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6)
2023(10274)
2022(8417)
2021(7694)
2020(6466)
2019(14165)
2018(13758)
2017(27101)
2016(14607)
2015(15845)
2014(15486)
2013(15071)
2012(13855)
2011(12091)
2010(12555)
2009(11839)
2008(12259)
2007(11083)
2006(10051)
2005(9283)
作者
(39942)
(33191)
(33142)
(31556)
(21530)
(15693)
(14866)
(12733)
(12471)
(12160)
(11317)
(11143)
(10983)
(10594)
(10559)
(10096)
(9928)
(9814)
(9603)
(9576)
(8349)
(8207)
(8136)
(7768)
(7464)
(7440)
(7410)
(7385)
(6720)
(6498)
学科
(79393)
(74452)
企业(74452)
管理(63392)
(61222)
经济(61143)
业经(26691)
(25798)
方法(24039)
(23937)
(20247)
财务(20233)
财务管理(20215)
企业财务(19194)
(17257)
(17201)
农业(16988)
数学(16436)
数学方法(16257)
技术(15801)
中国(14117)
(13854)
(13515)
(12535)
企业经济(12166)
体制(11980)
理论(11929)
经营(11673)
(10982)
银行(10977)
机构
学院(208822)
大学(199807)
(90226)
经济(88511)
管理(88015)
理学(74614)
理学院(73993)
管理学(73214)
管理学院(72824)
研究(64917)
中国(55347)
(46591)
(40885)
科学(35971)
财经(35711)
(33849)
(33236)
(32400)
(31832)
中心(30472)
研究所(28144)
业大(27027)
(26070)
财经大学(26042)
经济学(25980)
农业(25777)
商学(25478)
北京(25456)
商学院(25250)
(24055)
基金
项目(130740)
科学(106241)
研究(99860)
基金(96761)
(82282)
国家(81456)
科学基金(72660)
社会(65353)
社会科(61989)
社会科学(61973)
(51993)
基金项目(50732)
自然(46171)
自然科(45142)
自然科学(45133)
教育(44401)
自然科学基金(44399)
(42067)
编号(40471)
资助(38480)
(32615)
成果(32184)
(30692)
(29215)
重点(29201)
(28600)
创新(27708)
课题(27669)
(27643)
(26736)
期刊
(108836)
经济(108836)
研究(62750)
(40088)
中国(39486)
管理(38610)
(32442)
科学(26386)
(24704)
金融(24704)
学报(23818)
农业(22257)
业经(20530)
大学(19520)
技术(19462)
学学(18913)
财经(17984)
教育(16925)
经济研究(16708)
(15527)
(13975)
问题(13353)
技术经济(12547)
财会(12318)
现代(11968)
(11164)
世界(10774)
商业(10419)
经济管理(10179)
会计(10083)
共检索到32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连华  胡雪君  
企业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反腐败的重要领域。由于腐败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导致很难对其特征精确把握,治理政策容易失据。通过手工收集2013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152个高管腐败案例,总结其特征、分析其成因,结果发现,企业高管腐败具有国企高发、垄断行业集中、集权过度等特征,而企业高管腐败是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应该加强对垄断性行业高管的事前、主动性监管,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形成内外一体、结构严密的监控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连华  胡雪君  
企业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反腐败的重要领域。由于腐败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导致很难对其特征精确把握,治理政策容易失据。通过手工收集2013~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152个高管腐败案例,总结其特征、分析其成因,结果发现,企业高管腐败具有国企高发、垄断行业集中、集权过度等特征,而企业高管腐败是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应该加强对垄断性行业高管的事前、主动性监管,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形成内外一体、结构严密的监控体系。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地区腐败作为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重要特征,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3年我国各省市地方官员腐败和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数据后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所在地区的企业高管发生腐败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腐败对民营企业高管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而2012年开始的反腐行动尚未对地区腐败影响高管腐败产生实质的约束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企业高管腐败环境诱因的理论认知,同时,将政府官员腐败的经济后果拓展至企业管理层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马骏  黄志霖  梁浚朝  
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已然攸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但近年来频发的民营企业高管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即使在高压反腐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遏制。基于此,文章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于民营企业(高管)腐败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利用2004-2017年中国上市民营公司数据,作者发现:作为正式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治理安排,企业内部党组织的建立能够有效抑制高管腐败的发生,这得益于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和推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党组织参与治理还能够显著弱化高管权力集中以及家族涉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文章丰富了民营企业高管腐败和党建工作方面的研究文献,为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监督和约束高管腐败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馨  方睿孜  郑阳飞  
针对中国愈演愈烈的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以2004—2013年出现高管腐败案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外部治理约束的角度,探讨外部治理要素对高管腐败产生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债务约束能够对企业的高管腐败行为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期债务比例越高、债务规模越大,就越能有效地降低高管腐败事件的发生率;(2)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腐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来自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有效约束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3)目前中国经理人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来说表现失灵,未能对其高管腐败行为产生显著制约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竞争表现出良好的治理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发生高管腐败的可能性;(4)在制约高管腐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细雄  刘星  
