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9)
- 2023(6988)
- 2022(5427)
- 2021(4808)
- 2020(4249)
- 2019(9289)
- 2018(9070)
- 2017(17497)
- 2016(9391)
- 2015(10287)
- 2014(10037)
- 2013(10029)
- 2012(9002)
- 2011(7488)
- 2010(7764)
- 2009(7648)
- 2008(7845)
- 2007(7132)
- 2006(6260)
- 2005(5951)
- 学科
- 业(68928)
- 企(67092)
- 企业(67092)
- 管理(48243)
- 济(44360)
- 经济(44303)
- 业经(23510)
- 财(20082)
- 方法(19171)
- 务(17909)
- 财务(17907)
- 财务管理(17898)
- 农(17213)
- 企业财务(16984)
- 技术(14151)
- 农业(13589)
- 数学(11966)
- 数学方法(11908)
- 企业经济(11788)
- 策(11702)
- 划(11342)
- 经营(10774)
- 和(10026)
- 制(10010)
- 技术管理(9802)
- 理论(9309)
- 体(8892)
- 决策(8608)
- 体制(8160)
- 计划(8022)
- 机构
- 学院(139834)
- 大学(131558)
- 济(60891)
- 管理(60772)
- 经济(59980)
- 理学(52018)
- 理学院(51613)
- 管理学(51116)
- 管理学院(50878)
- 研究(38365)
- 中国(35759)
- 财(29895)
- 农(27246)
- 京(26669)
- 财经(23575)
- 江(22801)
- 科学(22473)
- 农业(21505)
- 经(21349)
- 业大(20460)
- 所(19157)
- 商学(19081)
- 商学院(18928)
- 中心(18820)
- 州(17518)
- 经济学(17416)
- 财经大学(17121)
- 经济管理(17084)
- 研究所(16884)
- 北京(16125)
- 基金
- 项目(87575)
- 科学(71967)
- 基金(66152)
- 研究(64499)
- 家(56333)
- 国家(55754)
- 科学基金(50907)
- 社会(42521)
- 社会科(40476)
- 社会科学(40466)
- 省(36509)
- 基金项目(35422)
- 自然(33832)
- 自然科(33154)
- 自然科学(33148)
- 自然科学基金(32653)
- 业(28508)
- 划(28483)
- 教育(28369)
- 资助(25741)
- 编号(25132)
- 创(22811)
- 创新(20219)
- 重点(19019)
- 发(18976)
- 部(18922)
- 制(18524)
- 成果(18300)
- 国家社会(17551)
- 人文(16932)
共检索到21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延歌 冯建
近年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借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存贷双高”异象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够显著抑制“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差的地区,ESG表现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ESG表现好抑制了“存贷双高”异象,从而可降低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为此,要有效治理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推动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积极提高ESG表现水平。
关键词:
ESG表现 存贷双高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龙
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8 128个公司—年度样本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提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存贷双高"财务异象及其背后"借而不用"的信贷留存本质。研究认为,集团财务非效率、财务舞弊、短贷长投等现实行为均不足以解释这一异象,其本质应是信贷留存行为,并基于既有文献的相关估计模型改进了信贷留存的度量方法,通过三种测算指标与统计性描述证明信贷留存在我国企业的长期普遍性;进一步从利益攫取动机的银行驱动与超额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驱动两个视角给出了导致信贷留存行为的两种可能解释,以期为后续研究信贷留存行为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建辉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债股双雷现象频发,一些拥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债务即“存贷双高”的企业频频违约引发担忧。如何治理该类经济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及传导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果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且大数据技术转型对“存贷双高”现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信息透明度、长期贷款、融资约束和财务不稳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关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异质性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有益地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政府制定数字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云桥 李梦圆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需要外部监管和内部驱动共同发挥作用。高管持股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来影响ESG表现。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检验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持股会显著促进企业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管持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慈善捐赠和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样本中,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云桥 李梦圆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需要外部监管和内部驱动共同发挥作用。高管持股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来影响ESG表现。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检验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持股会显著促进企业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管持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慈善捐赠和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样本中,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华 苏露 朱佳立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和环境不确定性的提升,社会各界愈发关注企业ESG表现,而高管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探寻其特征是否影响企业的ESG表现至关重要。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6—2020年数据为样本,采用OLS模型研究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能缓解企业短视投资,抑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负向影响;两职合一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弱化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高管的其他特征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ESG表现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展了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相关研究,还为企业构建合理的高管团队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徐会杰 王一婕
