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9)
- 2023(13839)
- 2022(11332)
- 2021(10323)
- 2020(8375)
- 2019(18796)
- 2018(18323)
- 2017(34914)
- 2016(18832)
- 2015(20577)
- 2014(20207)
- 2013(20138)
- 2012(18573)
- 2011(16725)
- 2010(16895)
- 2009(15767)
- 2008(15875)
- 2007(14264)
- 2006(12828)
- 2005(11957)
- 学科
- 济(89708)
- 经济(89604)
- 业(85045)
- 企(77268)
- 企业(77268)
- 管理(70514)
- 方法(32754)
- 业经(32461)
- 农(28728)
- 财(26357)
- 数学(24055)
- 数学方法(23903)
- 中国(23791)
- 地方(21203)
- 农业(21059)
- 务(19823)
- 财务(19802)
- 财务管理(19785)
- 技术(19117)
- 企业财务(18785)
- 制(17179)
- 贸(16656)
- 贸易(16641)
- 易(16149)
- 和(15962)
- 策(15611)
- 划(15292)
- 理论(14604)
- 学(13587)
- 体(13480)
- 机构
- 学院(277813)
- 大学(270564)
- 济(118035)
- 经济(115975)
- 管理(111607)
- 理学(95552)
- 理学院(94561)
- 管理学(93366)
- 管理学院(92854)
- 研究(92320)
- 中国(72338)
- 京(57300)
- 科学(56276)
- 农(53788)
- 财(53605)
- 所(47082)
- 江(43523)
- 业大(43118)
- 研究所(42457)
- 农业(42379)
- 财经(42295)
- 中心(42066)
- 经(38454)
- 北京(35905)
- 经济学(34707)
- 州(34421)
- 范(33288)
- 院(32910)
- 师范(32839)
- 商学(31861)
- 基金
- 项目(181471)
- 科学(144801)
- 基金(132730)
- 研究(130395)
- 家(116658)
- 国家(115545)
- 科学基金(100406)
- 社会(85670)
- 社会科(81305)
- 社会科学(81283)
- 省(73260)
- 基金项目(70686)
- 自然(65363)
- 自然科(63922)
- 自然科学(63905)
- 自然科学基金(62846)
- 划(60175)
- 教育(57805)
- 资助(52394)
- 编号(51169)
- 发(44131)
- 业(41986)
- 创(41562)
- 重点(40617)
- 成果(39388)
- 部(38838)
- 创新(37980)
- 国家社会(35538)
- 课题(35210)
- 发展(35014)
- 期刊
- 济(138842)
- 经济(138842)
- 研究(78721)
- 中国(57506)
- 农(50645)
- 管理(47102)
- 财(43807)
- 学报(43258)
- 科学(41334)
- 农业(34583)
- 大学(32635)
- 学学(31311)
- 融(26769)
- 金融(26769)
- 业经(26726)
- 技术(25045)
- 教育(24620)
- 经济研究(21499)
- 财经(21254)
- 业(20551)
- 经(18429)
- 问题(18175)
- 技术经济(16176)
- 商业(15090)
- 现代(14198)
- 贸(14146)
- 科技(13863)
- 世界(13739)
- 版(12989)
- 经济管理(12802)
共检索到42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丽英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模式发生了变化,企业不再单纯地通过收购兼并的手段实现对市场的控制,而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品牌、技术等手段,以建立企业间网络组织的方式,实现对市场的控制和垄断。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反垄断理论和实践的变迁,说明反垄断的发展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然后详细地分析了企业间网络组织的发展使反垄断复杂化;最后是新形势下国际反垄断的趋向和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德进
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入手,本文通过揭示产业集聚降低区域企业交易费用,指出发生在产业关联企业间而不是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基本动力。大量的产业关联企业在区域内聚集发展,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内生交易费用,而且能够降低外生交易费用,使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深化沿着大量地理接近的企业间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企业内进行,从而为产业集群发展给出了一个具有新制度经济学含义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武朝
创新密集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质。针对该领域中的企业合并,竞争执法机构需要对传统的反垄断审查分析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在相关产品市场界定中,应谨慎适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并在必要时界定相关技术市场。在反竞争效应分析上,可适当降低市场份额的分析地位。最终在处理方式上,应以附加行为性条件为主。
关键词:
创新 企业合并 反垄断法 审查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东艳 王微微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目标的竞争政策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值得关注。文章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发现,《反垄断法》通过增加债务成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升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低融资约束、银行贷款占比高、劳动及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会进一步增强《反垄断法》实施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市场竞争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左
本文从企业集团的界定、性质和域外管辖权三个角度提出了其所引发的反垄断难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企业间组织,兼有"企业性"与"市场性"二重属性;企业集团的"二重性"是导致企业集团垄断行为隐蔽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处理企业集团的反垄断问题需要准确判断企业集团行为属性。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美国和欧盟处理企业集团反垄断难题时的一些典型做法;提出了处理企业集团反垄断难题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二重性” 反垄断难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敏 冯俊文
