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3)
- 2023(11041)
- 2022(8970)
- 2021(8246)
- 2020(7068)
- 2019(15751)
- 2018(15379)
- 2017(28793)
- 2016(15943)
- 2015(17509)
- 2014(16913)
- 2013(16969)
- 2012(15135)
- 2011(12984)
- 2010(13030)
- 2009(12348)
- 2008(12834)
- 2007(11616)
- 2006(10303)
- 2005(9409)
- 学科
- 业(85598)
- 企(79847)
- 企业(79847)
- 管理(72945)
- 济(64651)
- 经济(64565)
- 方法(29763)
- 财(28155)
- 业经(27341)
- 农(23761)
- 务(22903)
- 财务(22879)
- 财务管理(22851)
- 企业财务(21749)
- 数学(21480)
- 数学方法(21370)
- 农业(17930)
- 技术(16489)
- 制(15571)
- 划(14942)
- 策(14511)
- 中国(13290)
- 经营(13075)
- 和(12769)
- 理论(12462)
- 企业经济(12438)
- 贸(11846)
- 贸易(11840)
- 体(11609)
- 易(11544)
- 机构
- 学院(229112)
- 大学(222916)
- 管理(98536)
- 济(94350)
- 经济(92647)
- 理学(83979)
- 理学院(83177)
- 管理学(82232)
- 管理学院(81800)
- 研究(67747)
- 中国(57150)
- 农(48051)
- 财(46370)
- 京(46076)
- 科学(42816)
- 农业(38247)
- 业大(38141)
- 财经(36101)
- 江(36043)
- 所(34755)
- 经(32918)
- 中心(32344)
- 研究所(31332)
- 商学(28518)
- 商学院(28264)
- 北京(27933)
- 州(27894)
- 经济学(26955)
- 经济管理(26676)
- 财经大学(26627)
- 基金
- 项目(150794)
- 科学(120371)
- 基金(112568)
- 研究(104651)
- 家(99580)
- 国家(98637)
- 科学基金(86550)
- 社会(68278)
- 社会科(64894)
- 社会科学(64874)
- 基金项目(60840)
- 省(60351)
- 自然(59163)
- 自然科(57887)
- 自然科学(57870)
- 自然科学基金(56977)
- 划(49595)
- 教育(46353)
- 资助(44221)
- 编号(40206)
- 业(38819)
- 创(35295)
- 重点(33253)
- 部(32376)
- 创新(32101)
- 发(31376)
- 科研(29713)
- 成果(29689)
- 计划(28722)
- 国家社会(28450)
- 期刊
- 济(107667)
- 经济(107667)
- 研究(59416)
- 中国(44194)
- 农(43936)
- 管理(42915)
- 财(42715)
- 学报(37873)
- 科学(35483)
- 农业(29464)
- 大学(28245)
- 学学(27468)
- 融(21701)
- 金融(21701)
- 业经(20468)
- 技术(20242)
- 业(20135)
- 财经(18507)
- 经济研究(16156)
- 经(15936)
- 财会(14530)
- 技术经济(13910)
- 问题(13641)
- 教育(13211)
- 会计(12614)
- 商业(12215)
- 现代(12114)
- 版(11940)
- 科技(11138)
- 世界(10669)
共检索到340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艳霞 曹钰琪 李宾
“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ESG作为系统考察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评价标准,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企业ESG表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约束盈余管理行为;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和增强外部治理抑制盈余管理;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发现,ESG表现对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正负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未发现显著影响。研究厘清了ESG表现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为提高企业ESG表现、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加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凯乐 邱圣雄 林子渝
本文以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企业ESG表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企业是出于道德伦理的动机履行ESG,但ESG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存在差异。在机制检验中,本文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增加审计投入、提高审计效率,前者在ESG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中发挥了显著影响,而后者则没有。异质性检验表明,ESG与企业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样本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武鹏 杨科 蒋峻松 王海林
ESG理念与我国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题思路。文章从信息决策有用性视角,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ESG表现与盈余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机制检验表明,ESG表现通过能力转化(增强企业内生增长能力和降低经营风险)、信息传导(提供非财务增量信息和吸引分析师关注)和企业声誉(提升企业声誉)这三种机制来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能够提高可持续盈余和非可持续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对前者的提升作用更强,且企业ESG表现提高盈余价值相关性的作用仅显著存在于盈利公司。文章揭示了ESG表现影响资本市场的具体效应和内在逻辑,对我国进一步推动ESG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屈文彬 何博语
本研究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就越低。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相比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抑制程度最大;在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ESG表现抑制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彦彦 黄建博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评级表现越好,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可以增强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削弱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可以通过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和提高外部关注两方面效应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本文的研究揭示了ESG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验证了ESG具有传递出更高质量盈余信息的效果,也为我国ESG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艺博
本文研究了企业披露大量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对分析师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ESG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提高的渠道是通过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来促进分析师预测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低污染企业、经济发展中地区企业,在民营企业、高污染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企业ESG表现会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也更能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高,进而对盈余预测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企业ESG表现 分析师 盈余预测准确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玉春 张玲玉