随着国际社会愈发重视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应积极践行ESG理念。作为风险对冲工具,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董责险)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董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董责险通过增加绿色创新投入、减少管理者短视及降低代理成本以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董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及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保险契约在提升企业ESG表现中的积极作用,为贯彻ESG理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海芳 牛明彤 包建彬 邓美玲
践行ESG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管激励作为企业内部治理重要机制之一,能够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ESG表现。基于管理层短视和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利用华证ESG评级来衡量ESG表现,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激励行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ESG表现。进一步检验得出,高管激励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在重污染企业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高管激励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阳镇 王越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战略决策者视角出发,使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归高管对企业ESG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海归高管更注重企业ESG战略,能改善企业ESG表现,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海归高管对企业环境责任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G)均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第二,考虑外部调节机制,机构投资者关注与媒体治理作为两类外部治理渠道,均在海归高管与企业ESG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第三,价值效应检验表明,海归高管通过强化ESG表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创新价值效应。第四,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存在产权、行业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表现为海归高管对国有产权、重污染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制度环境中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我国系统构建“高管战略驱动—外部机构投资者与媒体治理”的ESG推进体系,并为立足ESG制度建设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毓婧
文章从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角度,选择A股上市公司2012-2021年数据,分析了ESG表现对企业信贷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发现:ESG表现越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说明ESG表现成为商业银行发放企业贷款时的重要参考。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和轻污染企业中更为明显,在重污染企业中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上一年度审计意见对ESG表现与企业信贷期限结构的关系存在显著的逆向调节效应,当企业上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时,ESG表现对企业长期信贷比例的正影响程度被削弱,表明商业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时,会充分参考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来降低信贷风险,进而影响企业信贷期限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学锦 徐灿宇
本文立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存贷双高企业屡屡爆雷的现实背景以及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系统挖掘存贷双高的成因。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存贷双高如何形成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梳理归纳存贷双高的成因,提出一个新的逻辑框架,指出存贷双高可分为账实相符程度高型和账实相符程度低型,潜在危害极大的前者由大股东利益侵占和盲目、低效扩张驱动,在我国二类代理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大股东利益侵占应居于主流。总的来看,存贷双高企业可能暗藏大股东掏空、财务造假等陷阱,有着较低的发展质量,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保昌 刘益宁 李思慧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推动市场整合有助于高效发挥市场力量,加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基于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主要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改善信息披露提高企业ESG表现。此外,在财政透明度较高地区、非重污染行业、无政治关联企业以及非僵尸企业中,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市场整合在改善企业ESG表现中所发挥的竞争促进、资源配置和信息披露效应,为正确评价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以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倪志兴 陈嘉滢 李增福
作为中国股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改善企业ESG表现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在进行稳健性及内生性处理后,该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保基金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加大研发创新、提高盈余质量,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大,且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建议政府鼓励社保基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增强对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低企业的关注;上市公司应完善对社保基金等投资者的联动响应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明睿 马融 马文杰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包括ESG综合表现以及E、S、G单项表现。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通过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代理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内部成长改善企业ESG表现,又能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优化外部环境改善ESG表现。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缓解经营风险。
关键词:
金融科技 ESG表现 技术进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徐雨露
利用201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使得企业在危机期间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细化ESG不同维度发现,相较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声誉和抗风险能力四条路径提升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进而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增强作用在管理层决策视域较短、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说明ESG有助于解决管理者短视、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给企业带来的“生存性”难题,是企业于逆境中转“危”为“机”的重要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