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4753)
- 2022(12172)
- 2021(11016)
- 2020(8929)
- 2019(20405)
- 2018(19807)
- 2017(36495)
- 2016(19472)
- 2015(22140)
- 2014(22097)
- 2013(22236)
- 2012(21169)
- 2011(19453)
- 2010(19601)
- 2009(18573)
- 2008(18696)
- 2007(16622)
- 2006(15209)
- 2005(14464)
- 学科
- 济(111863)
- 经济(111744)
- 业(79123)
- 企(76166)
- 企业(76166)
- 管理(72508)
- 方法(39481)
- 中国(31785)
- 数学(30611)
- 数学方法(30442)
- 业经(30404)
- 财(29138)
- 地方(25836)
- 农(22435)
- 务(20547)
- 财务(20522)
- 财务管理(20497)
- 贸(19897)
- 贸易(19878)
- 制(19683)
- 企业财务(19532)
- 易(19290)
- 和(18043)
- 技术(17669)
- 学(16479)
- 策(16429)
- 融(16238)
- 金融(16238)
- 地方经济(15982)
- 银(15929)
- 机构
- 学院(294530)
- 大学(292679)
- 济(142070)
- 经济(139690)
- 管理(113898)
- 研究(109021)
- 理学(95931)
- 理学院(94863)
- 管理学(93793)
- 管理学院(93202)
- 中国(87675)
- 财(65217)
- 京(63526)
- 科学(58751)
- 所(54891)
- 财经(50729)
- 研究所(48792)
- 中心(47981)
- 经(46060)
- 江(45384)
- 经济学(44787)
- 北京(41852)
- 经济学院(40016)
- 农(39892)
- 院(38928)
- 财经大学(37390)
- 范(37237)
- 师范(36939)
- 州(35826)
- 业大(34381)
- 基金
- 项目(180341)
- 科学(145280)
- 研究(135503)
- 基金(134123)
- 家(115458)
- 国家(114425)
- 科学基金(99450)
- 社会(91830)
- 社会科(87311)
- 社会科学(87291)
- 基金项目(69256)
- 省(67586)
- 教育(60846)
- 自然(60495)
- 自然科(59155)
- 自然科学(59141)
- 自然科学基金(58201)
- 划(56623)
- 资助(55125)
- 编号(52229)
- 发(43970)
- 成果(42551)
- 部(41439)
- 重点(40945)
- 国家社会(39375)
- 创(38613)
- 课题(36827)
- 发展(36604)
- 教育部(36450)
- 创新(36061)
- 期刊
- 济(172239)
- 经济(172239)
- 研究(99784)
- 中国(65348)
- 财(53363)
- 管理(51676)
- 科学(39418)
- 学报(37005)
- 农(36574)
- 融(32791)
- 金融(32791)
- 大学(29511)
- 教育(29141)
- 经济研究(28819)
- 技术(27863)
- 学学(27574)
- 财经(27391)
- 业经(25598)
- 农业(25172)
- 经(23932)
- 问题(21565)
- 贸(20472)
- 国际(19116)
- 世界(18723)
- 技术经济(18413)
- 业(16234)
- 经济管理(15100)
- 统计(14967)
- 现代(14672)
- 商业(14396)
共检索到48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课题组 杜秦川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2017年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问题风险得以稳妥处置化解。展望2018年,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各类风险隐忧总体可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预计201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态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年增长6.8%左右。
关键词:
经济运行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地位,走上了富强之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的变化。这就要求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忠玉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好中趋稳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17年,在外需好于预期、房地产销售依然旺盛、工业补库存等需求拉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好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王继源 汪阳红 张燕
2017年,我国地区经济在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基础上,呈现出"中西快、东部优、东北稳"的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将在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趋优,呈现"东部向好、中西趋优、东北企稳"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地区经济 绿色发展 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刘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桁林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对新经济的炒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 ,新经济有没有留下什么新的内容 ?通过回顾新经济发展的历史 ,对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 一体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彩华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经济在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飞轮 刘雪燕 杜秦川 何明洋
今年以来,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展望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不确定性大幅上升,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积聚的风险不断释压。宏观政策应着力解决最突出、最直接、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在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中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2018年以来,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较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展望2019年,总体判断,我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预计2019年GDP增长6.3%左右。中央经济工作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明 钟春平
2020年,全球经贸形势在边际上会有所好转,世界经济增速和全球贸易额增速相比2019年会有所抬升。但美国大选年的政治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潜在风险仍需高度警惕,另外,英国脱欧程序落地以及法国、巴西、智利等地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也可能产生外溢风险。从内部来看,我们认为202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具有四方面典型特征:一是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构调整期。旧动能增长潜力收窄,新动能尚不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视塑造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优势,根源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微观层面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落实在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来实现。构建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不能混淆所有制性质差别,否定国有企业基础论,更不能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在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研究显示,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与收入差距具有负向线性关系,并且目前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叠加影响后,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经济效应,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发展质量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迅 王琳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势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但二季度以来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尽管各主要经济体私人消费和投资有所恢复,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总需求增长明显乏力,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希腊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救助和刺激政策空间缩小,政策手段及效果的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