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7)
- 2023(15921)
- 2022(13538)
- 2021(12561)
- 2020(10788)
- 2019(24430)
- 2018(24133)
- 2017(46559)
- 2016(25392)
- 2015(28559)
- 2014(28202)
- 2013(28105)
- 2012(25841)
- 2011(22960)
- 2010(22949)
- 2009(21533)
- 2008(21679)
- 2007(19427)
- 2006(17277)
- 2005(15442)
- 学科
- 济(105916)
- 经济(105784)
- 业(98997)
- 管理(90513)
- 企(90256)
- 企业(90256)
- 方法(48833)
- 数学(38638)
- 数学方法(38148)
- 财(34103)
- 业经(33329)
- 农(31172)
- 务(25328)
- 财务(25260)
- 财务管理(25226)
- 中国(24980)
- 企业财务(23950)
- 农业(22032)
- 学(21629)
- 技术(21233)
- 制(20707)
- 理论(20626)
- 和(19504)
- 划(18216)
- 地方(18214)
- 贸(17886)
- 贸易(17876)
- 策(17608)
- 易(17342)
- 体(15612)
- 机构
- 学院(368264)
- 大学(367504)
- 管理(150315)
- 济(144604)
- 经济(141515)
- 理学(129282)
- 理学院(127940)
- 管理学(125838)
- 管理学院(125187)
- 研究(118389)
- 中国(90898)
- 京(79146)
- 科学(75163)
- 财(68620)
- 农(64271)
- 所(60275)
- 业大(56853)
- 江(55530)
- 研究所(54612)
- 财经(54603)
- 中心(54120)
- 农业(50830)
- 北京(49616)
- 经(49606)
- 范(45239)
- 师范(44719)
- 州(44681)
- 院(43033)
- 经济学(42138)
- 财经大学(40406)
- 基金
- 项目(246894)
- 科学(194373)
- 基金(180008)
- 研究(178423)
- 家(157369)
- 国家(155995)
- 科学基金(134962)
- 社会(111672)
- 社会科(105754)
- 社会科学(105725)
- 省(97185)
- 基金项目(95462)
- 自然(89733)
- 自然科(87727)
- 自然科学(87702)
- 自然科学基金(86190)
- 教育(80786)
- 划(80753)
- 资助(74353)
- 编号(72676)
- 成果(58214)
- 重点(54604)
- 部(53621)
- 创(53071)
- 发(51709)
- 课题(48959)
- 创新(48930)
- 业(47987)
- 科研(47278)
- 项目编号(45891)
- 期刊
- 济(162596)
- 经济(162596)
- 研究(106121)
- 中国(69470)
- 学报(60677)
- 管理(59753)
- 农(58889)
- 财(56838)
- 科学(54839)
- 大学(45452)
- 学学(42803)
- 农业(40969)
- 教育(37098)
- 技术(33100)
- 融(30153)
- 金融(30153)
- 业经(28055)
- 财经(27198)
- 经济研究(25088)
- 业(23958)
- 经(23359)
- 图书(21188)
- 问题(20597)
- 技术经济(19925)
- 理论(18061)
- 科技(17999)
- 现代(17769)
- 版(17466)
- 财会(17245)
- 商业(16373)
共检索到545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辛宇 滕飞 顾小龙
上市企业的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后将产生显著负向的短期市场反应,其经营环境和治理环境也将受到冲击。作为企业集团内的成员企业,当其受到违规处罚后,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其进行资源转移和支持,发挥风险共保机制作用,以平滑其业绩波动,满足监管者和投资者的预期。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支持行为在集团内部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将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违规的处罚行为和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整合在同一研究框架中,选取2003年至2015年沪深A股中非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监管部门违规处罚产生的信息传递效应和绩效传递效应,探讨集团实际控制人持股结构对这种绩效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从边际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和借款成本4个方面解析绩效传递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未受处罚的成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均显著为负,即违规处罚的信息传递效应;在此之后,其他成员企业的业绩表现显著下降,即绩效传递效应,并且受到的处罚越严重,绩效传递效应越大。集团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程度对违规处罚的绩效传递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将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提高、销售费用率减少,但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借款成本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丰富了违规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丰富了对企业集团中信息传递和绩效传递现象的理解。政府监管行为不仅对受处罚企业本身有惩戒作用,与受处罚企业相关联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冲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珊 邹梦琪
基于企业受到违规处罚的外生研究场景,运用文本分析技术,通过构建双重差分等模型识别了负面冲击下企业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的价值保护效应。研究发现,违规处罚后企业会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且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产生了保护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是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实现企业价值保护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声誉风险管理动机较强、媒体关注度较高以及面临更严重处罚的样本中,违规处罚后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现象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丽华 徐艳萍 饶品贵 陈玥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利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样本,本文发现:(1)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进行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的同时,同一集团内其他公司的股价也显著下跌,即违规事件在集团内存在传染效应,而这一传染效应主要存在于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财务违规事件中;(2)进一步的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存在能够解释传染效应的发生;(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集团内的传染效应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借助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兴市场中的企业集团。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违规行为 传染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信东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产生的影响来揭示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信息传递效应。以交易所披露的违法违规事件公告为样本,将公告公司行业内其他公司股票构建为投资组合,通过该投资组合的累积非正常收益来衡量违法违规事件公告的行业传递效应。结果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公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且公告的披露存在内幕效应,细分后的违法违规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各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锐 刘梦婷
