迁中 ,政府是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供给的主体 ,而股票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则是制度需求的动力。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有助于我们探寻一种适合中国股票市场健康成长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奕  
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任务。课题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供求主要矛盾以及原因,需要科学地建设高校思政教育供给系统,使之能适应时代高速发展需要,从而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接班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罗明忠  
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行为还远没有达到最优化。为此,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既注意克服数量盲目扩张、人才囤积的倾向,又要注意克服无视人才需求,放任人才流失的倾向;要建立有利于员工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形成以及智慧发挥的制度;要以有效制度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努力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从商业银行外部注入新的制度需求,并形成新的制度供给的推动力。通过以上努力,力求达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行为博弈均衡、数量均衡、结构均衡和制度均衡,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准备人力资源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