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9)
2023(16363)
2022(13591)
2021(12571)
2020(10695)
2019(23971)
2018(23391)
2017(45761)
2016(24747)
2015(26966)
2014(26868)
2013(26464)
2012(24304)
2011(21634)
2010(21825)
2009(20800)
2008(21650)
2007(19435)
2006(17330)
2005(16049)
作者
(72198)
(59956)
(59814)
(57013)
(38594)
(29041)
(27053)
(23121)
(22997)
(22041)
(20665)
(20019)
(19453)
(19205)
(19113)
(18299)
(17911)
(17843)
(17503)
(17435)
(15136)
(14885)
(14714)
(13776)
(13553)
(13521)
(13501)
(13460)
(11986)
(11818)
学科
(100166)
(99034)
经济(98915)
(88795)
企业(88795)
管理(86914)
方法(44715)
(36638)
数学(35426)
数学方法(35079)
业经(32301)
(31415)
(28070)
(26895)
财务(26863)
财务管理(26823)
中国(25681)
(25562)
银行(25415)
企业财务(25406)
(23799)
农业(22345)
技术(20116)
(19859)
贸易(19843)
(19621)
(19507)
金融(19506)
(19374)
理论(18817)
机构
学院(356674)
大学(352621)
(149139)
经济(146253)
管理(142052)
理学(120634)
理学院(119504)
管理学(117824)
管理学院(117186)
研究(112501)
中国(98119)
(79030)
(72602)
科学(67101)
(65193)
财经(61202)
(57485)
(56282)
(55541)
中心(54047)
业大(52165)
农业(51333)
研究所(51203)
经济学(45833)
财经大学(45231)
北京(44963)
(44915)
经济学院(41559)
商学(40717)
(40455)
基金
项目(228132)
科学(180667)
基金(169111)
研究(163393)
(147765)
国家(146415)
科学基金(126997)
社会(106898)
社会科(101533)
社会科学(101507)
基金项目(88764)
(88755)
自然(83062)
自然科(81294)
自然科学(81270)
自然科学基金(79974)
(74015)
教育(73912)
资助(69589)
编号(64419)
成果(52307)
重点(50751)
(50695)
(49851)
(47530)
(47424)
创新(45928)
国家社会(44854)
科研(44088)
教育部(43751)
期刊
(165612)
经济(165612)
研究(107971)
中国(68900)
(68385)
(59474)
学报(56903)
管理(54963)
(52463)
金融(52463)
科学(50744)
大学(42562)
学学(40728)
农业(38620)
财经(32116)
技术(28320)
教育(27985)
业经(27701)
(27417)
经济研究(26431)
(22773)
问题(21351)
会计(20488)
财会(20264)
技术经济(18889)
(18112)
(17803)
理论(17677)
现代(16912)
国际(16532)
共检索到549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全晶晶  王俊领  李志远  
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风险承担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及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银行利益冲突的缓解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获得的银行信贷规模越小、利率越高、期限越短。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缓解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企业风险承担造成的银行信贷决策收紧是由于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带来了债务违约率的上升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而更可比的会计信息能够缓解企业的债务违约及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能够为银行提供权益保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樊大宏  
管理者供职于所在企业,使其不愿意承担风险,如何消除管理者职业忧虑,减少其自利与短视行为,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会计信息质量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强。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古波  温思美  
利用2011~2017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企业结构性信贷需求对银行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越强,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水平越大;而大中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对银行风险水平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该结论在银行机构中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良好的银行业发展环境和较强的业务竞争能力是维系银行机构风险稳定的重要条件;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机构越能从其信贷需求中获取更高的经济绩效。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优化其信贷考核制度,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进行单列考核;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主动介入,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提供一定的信贷辅助支持,以更好地激发国民经济活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轩宇  申丹琳  李颖  
企业创新不仅是自身竞争优势的保障,更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受制于资本市场摩擦,企业的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往往都低于最优水平。利用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特征是否有助于克服市场摩擦,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1)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2)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强、股东与经理人代理冲突的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的提高及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的增加,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信息不确定性抑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焰朝  卜君  
为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实体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效融合,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管理层相机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动机降低和机会减少是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影响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和非高科技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轩宇  申丹琳  李颖  
企业创新不仅是自身竞争优势的保障,更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受制于资本市场摩擦,企业的创新意愿及获取创新资源的能力往往都低于最优水平。利用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特征是否有助于克服市场摩擦,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1)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2)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强、股东与经理人代理冲突的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的提高及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的增加,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信息不确定性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由职业忧虑诱发的短视行为)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途径。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章逸然  杨继东  
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类似于罢工、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现象。本文通过匹配地区社会冲突、制度和企业决策数据,考察了社会冲突、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冲突加剧会减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但是制度与冲突的交互项为正,良好的制度可以缓解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冲击;(2)通过将制度细化为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结果发现产权制度本身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缓解冲突的负向冲击上,契约制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3)制度对于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章逸然  杨继东  
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类似于罢工、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现象。本文通过匹配地区社会冲突、制度和企业决策数据,考察了社会冲突、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冲突加剧会减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但是制度与冲突的交互项为正,良好的制度可以缓解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冲击;(2)通过将制度细化为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结果发现产权制度本身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缓解冲突的负向冲击上,契约制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3)制度对于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负向冲击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市场化进程放缓和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所下降,制度的润滑作用也有所减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威栋  张伟  王硕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鹏   单书进  
选取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延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缓解股价延迟,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可比性缓解股价延迟的作用路径。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高和分析师关注较高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延迟的缓解作用有所削弱。研究结论揭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宗益  刘胤  
基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阐释,本文构建实证检验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数据,考察其资本约束和风险承担对贷款决策的影响,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是否存在银行资本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结果显示:2004年后,资本监管强化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发挥了资本门限效应,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但商业银行较高的风险偏好并未改变,资本监管的框架效应尚未形成;宽松的货币政策激起了商业银行强烈的放贷冲动,影响了其风险识别和风险容忍,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逐渐显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旭原   王惠   张世兴  
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实现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途径,而微观企业随外部环境变化所发生的不同幅度的战略变化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变化幅度与会计信息可比性负相关。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战略变化幅度较大的企业通过提高金融化程度进而降低会计信息可比性。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上市企业中上述抑制关系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战略变化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管理者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把握战略变化幅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海志  
本文选择2014—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现金流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现金流风险之间显著负相关;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现金流风险之间显著负相关;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增强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现金流风险间的负相关程度。研究可为企业强化现金流风险管控、规范营运资本管理和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提供一定借鉴,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周祉晴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期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期限具有缩减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了银行风险承担,促使银行更倾向于短期信贷配置决策而引致信贷期限缩减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承担—银行信贷期限”的传导渠道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及银行业景气度均能够负向调节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信贷期限缩减效应。基于此,为防控以信贷期限为特征的时间维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应建立及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作调控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并优化跨境资本开放时序以及构建基于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的银行家乐观度监测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