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3)
- 2023(9602)
- 2022(7670)
- 2021(6990)
- 2020(6108)
- 2019(13704)
- 2018(13187)
- 2017(25936)
- 2016(13788)
- 2015(15345)
- 2014(15001)
- 2013(15235)
- 2012(13954)
- 2011(11798)
- 2010(12509)
- 2009(12257)
- 2008(11938)
- 2007(10492)
- 2006(9166)
- 2005(8636)
- 学科
- 业(82732)
- 企(78458)
- 企业(78458)
- 管理(65806)
- 济(65361)
- 经济(65283)
- 财(39579)
- 方法(31087)
- 业经(26119)
- 务(25083)
- 财务(25077)
- 财务管理(25025)
- 企业财务(23889)
- 数学(23413)
- 数学方法(23344)
- 农(22378)
- 制(16761)
- 农业(16402)
- 技术(15999)
- 策(15174)
- 贸(14778)
- 贸易(14771)
- 易(14516)
- 中国(14250)
- 财政(13835)
- 体(13751)
- 出(13055)
- 划(13044)
- 体制(12482)
- 企业经济(12213)
- 机构
- 学院(201516)
- 大学(194664)
- 济(93984)
- 经济(92661)
- 管理(88236)
- 理学(76273)
- 理学院(75758)
- 管理学(75126)
- 管理学院(74774)
- 财(55759)
- 研究(55308)
- 中国(49181)
- 财经(40567)
- 京(38273)
- 经(36950)
- 江(30841)
- 财经大学(29893)
- 农(29341)
- 经济学(29047)
- 科学(28413)
- 商学(27526)
- 商学院(27304)
- 经济学院(26613)
- 所(26422)
- 中心(25881)
- 业大(24750)
- 经济管理(24217)
- 北京(23493)
- 州(23484)
- 农业(22774)
- 基金
- 项目(125090)
- 科学(102518)
- 基金(96109)
- 研究(93907)
- 家(80561)
- 国家(79800)
- 科学基金(72898)
- 社会(64846)
- 社会科(61911)
- 社会科学(61897)
- 基金项目(51225)
- 省(48185)
- 自然(45996)
- 自然科(45141)
- 自然科学(45132)
- 自然科学基金(44449)
- 教育(41888)
- 资助(38945)
- 划(38055)
- 编号(36371)
- 业(32446)
- 创(29669)
- 部(29164)
- 成果(27700)
- 国家社会(27656)
- 制(27065)
- 重点(26738)
- 创新(26703)
- 人文(26644)
- 教育部(26223)
- 期刊
- 济(105652)
- 经济(105652)
- 研究(61988)
- 财(53242)
- 管理(38399)
- 中国(36253)
- 农(27601)
- 科学(23018)
- 融(22746)
- 金融(22746)
- 学报(21869)
- 财经(21682)
- 农业(18977)
- 业经(18910)
- 大学(18671)
- 经(18630)
- 学学(18233)
- 技术(17740)
- 经济研究(17667)
- 财会(15445)
- 问题(13823)
- 会计(13794)
- 贸(13137)
- 技术经济(12995)
- 业(12907)
- 世界(11044)
- 现代(10923)
- 商业(10771)
- 国际(10597)
- 通讯(10334)
共检索到308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银莉 陈收
在剖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和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影响集团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及其外溢成本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集团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确实给关联成员企业带来负面的外部性影响,而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对控制集团内部财务风险的蔓延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成员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燕 廖冠民
本文以深、沪两市在2001-2004年期间连续2年EBITDA小于财务费用的104家上市公司为财务危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角度验证大股东的利益侵占与利益协同理论,并从股权结构安排、高管人员激励与董事会治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内部治理机制能否降低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通过构建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对公司财务危机概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关键词:
大股东行为 公司治理 财务危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浪 聂梓 田丽媛
财务危机会使同一集团内的成员受到影响,本文选择拥有两家及以上的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财务危机在企业集团公司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这一因素将传递到其他成员企业,使其他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成员企业与财务危机企业的距离越近,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越明显;成员企业与危机企业的行业相同,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越大,但该效应只在财务危机出现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显著,考虑企业集团成员企业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可以有效提升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秉成 余浪 王志涛
针对企业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风险传染问题,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传染效应及治理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危机传染路径。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传染效应确实会伴随着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而出现;集团良好的控制制度和资本市场效率可以降低财务危机传染效应,而高管兼任人数会增加财务危机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通过增加商品与劳务关联交易、资金与担保类关联交易和负债融资成本来进行财务危机传染。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危机 传染效应 治理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宁
伴随着企业集团组织规模的扩大,财务风险的危害性与传导性增强,如何控制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文章基于契约理论剖析了财务预警的本质属性,并将其纳入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中,构建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预警分析框架体系,以期为促进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预警 契约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和平 马芳