文章以2011年至2014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行为与信贷资源可获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上调利润越多,获取的银行信贷额越大。结合企业产权性质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入探究盈余管理行为对信贷融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非国有企业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金融市场化强度高的地区企业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获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金融市场化强度低的地区企业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获取更多信贷资源。
关键词: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信贷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喻骅 金颖
盈余持续性作为重要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其对判断企业未来前景,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究企业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将ESG表现分解为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发现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更显著。同时,本文发现在成长性较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ESG表现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威风 刘启亮 刘永丽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依据行为金融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研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既会导致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也会导致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比例越高的管理团队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团队的年龄越小越有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管理团队学历越低越有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研究公司选择会计政策行为,治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乃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均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盈余管理 管理者风险特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安素霞 王磊 王智韬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手工收集的供应商企业-客户对均为上市公司的数据,系统考察客户盈余表现对供应商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盈余表现越好,越能促进供应商企业的创新投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供应链关系越稳定、越趋于良性,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效应越明显,即高盈余客户对供应商企业创新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强;企业与客户的产品多元化程度越低,客户盈余表现对供应商企业创新投资的正向影响越显著;高盈余客户通过降低供应商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了供应商企业创新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商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客户相对议价能力越强,客户盈余表现对供应商企业创新投资的正向影响越会显著增强。研究结论拓展了客户盈余表现经济后果的理论边界,对推动供应链整合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聪 张俊生
本文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内部人交易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度量盈余管理时,本文不仅使用了传统的超常应计法,而且使用了经济盈余管理法(也被称作真实盈余管理法)。本文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内部人交易与超常应计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经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相关性。具体而言,内部人买入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更多地发生在以调整异常支出为手段的正向盈余管理之前,而卖出行为则更多地发生在负向盈余管理之前。这意味着操纵经营已经成为内部人交易时调控企业盈余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盈余管理 经济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康涛 董雪雁 崔倚菁
本文考察了企业战略定位对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考察一家公司相对于其同行的战略差异度如何影响其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利用2000-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会计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战略差异度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本文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差异度是企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对审计师、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红
本文利用我国会计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之间存在的制度差异,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避税盈余管理行为,结论表明,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与该企业的会税差异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会随着会税差异的不断扩大而降低,即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存在在不影响应税收益的情况下,通过纳税筹划增加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手段,相应的实现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
关键词:
企业避税 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光友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管理行为。合理的盈余管理是出于良好的管理目的,合理、合规地选择会计政策或操纵应计项目,使报告利润达到某一水平。而盈余管理的滥用则是损害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异常行为。因此,有必要甄别企业盈余管理的滥用,并通过有效途径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滥用 甄别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袁知柱 王泽燊 郝文瀚
采用异常操控性项目的计算方法度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以2003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机构投资者明细类别的检验结果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在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这5类机构投资者中均存在,但企业年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银行持股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股权分置改革和终极控制人性质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