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9)
- 2023(14864)
- 2022(11865)
- 2021(10920)
- 2020(9251)
- 2019(21348)
- 2018(21015)
- 2017(41038)
- 2016(21971)
- 2015(24909)
- 2014(24778)
- 2013(24519)
- 2012(22324)
- 2011(19963)
- 2010(20523)
- 2009(19931)
- 2008(19201)
- 2007(17664)
- 2006(15195)
- 2005(13972)
- 学科
- 济(99127)
- 经济(99027)
- 业(91030)
- 企(82054)
- 企业(82054)
- 管理(76231)
- 方法(46995)
- 数学(38379)
- 数学方法(37777)
- 业经(31979)
- 农(31273)
- 财(30826)
- 中国(28188)
- 融(27599)
- 金融(27596)
- 银(25763)
- 银行(25739)
- 行(24867)
- 务(23163)
- 财务(23118)
- 财务管理(23080)
- 农业(22371)
- 制(22185)
- 企业财务(21848)
- 技术(19141)
- 理论(19099)
- 地方(18472)
- 贸(17273)
- 贸易(17258)
- 和(17004)
- 机构
- 学院(321180)
- 大学(312785)
- 济(135090)
- 经济(132369)
- 管理(128686)
- 理学(110360)
- 理学院(109326)
- 管理学(107468)
- 管理学院(106898)
- 研究(98131)
- 中国(83834)
- 京(64513)
- 财(64098)
- 科学(58190)
- 农(54066)
- 财经(50836)
- 江(49323)
- 所(49174)
- 中心(47964)
- 业大(45956)
- 经(45937)
- 研究所(44187)
- 农业(42569)
- 经济学(41159)
- 北京(40461)
- 州(39723)
- 经济学院(37449)
- 财经大学(37357)
- 范(36906)
- 师范(36548)
- 基金
- 项目(205675)
- 科学(162889)
- 研究(152628)
- 基金(148721)
- 家(127512)
- 国家(126358)
- 科学基金(110426)
- 社会(97068)
- 社会科(92210)
- 社会科学(92182)
- 省(83171)
- 基金项目(78028)
- 自然(70597)
- 教育(70536)
- 自然科(69019)
- 自然科学(69003)
- 自然科学基金(67814)
- 划(67766)
- 编号(63277)
- 资助(61608)
- 成果(49947)
- 重点(46179)
- 创(46176)
- 部(45154)
- 发(44957)
- 课题(43125)
- 业(42502)
- 创新(42410)
- 国家社会(39682)
- 科研(39383)
- 期刊
- 济(150621)
- 经济(150621)
- 研究(90518)
- 中国(60617)
- 财(53988)
- 管理(51168)
- 农(51012)
- 学报(43408)
- 科学(42173)
- 融(41705)
- 金融(41705)
- 农业(34060)
- 大学(33850)
- 学学(32378)
- 技术(31979)
- 教育(29757)
- 业经(27228)
- 财经(25610)
- 经济研究(23674)
- 经(22053)
- 业(20742)
- 问题(19531)
- 技术经济(19143)
- 统计(17298)
- 财会(16470)
- 策(16374)
- 商业(16100)
- 现代(15554)
- 贸(15244)
- 理论(14912)
共检索到479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郝瑾
"产融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央企业要走向世界具备国际竞争力,必然要加快产融结合的步伐。本文通过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价值链分析,归纳了开展产融结合的动因,指出实现路径及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企业集团在产融结合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天平 王丹芳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壮大,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对产融结合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将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梳理为财务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控股平台(公司)、财务公司与金融控股平台(公司)并存四种模式,认为设立统一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锁定金融机构风险,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形成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较为理想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天平 王丹芳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壮大,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对产融结合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将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梳理为财务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控股平台(公司)、财务公司与金融控股平台(公司)并存四种模式,认为设立统一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锁定金融机构风险,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形成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的较为理想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巍
产融结合的国际实践与启示从国外企业实践看,众多企业通过实施产融结合战略,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和迅速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成功的产融结合具有内生性、基础性、特色性和阶段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内生性:产融结合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产融结合是提升集团化运作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集团的特点是所属子企业数量多、管理链条长、各级子公司各自开设银行账户、各自存贷款,有的甚至横跨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东晖
在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产融结合模式受到大中型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青睐。本文首先对实体经济空心化困境与产融结合模式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然后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际动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当前形势下企业集团的技术性选择,详细介绍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对其适用性、优势及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产融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产融结合的发展提供制度建设借鉴。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市场经济 产融结合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袁继东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总体来说有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两种。无论是集权式管理还是分权式管理,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企业集团资金安全流畅、满足企业集团的需求,并保证企业集团的持续经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琪 耿松涛
文章立足于中海油集团的现状,分析了其产融结合的驱动因素与可选模式,分析出适合中海油集团发展的产融结合模式——内外部金融独立发展模式。在独立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分析了以财务公司为核心的集团内部金融平台的财务公司发展战略和外部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及合意的模式,并提出实施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琳 纳鹏杰
近年来,中央企业纷纷加快在金融领域广泛布局的步伐,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主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产融结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比如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和政策风险。文章结合华电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现状探讨中央电力企业集团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主业发展金融产业。
关键词:
产融结合 企业集团 风险管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凌文
一、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呼唤产融结合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走过了25年的历程。回顾25年的历程,可以清晰看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两条主线:第一,以市场化为取向,着力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第二,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前者为国有企业自主开展投融资活动提供了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良勇 饶静 万良涛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产融结合具体的实现形式。本文还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一 朱锦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非金融企业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金融机构,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潮流,一批产融结合型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涌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产融结合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如何推动产融结合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新宇
产融结合是近年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出现的新动向,目前我国多家企业集团正构建以集团总公司、"金融板块"(或投资公司)和下属上市公司形成的上中下三层结构为融资平台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以达到转变融资统筹管理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目的,更好地服务于集团主业。一、我国产融结合现状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是资本加速集中的有效方式。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涛 程小舟 孙寅 方明哲
产融结合是我国企业集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发展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有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突出,人们把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和银行商业化改革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产融结合的道路。虽然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兰广
选取2014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且归属于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对民营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集团进行分别研究,发现:(1)与国有企业集团相比,产融结合策略对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在MalMquist指数的分解指数中,技术效率指数(EC)占据主导地位,即技术效率指数对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效率的促进作用(或制约作用)大于技术进步指数(tC)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制约作用(或促进作用),这在民营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集团样本中均体现明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雪
目前,以人为核心的集团管控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有效手段。然而,受限于固有的管理思维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诸侯林立"、"各自为政"、"强干弱枝"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使国有企业集团居于核心地位的人力资源管控遇到瓶颈。如何"破诸侯、强管控"成为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亟待正视与解决的突出课题。本文基于中国中化集团(下称中化)借助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战略构建"直管型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案例研究,试图总结出国有企业集团"强管控"的关键要素,以期为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中国中化集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