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4)
- 2023(15197)
- 2022(12620)
- 2021(11319)
- 2020(9483)
- 2019(21718)
- 2018(20964)
- 2017(40294)
- 2016(21509)
- 2015(23746)
- 2014(23371)
- 2013(23263)
- 2012(21732)
- 2011(19421)
- 2010(19843)
- 2009(18406)
- 2008(18652)
- 2007(16870)
- 2006(15212)
- 2005(14104)
- 学科
- 济(108712)
- 经济(108602)
- 业(90463)
- 企(80963)
- 企业(80963)
- 管理(76822)
- 方法(45569)
- 数学(36650)
- 数学方法(36377)
- 业经(32851)
- 财(32268)
- 农(31009)
- 中国(28527)
- 地方(25481)
- 务(23684)
- 财务(23646)
- 财务管理(23616)
- 农业(22696)
- 企业财务(22559)
- 技术(19988)
- 制(19522)
- 贸(17842)
- 贸易(17824)
- 和(17275)
- 易(17230)
- 划(16581)
- 理论(16342)
- 策(16284)
- 融(15891)
- 金融(15890)
- 机构
- 学院(313473)
- 大学(308555)
- 济(138792)
- 经济(136323)
- 管理(126403)
- 理学(108024)
- 理学院(106971)
- 管理学(105594)
- 管理学院(105000)
- 研究(103719)
- 中国(82246)
- 财(65994)
- 京(65408)
- 科学(58499)
- 财经(51850)
- 所(51216)
- 农(50114)
- 江(48829)
- 中心(47790)
- 经(47050)
- 研究所(45574)
- 业大(42327)
- 经济学(42181)
- 北京(41679)
- 州(38883)
- 农业(38739)
- 经济学院(38236)
- 范(38172)
- 财经大学(38170)
- 师范(37832)
- 基金
- 项目(201114)
- 科学(161328)
- 研究(150580)
- 基金(147695)
- 家(127495)
- 国家(126096)
- 科学基金(110303)
- 社会(99133)
- 社会科(94366)
- 社会科学(94340)
- 省(78960)
- 基金项目(77741)
- 自然(69018)
- 教育(68160)
- 自然科(67457)
- 自然科学(67440)
- 自然科学基金(66319)
- 划(65159)
- 编号(60374)
- 资助(60133)
- 成果(48006)
- 发(47816)
- 重点(45023)
- 部(44878)
- 创(44581)
- 国家社会(41754)
- 业(41420)
- 课题(41276)
- 创新(40876)
- 教育部(39204)
- 期刊
- 济(160941)
- 经济(160941)
- 研究(96171)
- 中国(64263)
- 财(54277)
- 管理(52515)
- 农(46439)
- 科学(41396)
- 学报(41253)
- 融(32974)
- 金融(32974)
- 大学(32944)
- 农业(32078)
- 学学(31161)
- 教育(30774)
- 技术(29887)
- 业经(27861)
- 财经(26490)
- 经济研究(25351)
- 经(22899)
- 问题(21081)
- 业(19471)
- 技术经济(18611)
- 贸(17156)
- 世界(15905)
- 商业(15737)
- 现代(15535)
- 统计(15471)
- 国际(15212)
- 财会(15119)
共检索到486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锋
非效率投资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索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展现出了良好的投资优化治理效果。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但对于非高科技企业而言则难以体现出显著效果,对国有企业也是如此。机制检验发现,这一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并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有助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的降低。文章为理解政府在改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努力及其成效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华盛 卢历祺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大数据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并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约束更高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大数据发展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大数据发展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增加数字化资产投入,挤出了劳动投入,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哲远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背景,采用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其传导路径为降低企业套利动机、提升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创新投资意愿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四种机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且营商环境改善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宝建 胡小雨 陈劲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是推动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对企业层面数字创新的影响效果以及是否带来普惠效应,现有研究尚未明确揭示。本文选取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以2016年为政策实施节点,研究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影响机制以及对弱势企业的普惠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通过加速企业间知识流动和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间接影响了企业数字创新;进一步对比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产生了普惠效应,具体体现为数字创新过程跨越了技术背景以及创新能力的势差,数字化成果惠及了非信息技术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本文是大数据政策的企业微观视角补充,为大数据政策的优化及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表征大数据发展,探讨其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促使供应链效率上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并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积极作用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的性质、竞争力、融资约束、经营能力、规模和所属行业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为评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推动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从数字技术的相关政策视角出发,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试验,利用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广义空间模型考察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够发挥政策红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凸显其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林岐 程广斌 王雅莉
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引领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匹配,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强度等方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异质性看,在企业层面,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更好;在城市层面,东部地区城市和政府工作效率较高的城市更能有效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研究结论可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据强国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王筱依 王鑫源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桥兴 杜可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框架下,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评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减排效应呈厚积薄发的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较大规模、高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低财政支出水平的城市其减排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对降低相邻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提升该政策战略执行的包容性和灵活度,同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潇 韦晓慧
文章采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流通业绩效的动态关联及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所表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流通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政策实施1~2年后才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周边地区流通业绩效优化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等途径实现流通业绩效优化。据此,研究认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加速流通业转型发展和质效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潇 韦晓慧
文章采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流通业绩效的动态关联及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所表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流通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政策实施1~2年后才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周边地区流通业绩效优化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等途径实现流通业绩效优化。据此,研究认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加速流通业转型发展和质效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效应研究
大数据技术应用能抑制企业避税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
大数据政策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赋能了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战略对电力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与城市创业活跃度——基于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发展、创新生态与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体系建设与共同富裕——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