本文针对频繁发生的企业高管腐败现象,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政府放权改革为制度背景,从权力寻租视角考察了企业高管权力配置与腐败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检验了政府薪酬管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等特殊制度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CEO的权力强度越大,企业越有可能发生高管腐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形下,政府薪酬管制恶化了企业高管腐败,而市场化改革则有利于缓解其所在地区上市公司的高管腐败行为。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高管腐败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将腐败问题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从政府官僚拓展至企业层面,深化了对企业高管腐败潜在制度诱因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同时,关于CEO权力强度与腐败关系的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建秋  盛开  
随着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压反腐政策的持续推进,腐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反腐对企业行为决策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机理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在企业微观决策层面,反腐败所带来的威慑效应、说服效应和规范效应会影响企业高管的价值观念,促使其形成"责任、奉献、担当、无私"的责任基调,优化其管理行为和决策偏好,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高管责任基调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反腐败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反腐败政策的推进提升了企业价值,且高管责任基调在反腐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法制环境及市场化程度能够调节反腐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低法制环境、市场化程度、国有产权性质下,反腐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更显著。这为我们推进法治与市场化建设、依法从严治党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尽管现实中企业高管腐败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却鲜见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从企业高管腐败的基本内涵、类型与途径、经济后果、关键诱因和治理等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剖析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企业高管腐败研究的深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超  
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1993-2011年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趋势与特征。统计发现:握有实权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腐败案的比例最高,涉案金额最大;从腐败案的数量和涉案金额来看,2001年之后公司高管腐败明显呈现出越发严重的趋势;腐败案被发现后,容易被四大证券报披露报道,并容易得到反腐部门的及时处理;从腐败案被揭发的方式来看,我国的反腐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反腐,治理腐败的机制安排对腐败者还没有产生"威慑"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任之  
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对高管腐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国有企业行政层级和行业竞争程度对上述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并不能减少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只有当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经营治理才会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产生显著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仅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在中央企业和垄断行业中该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治理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吕雨露  
目前,国内对于国有企业高管的财务腐败行为较少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利用2011—2015年《法人》杂志的企业犯罪案例追踪统计213个案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地域、职位、财务腐败的方式对国企高管财务腐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针对得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国企高管进行财务腐败的机制,得出资源、权力、制度盲点与国企高管财务腐败的系统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凝  安启雷  
金融系统发生的腐败问题,不仅使国家资金蒙受巨大损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会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社会危害尤其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金融腐败问题。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条件下,深入分析金融领域腐败产生的机理特点,对研究防治金融腐败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璨  杨德明  曹伟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呈现出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并存的特点。那么,国企高管特殊的权力配置结构是否会影响腐败行为呢?文章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用高管是否被曝出腐败行为和公款吃喝来度量高管腐败,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和行政权过大是诱发国企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行政权与控制权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种权力的提高会强化另一种权力与腐败的正相关关系。不难得出,国企改革的"半市场化"特征及由此派生的国企高管权力配置结构是诱发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须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国有企业高管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德明  赵璨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车嘉丽  温飞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力度空前提升,经过数年的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反腐败的经济后果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基于此,从反腐败对高管薪酬契约这一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视角,探讨反腐败能否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粘性,结果表明,反腐败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粘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根据产权性质分组的研究发现,反腐败对企业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国企尤其是地方国企中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