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46)
- 2023(3017)
- 2022(2427)
- 2021(2262)
- 2020(1815)
- 2019(4183)
- 2018(3911)
- 2017(7968)
- 2016(4113)
- 2015(4418)
- 2014(4205)
- 2013(4135)
- 2012(3759)
- 2011(3434)
- 2010(3428)
- 2009(3167)
- 2008(3271)
- 2007(2959)
- 2006(2498)
- 2005(2288)
- 学科
- 济(19192)
- 经济(19143)
- 业(16970)
- 管理(16952)
- 企(15833)
- 企业(15833)
- 方法(11149)
- 数学(10347)
- 数学方法(10303)
- 财(8488)
- 务(6585)
- 财务(6584)
- 财务管理(6584)
- 企业财务(6444)
- 制(4427)
- 业经(3825)
- 体(3585)
- 农(3329)
- 中国(3210)
- 体制(3184)
- 人事(3088)
- 人事管理(3088)
- 划(3077)
- 论(3024)
- 技术(2971)
- 博弈(2962)
- 博弈论(2962)
- 融(2957)
- 金融(2957)
- 贸(2867)
- 机构
- 大学(63342)
- 学院(62226)
- 济(29564)
- 经济(29174)
- 管理(27371)
- 理学(24562)
- 理学院(24402)
- 管理学(24141)
- 管理学院(24030)
- 研究(16562)
- 财(15475)
- 中国(13050)
- 财经(13029)
- 经(12033)
- 京(11494)
- 财经大学(10116)
- 经济学(10001)
- 经济学院(9261)
- 商学(8785)
- 商学院(8711)
- 科学(8280)
- 中心(7862)
- 江(7802)
- 业大(7769)
- 农(7488)
- 所(7462)
- 融(7370)
- 经济管理(7314)
- 金融(7253)
- 北京(6911)
- 基金
- 项目(42726)
- 科学(35464)
- 基金(34738)
- 家(29852)
- 国家(29654)
- 研究(29479)
- 科学基金(26954)
- 社会(21868)
- 社会科(21061)
- 社会科学(21056)
- 基金项目(18424)
- 自然(17691)
- 自然科(17380)
- 自然科学(17375)
- 自然科学基金(17123)
- 省(15194)
- 资助(14382)
- 教育(13644)
- 划(12871)
- 编号(10573)
- 部(10366)
- 国家社会(9894)
- 教育部(9500)
- 人文(9306)
- 制(9076)
- 创(8998)
- 重点(8967)
- 创新(8451)
- 大学(8378)
- 科研(8363)
共检索到82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闻陈力 傅颀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激励效应 福利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涛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制度环境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经理人代理理论分析了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案例,认为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没有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反而成为经理人实现私利的工具。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伊利股份 激励 代理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钜
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行为 伊利股份 博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燕
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管理层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对企业剩余的分享。伊利股权激励事件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考量我国新股份支付准则的恰当性,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引起重视。同时企业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股权激励实施的基础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汤谷良 徐晓利
一、案例简介2006年年初,伊利股份经审议通过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在追加对价安排中有如下规定:参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若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设定目标,将分别向流通股股东追送一次股份,否则把应向流通股股东追送的股份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并且分别对2006年和2007年进行以下两次追送安排:如果公司2006、2007年度报告正式公告时,出现下列两种情形之一:1、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长江 巩娜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以伊利股份为例研究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费用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且股权费用摊销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修改其股权激励的方案。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会计处理 经济后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春玲 任莉莉
本文以伊利股份和深振业A两家公司为样本,对比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并从激励方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激励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针对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业绩 伊利股份 深振业A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陈丽荣
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但实证中,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却存在诸多分歧。笔者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主观感知的激励力度视角出发,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过度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股权激励力度的管理层持股水平、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以及企业业绩,均对股权激励的过度投资抑制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水平低于门槛值、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高于门槛值、企业业绩(净资产收益率)高于门槛值时,股权激励才能有效发挥其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为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投资 激励力度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凯 王瑞华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股权激励,但多集中于动机方面,形成了二元固化思维,局限于股权激励福利动机、激励动机认识。前期,我们从声誉机制角度研究探讨了股权激励,发现了股权激励声誉效应可以产生声誉收益,这一发现使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股权激励的声誉机制,并首次建立了理论框架。此次,笔者通过2007—2014年A股样本,发现股权激励存在声誉效应,股权激励带来的增量信息和增量声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信息中介的认可,显著吸引更多分析师的关注。这种声誉效应使得一些股权激励决策在净现值为负时仍存在实施的可能性,为股权激励决策声誉效应理论补充了关键证据。笔者这一重要理论创...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声誉效应 分析师关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林
伊利股份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批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权激励计划自2006年4月推出以来就饱受争议,先是由于表决程序违规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后又因多个条款不合理被中国证监会要求修订,包括提高业绩考核条件、增加首期以后行权条件、取消加速行权、不得MBO等。本文将对伊利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晓立
文章阐述了上市公司中必然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激励效果的影响,继而针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问题,探讨国有上市企业的激励机制,其中重点分析股权激励,随后结合股权激励在伊利和蒙牛公司的应用及表现作对比分析,提出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尝试性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增加国有上市公司激励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牛彦秀 李昊坤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后,股票全流通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提升业绩、降低股东对企业高管的监督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股权激励形式。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兰生物)作为血浆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13年5月29日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究竟是激励还是福利?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以管窥豹,洞察我国企业目前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一、案例简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多 郑燕
股东和管理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博弈,文章主要讨论股东选择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是否雇佣管理者,即是否进行重复博弈;而管理者可以选择是否努力工作和是否愿意支付高股利,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管理者和股东来选择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最终由模型解得最优解,股东实施股权激励,管理者会努力工作,并支付高股利;管理者得到股东的认可,可以长期留任。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利政策 信息动态博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依据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股权激励计划契约结构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激励比例、行权价格、绩效条件严格度、激励强度及激励期限均将对其激励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契约时,应适当扩大高管激励比例、提升行权价格、提高绩效条件严格度,增加激励强度、延长激励期限以增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效应。
关键词:
股权激励计划 契约结构 激励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晓东 赵欣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找出其变化趋势,并检验其显著性,来度量公告股权激励预案对公司股价波动的短期影响,并研究了以不同激励标的物的股权激励公告效应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A股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为正的反应,以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比以股票为标的物的更大,A股市场尚未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标准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