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量新法实施前后地方环境治理动机变化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新法实施前,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具有“庇护”效应;新法实施后,“庇护”效应被削弱。其中,官员型政治关联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庇护”效应削弱程度更大。结果表明,治理动机不足是以往环境治理失灵的重要成因。应着力完善正负激励互补的激励结构,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沛华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违规处罚 融资结构 声誉机制 罚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泽将
本文以2000—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违规处罚和代理成本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发言人显著促进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表现为设立新闻发言人的国有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违规处罚概率和更低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的分组测试结果显示,在公司治理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中,新闻发言人对于公司治理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反映出新闻发言人是弱公司治理的有效替代机制之一。
关键词:
新闻发言人 公司治理 违规处罚 代理成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晶晶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违规 处罚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陈超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 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 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违规处罚 超额收益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冠东 沈维涛
本文研究了2008-2010年违规并被处罚的119家公司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认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比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处年份、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类型,会对处罚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本文给监管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给投资者提出几点可能的应对措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连超 刘强 毕茜
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探讨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即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违规概率明显下降;在进一步考虑外部法治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后发现,当法律制度较差、司法透明度较低、监事会规模较小、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弥补法治环境和治理环境的不足,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在分析影响机制后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在于加强内部监督和改善信息环境。本文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有助于监管部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国进 赵向琴 林辉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讨论了证券执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但是,我们对2001~2003年间受到处罚公司A股收益率的事件分析表明,在处罚公告日前后投资者遭受了非正常损失。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一是证券执法尚未对潜在违法违规者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二是我国现行证券法规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受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补偿。因此,加大证券违法处罚力度、明确证券违法的民事责任应该成为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违法处罚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小伟 丁忠明
信息披露机制作为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机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任何违反法律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处罚。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连续经营活动中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在法律和经济收益之间行为与结果相悖的合理解释。文章从梳理中国证券法律、法规和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开始,分析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和公司治理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根据2001—2012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处罚的企业再次违规的数据,运用logisitic回归模型检验企业再次违规影响因素,发现上一年违规处罚对其再次违规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作为间接性因素的高管变更、退市压力对避免违规有正相关关系,处罚及时性和企业规模对再次违规有负相关关系。文章证实了企业没有信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楠
基于环境处罚的功能定位,本文论证了环境处罚的理论标准,特别是考虑到不同情形的环境罚款标准。通过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处罚标准与重点监控组合共同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但环境罚款及其他处罚措施在责令企业整改方面效果并不乐观。政策启示包括:首先,提高环境处罚标准确定的科学性,有效的罚款威慑必须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其次,提高政府环境处罚的执行能力和效率,加大对环境监察和执法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最后,环境处罚的执行还需其他政策相互配合,需注重环境管理和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政策合力。
关键词:
环境处罚 环境罚款 威慑 整治 重点监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