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增强竞争力不断地进行资本扩张、兼并重组进而发展成为资本结构复杂、资产规模剧增、管理层次庞大、风险高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在享受着机遇的同时也潜伏着危机,如何帮助企业尽早发现及有效规避财务危机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财务预警方法已有十几种之多,财务预警研究呈现出多角化的发展态势。然而财务预警研究模型的高判别率并未转化为现实中的高预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窦欢 张会丽 陆正飞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是否会加重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可能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比独立的上市公司更加严重。另外,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大股东监督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大股东监督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尚君
文章采用2011—2021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财务危机企业对同行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判断财务危机在企业间到底存在传染效应还是竞争效应。实证发现,财务危机企业对同行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在发展前景好的行业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发展前景差的行业表现为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同行企业融资约束在财务危机企业与自身财务危机关系间承担了中介效应,由此表明财务危机在发展前景好的行业中具有竞争效应,在发展前景差的行业中具有传染效应。此外,行业市场竞争存在调节作用,行业竞争越激烈,财务危机企业对同行企业融资约束的消极影响越强。
关键词:
财务危机 同行企业 融资约束 传染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薇 朱艳苹 冯雪莲
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CEO薪酬溢价在企业财务乱象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财务乱象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CEO薪酬抑制能对企业财务乱象起到较好的治理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显著抑制企业财务乱象;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企业财务乱象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通过降低大股东掏空的方式抑制企业财务乱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强
当前大型企业集团“爆雷”事件层出不穷,国企、民营和合营企业概莫能外,巨额债务违约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本文分析了海航和恒大等典型大型企业集团由盛及衰的过程,发现投资激进,经营不善,以高杠杆高负债驱动增长,隐匿表外负债,关联方违规占用和转移资产,控股金融机构作为融资工具是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提炼出预警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需要着重关注的指标和特征,据此提出需要重点审计的事项,从审计角度构建揭示和预警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模型。并围绕防范化解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特殊目的实体相关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制度,审计机关着力揭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造假、虚假去杠杆和债务风险等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牛润楷 余浪 李秉成
本文使用企业集团为研究样本,从内部市场机制视角,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信息在企业财务危机预测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增量信息。研究发现,反映企业集团基本财务状况、极端财务事件信息的指标能提供增量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财务危机预测能力;在考虑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差异之后,财务危机预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对独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上述研究结论仅对企业集团公司有效,而对非企业集团公司无效。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财务危机预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木洋
文章基于深沪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使用递归模型研究"产业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增长→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产业政策滞后性的情况下,鼓励性产业政策会降低企业当期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随着滞后期的延长,鼓励性产业政策却导致企业未来两年和三年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当国家发布产业政策后,政策支持行业内的企业会考虑增加投资,加速企业的发展;获得产业支持的企业增加投资,从而使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与国有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结论,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考虑国家政策时,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避免盲目投资。这样才能有利于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投资行为 财务危机 企业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远飞 贺小刚 连燕玲
文章基于前景理论的"损失规避"假说和"社会情感财富"假说,分析了危机冲击下的家族大股东行为选择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危机冲击到来时,家族大股东将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维持作为家族企业最主要的决策参照点,此时"损失规避"的家族大股东并未采取"掏空"的行为决策动机,而是发挥比国有大股东更强的支持效应。随着家族大股东持股水平的提升,危机冲击下家族大股东对基于所有权控制积累的"社会情感财富"的损失感知程度越强,在危机期间的家族大股东支持效应越明显;同时,对于处于低成长环境行业背景下的企业,家族大股东对所控制企业的"禀赋效应"更强,更能发挥支持效应,从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精平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一个渐进过程 ,措施不及时是管理者、银行及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人无法避免损失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国有企业为样本 ,利用代表相关利益人行为的指标对危机事件的解释作用大小 ,推断相关利益人是否及时采取了合适的行动。研究表明 :相关利益人的行动具有明显的序次关系 ,管理人员由于信息占优 ,在财务危机前三年就采取降薪等行动 ,银行收贷行动于危机前二年 ,而供应商一直到危机前一年才催收欠款。同时 ,仅部分相关利益人能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征兆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