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9)
2023(9719)
2022(7950)
2021(7006)
2020(6072)
2019(13686)
2018(13187)
2017(26630)
2016(14405)
2015(15971)
2014(15766)
2013(16162)
2012(14962)
2011(12846)
2010(12951)
2009(11956)
2008(12590)
2007(11311)
2006(9794)
2005(9052)
作者
(39087)
(32518)
(32441)
(30613)
(21286)
(15536)
(14668)
(12525)
(12318)
(11883)
(11115)
(11099)
(10609)
(10359)
(9989)
(9950)
(9735)
(9600)
(9343)
(9296)
(8107)
(7999)
(7946)
(7493)
(7364)
(7266)
(7244)
(7111)
(6437)
(6243)
学科
(87039)
(82483)
企业(82483)
(72665)
经济(72588)
管理(69910)
方法(37409)
(33040)
数学(29646)
数学方法(29557)
(27714)
财务(27708)
财务管理(27662)
企业财务(26520)
业经(26496)
(21688)
农业(16678)
技术(15862)
(15489)
(14741)
环境(13763)
(13684)
中国(13672)
(13612)
企业经济(12442)
经营(12298)
(12134)
理论(11151)
体制(10988)
(10773)
机构
学院(212510)
大学(205911)
(98098)
经济(96692)
管理(93069)
理学(80274)
理学院(79705)
管理学(79030)
管理学院(78653)
研究(58691)
中国(51918)
(51133)
(41000)
财经(40065)
(36510)
(31857)
(30450)
经济学(30252)
科学(30209)
财经大学(29698)
商学(28929)
商学院(28720)
(27916)
经济学院(27692)
中心(27669)
业大(26632)
经济管理(25754)
北京(25464)
(24888)
研究所(24223)
基金
项目(133325)
科学(109033)
基金(101926)
研究(99735)
(85627)
国家(84872)
科学基金(77251)
社会(67830)
社会科(64748)
社会科学(64732)
基金项目(54123)
(51817)
自然(49423)
自然科(48325)
自然科学(48319)
自然科学基金(47576)
教育(44891)
资助(42008)
(41658)
编号(38315)
(33475)
(31537)
(31343)
重点(29084)
成果(28900)
创新(28568)
国家社会(28487)
(28150)
人文(28141)
(28094)
期刊
(107852)
经济(107852)
研究(60715)
(48668)
管理(39677)
中国(34697)
(27619)
科学(24718)
(23535)
金融(23535)
学报(22736)
财经(21325)
技术(19288)
大学(19117)
农业(19003)
业经(18965)
学学(18710)
(18206)
经济研究(16853)
财会(16691)
会计(14844)
技术经济(13879)
问题(13831)
(13657)
(11475)
世界(11310)
通讯(11270)
现代(11265)
会通(11262)
商业(11227)
共检索到31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佟岩   李鑫   徐国铨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背景,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A股高耗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集团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越大,集中负债的程度就越高。机制检验显示,融资约束加剧和经营风险提高是上述效应产生的主要途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集团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受媒体关注度较高或集权程度较高,以及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行业竞争激烈或地方政府更为重视“减碳”时,碳减排压力对集中负债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对企业集团债务分布的制度动因进行了扩展性探讨,对企业集团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佟岩   赵泽与   李鑫  
本文通过构建省级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指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省级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显著促进了高耗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通过提高高耗能企业的税费负担,进而倒逼其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区分数字化转型的细分特征,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主要促进了高耗能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为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为凸显。进一步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还通过促进高耗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拓展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为地区减排降碳目标实现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基于2013—2021年中国高耗能上市企业碳排放数据,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碳排放,主要通过吸引媒体碳关注和促进绿色创新两个作用渠道发挥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于具有环保背景的CEO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碳减排效应在不具有环保背景CEO的企业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萌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然而其整体具有"双重红利"的证据不足。"政策波动性"和"政策机制设计"是可能造成政策对产业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的两个原因。为了消除政策波动性的影响,文章考察了2006~2008年节能减排规制较为严格时期内受规制企业的经济变化。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10249家高耗能企业名单,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相结合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文章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整体上提高耗能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1.2%和股本回报率17.1%,但企业劳动力水平和出口额分别降低了5.2%和4%。文章利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在政策波动性较小的前提下,节能减排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泓  王启昭  王荣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高耗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过度投资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会推动过度投资,会计稳健性能抑制过度投资,且自由现金流相等时,会计稳健性越高的公司越会抑制过度投资。治理过度投资,不仅要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规范其现金持有状况,还要完善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泓  王启昭  王荣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高耗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过度投资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会推动过度投资,会计稳健性能抑制过度投资,且自由现金流相等时,会计稳健性越高的公司越会抑制过度投资。治理过度投资,不仅要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规范其现金持有状况,还要完善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雄  谈咏梅  
突破传统企业债务具有同质性的假设,从异质性的角度出发,将债务分为期限和来源两个不同维度,探寻了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内在关联,并得出如下结论: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债务期限异质性对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文芳  
文章以1999~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实证检验了债务约束和负债来源对公司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负债融资与公司R&D投资强度显著负相关;不同负债融资来源对公司R&D投资强度影响不同,相对于银行借款而言,商业信用更难以为高风险的R&D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不同,负债融资对其R&D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与国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负债对R&D投资的约束力更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曾牧  刘永丽  
从我国的市场与制度背景出发,对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从总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投资过度;从各类别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过度,而对固定资产和研发投资的非效率投资则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同类别投资之间存在挤占问题,即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对不同类别投资的偏好顺序是无形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这些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投融资以及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源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债务约束机制、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勇  王蔚  
本文采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市场化进程对样本企业债务税盾的跨期效应及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市场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税盾效应显著存在;第二,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债务税盾效果越显著;第三,市场化进程有助于抑制由于"预算软约束"带来的企业债务风险;第四,中国上市公司债务税盾存在行业效应,表现为除房地产、原材料等行业外,对绝大多数行业效果明显。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发挥债务税盾效用;运用行业优惠为主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特定行业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四海  罗月乔  
本文选择2007年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西方财务理论界研究发现的债务能够发挥治理作用的结论是否仍然适用,是否存在能有效增强债务治理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的结果发现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在西方财务理论界已经研究发现的负债治理作用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受到严重削弱,而外部审计也没有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这为我们从保护债权人利益和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角度出发,如何进行相关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以促使负债约束硬化和外部治理机制的治理作用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峰  张娜  
以2009~2012年连续四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治联系、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面临债务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比例(银行借款)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长期借款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债务制约作用比短期借款更大,政治联系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占"效应,抑制了R&D投资,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长期债务资源,但并未能如预期产生显著的"资源效应",扭转企业债务融资困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四海  刘星河  吴伟炯  
本文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视角,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信任资本的银行贷款效应并探讨了社会信任不足的民营企业面临银行贷款困境下的替代性融资选择。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融资理论"社会零嵌入"的不足,关注非经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拓展了以往融资理论的研究视野,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与机制对企业非常重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