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1)
- 2023(12234)
- 2022(10195)
- 2021(9371)
- 2020(7966)
- 2019(17851)
- 2018(17028)
- 2017(31918)
- 2016(16807)
- 2015(18651)
- 2014(17482)
- 2013(17351)
- 2012(15639)
- 2011(13662)
- 2010(13717)
- 2009(13089)
- 2008(13419)
- 2007(11986)
- 2006(10540)
- 2005(9851)
- 学科
- 业(91443)
- 企(86372)
- 企业(86372)
- 济(76513)
- 经济(76437)
- 管理(72767)
- 方法(34079)
- 财(31306)
- 业经(29454)
- 数学(25578)
- 数学方法(25401)
- 务(25377)
- 财务(25363)
- 财务管理(25341)
- 企业财务(24242)
- 农(23350)
- 技术(22845)
- 中国(19197)
- 农业(17488)
- 制(16333)
- 策(15094)
- 划(14864)
- 技术管理(14479)
- 理论(14045)
- 和(13711)
- 体(13219)
- 经营(12926)
- 企业经济(12757)
- 贸(12662)
- 贸易(12651)
- 机构
- 学院(237342)
- 大学(231412)
- 济(108175)
- 经济(106545)
- 管理(102986)
- 理学(88664)
- 理学院(87934)
- 管理学(87069)
- 管理学院(86601)
- 研究(72080)
- 中国(60405)
- 财(52090)
- 京(47482)
- 财经(41144)
- 科学(38513)
- 经(37747)
- 江(36100)
- 中心(34333)
- 农(34247)
- 所(34047)
- 经济学(32771)
- 商学(31044)
- 商学院(30774)
- 财经大学(30611)
- 研究所(30119)
- 业大(29852)
- 经济学院(29749)
- 北京(29490)
- 州(28133)
- 经济管理(27693)
- 基金
- 项目(154047)
- 科学(126225)
- 研究(116719)
- 基金(116008)
- 家(98955)
- 国家(98113)
- 科学基金(88533)
- 社会(78797)
- 社会科(75191)
- 社会科学(75178)
- 基金项目(61443)
- 省(60135)
- 自然(55533)
- 自然科(54485)
- 自然科学(54476)
- 自然科学基金(53642)
- 教育(52077)
- 划(48686)
- 资助(45539)
- 编号(45433)
- 创(39680)
- 业(37183)
- 创新(36018)
- 部(34888)
- 成果(34613)
- 重点(34223)
- 国家社会(33988)
- 发(33058)
- 制(32154)
- 人文(31210)
- 期刊
- 济(119740)
- 经济(119740)
- 研究(71485)
- 中国(47803)
- 财(47331)
- 管理(46496)
- 农(31309)
- 科学(29731)
- 学报(27530)
- 技术(25424)
- 融(23657)
- 金融(23657)
- 大学(22718)
- 农业(21882)
- 财经(21677)
- 学学(21551)
- 业经(20913)
- 教育(20076)
- 经济研究(19753)
- 经(18878)
- 技术经济(16451)
- 业(15847)
- 财会(14953)
- 问题(14714)
- 会计(13693)
- 贸(13375)
- 现代(12746)
- 世界(12706)
- 科技(12668)
- 商业(12046)
共检索到365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丽 赵月皎 王树昊
基于同群效应理论,以2012—2019年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为样本,考察子公司的创新决策是否受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得出:集团内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存在同群效应;相较于绩效良好子公司,绩效较差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受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明显;子公司间较低的行业差异性促进了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发挥;外部同行公司创新程度越低,子公司技术创新越受集团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方向性和经济后果发现:子公司在集团内不仅模仿学习比其创新程度高的同伴子公司,还会向比其创新程度低的同伴子公司学习;对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模仿学习提高了子公司的创新产出。研究为母公司评估子公司创新价值、促进技术创新同群效应提供了借鉴,也为子公司创新决策的模仿学习时机、模仿学习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尔加 庞玲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技术创新,可以保持并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于集团公司来说,由于集团公司效益一体化,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较外部同行业公司之间更为紧密。因此,对集团内子公司技术创新的评价必须能体现集团公司的特点,反映集团子公司之间效益的相互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海云 冯根福
大多数中国企业集团没有整体上市,因此,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附属集团的上市公司与独立的上市公司并存。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集团通常被看作是对外部不完善的制度和市场的替代,那么,附属企业集团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与企业集团的性质、外部金融及法律等市场环境发展水平有关?采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集团在技术创新中的正面效应发挥不好,附属企业集团尤其是附属民营企业集团,不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而且,外部金融和法律环境越差,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越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庆南
随着世界经济重组的浪潮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集团如何对其集团成员进行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议题。为了引导子公司的经营行为,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确保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绩效评价管理。目前已有文献对绩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讨,总的来说,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平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鹏 白贵玉
动态竞争分析范式强调行业内企业竞争行为的互动性,在此范式下分析技术创新投入的规律性可以更加客观和全面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战略倾向。基于2007—2016年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对制度环境与动态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水平由低向高的转变,动态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演化趋势。同时,还考察了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较高的两权分离度会弱化制度环境与动态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倒U形关系。
关键词:
制度环境 技术创新 动态竞争 两权分离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宏斌 许晨辉 孙雅妮
作为集团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是否能有效提升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及其影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采用多种方法排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设立研发子公司主要通过发挥“信息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实现创新资源在集团内部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集团高管具有研发背景、集团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以及金字塔控制链长度较短时,设立研发子公司对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文章以“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丰富了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同时为企业集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登勇
文章从财务指标入手,通过对国有企业集团对其下属子公司进行绩效管理目的与原则的细致分析,构建由经济效益、预算、发展、国有资产等指标构成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与子公司绩效管理总体评价方法。最后,从团队、激励和沟通等方面,构建国有企业子公司绩效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国有企业集团对其下属子公司绩效管理目标达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颖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绩效管理理论,通过分析浙江ZJ公司原有部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的管理现状,运用平衡积分卡的方法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至各级指标并确定权重,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建立了部门业绩评价体系模型。
关键词:
绩效管理 指标权重 目标责任书 评价体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立东 黄海昕
本文以企业集团网络环境下的子公司主导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子公司主导行为与网络嵌入的关系,为企业集团网络环境中子公司主导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内在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企业集团的正式组织结构嵌入在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网络之中的观点。网络环境下子公司的主导行为可以分为内部主导行为和外部主导行为,而服从理性原则的子公司不会无限制增加对企业集团网络的嵌入程度;网络嵌入为实施内部主导行为创造条件;实施外部主导行为的子公司基于理性原则要降低网络嵌入。最后,通过分析海信集团的实际运作对命题进行初步例证。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子公司 主导行为 网络嵌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俊 吴舟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就此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治关联 政府补助 地区差异 企业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党建民 李强 邹鸿辉
技术创新是解决目前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最新文献已经发现高管特征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以沪深两市风电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风电企业和省会城市风电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会因内部治理结构短板而丧失。将企业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区位在省会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来自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技术创新与企业集团
高管特征、企业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来自风电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及诱发机理
产融结合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来自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银行的证据
企业异质性、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企业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创造还是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分析
数字技术创新如何驱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证据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