本文旨在为网络组织中核心企业与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提供理论支持。首先,构建了现有网络节点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网络节点企业进行分类,提出了各类网络节点企业关系管理策略;其次,采用Fuzzy集合论与AHP方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核心企业与高价值的关键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评价综合决策模型;最后,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网络节点企业价值评价模型的应用以及核心企业与关键网络节点企业之间关系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周鹏
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技术创新通过合作创新的方式来完成已是大势所趋,合作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越来越多采用的方式。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特征促使企业采用合作创新的方式,技术的当代特征促使企业采用合作创新的方式。与独立创新相比,合作创新能更好地满足当今技术创新的种种要求,能更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企业间网络在促进合作创新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能使企业更为有效地把握外界信息、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促进创新与互补资产和互补技术充分结合以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产生创新协同效应并带来价值增值、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降低风险、并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溢出等。
关键词:
企业间网络 合作创新 组织形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华
规制企业合并是反垄断法的核心内容,确定其内涵和外延是研究企业合并制度的概念基础。通过对合并作用的辨证分析和西方国家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结论:反垄断立法应当在允许适当合并和防止过度垄断之间寻找平衡。就内容而言,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应包括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两类,其中包括豁免条款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臻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自然垄断合法性理论及实践的革命,我国公用企业垄断已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笔者从法律角度,结合发达国家理论创新、产业改革的经验,引入部分经济学概念论证公用企业反垄断的法律对策,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公用企业 反垄断 法律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4年11月29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反垄断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2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保松
公用企业的自然垄断性已大大减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正逐渐扩大。为了适应公用企业发展的这种需求,各国通过废除公用企业特权和专有权、限定基本经济利益等手段,放松了对这些行业的管制,实现了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及产品销售的市场化。我国要打破公用企业的垄断局面,就应完善部门法的规定,建立有效竞争机制,为反垄断法在公用企业领域的适用提供必要的体制支持。
关键词:
公用企业 国有企业 特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勇
《反垄断法》实施三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反价格垄断立法和执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不仅仅表现在2010年底完成了两部反垄断配套规章的制定,为反价格垄断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引,还突出表现在《反垄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君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市场竞争的基本力量。反垄断法以维护和促进竞争为宗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尚存在诸多缺陷,可在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和相关细则,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反垄断 市场竞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煜皓 张文婷
反垄断是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尝试从企业税收规避的角度理解反垄断的潜在影响。理论上,反垄断对垄断企业避税有两种可能的作用。一方面,反垄断会增加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垄断企业的避税意愿;另一方面,反垄断会强化市场竞争的治理作用,抑制垄断企业的税收规避。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垄断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降低了垄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其税收规避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垄断企业避税的影响在政府干预更弱的地区、内外部融资能力更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最后,《反垄断法》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削弱了垄断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评估《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税收规避 市场竞争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