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6)
- 2023(15477)
- 2022(13123)
- 2021(12179)
- 2020(10325)
- 2019(23228)
- 2018(23209)
- 2017(44500)
- 2016(24014)
- 2015(26864)
- 2014(26236)
- 2013(26013)
- 2012(23671)
- 2011(21028)
- 2010(21007)
- 2009(19519)
- 2008(19464)
- 2007(17254)
- 2006(15233)
- 2005(13598)
- 学科
- 济(101737)
- 经济(101619)
- 业(96970)
- 企(88869)
- 企业(88869)
- 管理(85798)
- 方法(46094)
- 数学(35845)
- 数学方法(35454)
- 业经(32968)
- 财(30697)
- 农(30081)
- 中国(24641)
- 技术(24401)
- 务(22960)
- 财务(22895)
- 财务管理(22874)
- 企业财务(21685)
- 农业(21428)
- 理论(21283)
- 制(19180)
- 学(18999)
- 和(18848)
- 地方(18099)
- 划(17465)
- 贸(16876)
- 贸易(16865)
- 策(16707)
- 易(16352)
- 技术管理(14860)
- 机构
- 学院(343045)
- 大学(340053)
- 管理(143732)
- 济(139599)
- 经济(136737)
- 理学(124012)
- 理学院(122775)
- 管理学(121017)
- 管理学院(120390)
- 研究(107263)
- 中国(82176)
- 京(72526)
- 科学(65312)
- 财(64032)
- 农(53013)
- 所(52654)
- 财经(51177)
- 江(50776)
- 业大(49535)
- 中心(48348)
- 研究所(47625)
- 经(46557)
- 北京(45639)
- 范(42505)
- 师范(42158)
- 农业(41417)
- 州(41123)
- 经济学(41078)
- 院(39123)
- 商学(38958)
- 基金
- 项目(230031)
- 科学(182891)
- 研究(172110)
- 基金(167239)
- 家(143905)
- 国家(142620)
- 科学基金(125049)
- 社会(109121)
- 社会科(103478)
- 社会科学(103452)
- 省(91107)
- 基金项目(89054)
- 自然(80451)
- 自然科(78599)
- 自然科学(78584)
- 教育(77871)
- 自然科学基金(77238)
- 划(74684)
- 编号(70342)
- 资助(67715)
- 成果(55567)
- 创(52465)
- 重点(50612)
- 部(50189)
- 发(49062)
- 创新(48132)
- 课题(47585)
- 业(44749)
- 国家社会(44608)
- 项目编号(44126)
- 期刊
- 济(156476)
- 经济(156476)
- 研究(100927)
- 中国(64548)
- 管理(58246)
- 财(51933)
- 农(48905)
- 学报(48415)
- 科学(47250)
- 教育(38222)
- 大学(37593)
- 学学(35423)
- 农业(34481)
- 技术(33983)
- 融(27909)
- 金融(27909)
- 业经(27575)
- 财经(25418)
- 经济研究(24178)
- 经(21877)
- 业(20524)
- 技术经济(20334)
- 问题(19864)
- 科技(18530)
- 现代(17284)
- 图书(16736)
- 理论(16255)
- 商业(16185)
- 财会(15568)
- 版(14718)
共检索到504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勇辉 袁旭宏 潘爱民
企业非技术创新理论是创新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其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涵。非技术要素的协同创新及其与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的紧密联动性,使得创新经济学研究从技术向非技术领域延伸成为必然。本文在认识非技术要素的性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企业非技术创新的思想形成、引导因素、选择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系统认识企业非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企业 非技术创新 创新经济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
笔者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方式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其中,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非技术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将知识来源、研发投入和顾客联系3种知识要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概念模型,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4种创新方式的特征及其创新驱动因素的差异性;在189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多元probit回归对不同创新驱动因素与4种创新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来源正向影响非技术层面的创新,而研发投入更有利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同时,顾客联系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中的流程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创新,这些都是与顾客存在密切交互的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冰
文章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动力的协同学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力 研究述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永铭 贺定光
我国广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状况表明,一概笼统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实施赶超和创新不太现实。本文认为,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促使还不具有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多数企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核心性的技术,或者有效地运用并创新发展与这种核心技术相关联的非核心性的先进适用技术,以及进一步加强非技术方面的创新。本文从产业分工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层面,提出了我国特别是内陆省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赟 高志勇 徐丽娜
社会资本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它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金融部门的发展以及企业技术革新等方面来刺激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本文尝试从中微观角度出发,以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构建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但是,有关二者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劳动力转移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勇 宋耘
文章分别阐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有关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并指出现有理论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研究述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促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创新与劳动就业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创新与就业关联机制的Jordi模型,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影响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短板与不协同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就业增长的瓶颈,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也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俊义 冯罡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维度划分也不统一。通过梳理和综述已有文献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理论发展、各类观点和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本质差别,指出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和联系,二者性质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理论层次也不同;分析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认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通过不断调整资源的结构与配置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投入、创造更适宜的环境,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前置性活动,可以使技术创新更高效也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最后指出已有研究中还存在研究对象单一、研究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词: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震宇
研究了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联合作用。首先,从市场需求的基本特征中提炼出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有实质影响的特征,并对它们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假设;然后,在界定创新收益预期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给出其度量的基本思路、决定因素和维度,并对各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假设;最后,探讨了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联合影响,构建了体现市场需求特征之调节效应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联合作用的假设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崔海龙 杜俊义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各种理论观点的梳理,描述了各种动态能力观对企业变革的认识。基于动态能力内含的企业变革思想,可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环境变化,通过吸收或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重构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和惯例,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能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性质上是一种动态的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静态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由企业感知和识别技术机会的能力、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的组织变革能力构成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辉 袁旭宏
非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理论溯源与合理假设下,认为价值链上非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能有效揭示企业非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实现机理,即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可以表示为企业价值链上非技术要素创新的函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价值链准确锁定战略环节,并通过有效的非技术创新实现成本节约和超额利润。同时,文章借助企业价值链对非技术创新的分类分析其驱动机制,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外部环境、企业竞争力和自身战略都是企业非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并由此揭示了非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案例研究发现,海尔在不同战略阶段通过非技术创新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和获取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卫
微型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创新难度大,甚至不可能开展技术创新。因此,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在于非技术创新,即在管理、市场开发方面创新,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微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存在的困难,论述了微型企业在非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
微型企业 非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承泽 胡一帆 郑红亮
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研发投入的补充和替代作用,并得出了一些理论推断。以世界银行对中国公司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对这些理论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研究一致地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第一,一个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随其引进的外商投资数量的增多而减少;第二,行业层面的FDI对该行业中外商投资较多的企业的研发投入起更大的积极作用。综合这两方面的结果,本文的估测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国内研发投入的净作用是负的。这些实证发现与本文的理论推断基本相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珊 李相银
产品自主创新是当前企业增强自身活力与竞争能力的核心,也是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由于现代企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竞争本土化是突出的特征。文章从我国企业管理者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与渠道,进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胜光 陈国宏
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福建福清光电产业集群内的27家企业,收集了其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运用云理论将问卷调查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性评价以及随机性评价转换成具有解释意义的具体数值,并进行综合考量,判定出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说明了云理论的适用性,丰富了集群评价的内容。
关键词:
云理论 云重心评价法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