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3)
2023(13701)
2022(11608)
2021(10691)
2020(9138)
2019(20754)
2018(20598)
2017(40248)
2016(21644)
2015(24171)
2014(23885)
2013(24031)
2012(21788)
2011(19282)
2010(19189)
2009(17826)
2008(17716)
2007(15574)
2006(13708)
2005(12116)
作者
(62069)
(51439)
(51181)
(48504)
(32906)
(24438)
(23245)
(20190)
(19453)
(18414)
(17596)
(17215)
(16476)
(16227)
(15638)
(15615)
(15438)
(15167)
(14653)
(14614)
(12766)
(12513)
(12372)
(11810)
(11474)
(11466)
(11381)
(11372)
(10209)
(10177)
学科
(96767)
经济(96662)
(92381)
(85106)
企业(85106)
管理(79388)
方法(43303)
数学(33576)
数学方法(33267)
业经(32902)
(28587)
(28499)
(21935)
财务(21877)
财务管理(21857)
技术(21634)
中国(21030)
企业财务(20711)
农业(20567)
地方(18269)
(18157)
理论(17958)
(16834)
(16714)
(16683)
(15707)
(15418)
贸易(15412)
(14933)
产业(14385)
机构
学院(314919)
大学(310402)
管理(135101)
(129319)
经济(126800)
理学(116972)
理学院(115860)
管理学(114334)
管理学院(113778)
研究(96900)
中国(73057)
(65809)
科学(59138)
(57923)
(48931)
(47375)
财经(46931)
业大(45990)
(45931)
中心(43622)
研究所(42963)
(42575)
北京(41065)
农业(38421)
(38031)
师范(37742)
经济学(37464)
(37266)
商学(36406)
商学院(36041)
基金
项目(213712)
科学(170253)
研究(159414)
基金(156009)
(133874)
国家(132686)
科学基金(116791)
社会(101381)
社会科(96262)
社会科学(96239)
(84839)
基金项目(83824)
自然(75590)
自然科(73861)
自然科学(73845)
自然科学基金(72568)
教育(70872)
(69211)
编号(65380)
资助(63049)
成果(51089)
(47528)
重点(46613)
(46389)
(46205)
创新(43555)
课题(43263)
(42667)
国家社会(41281)
项目编号(41201)
期刊
(144714)
经济(144714)
研究(90325)
管理(53779)
中国(53358)
(46321)
(45284)
学报(43302)
科学(42799)
大学(33450)
农业(32111)
学学(31717)
技术(29309)
教育(29240)
业经(26862)
(23362)
金融(23362)
财经(22841)
经济研究(22008)
(19659)
问题(18815)
(18770)
技术经济(18488)
现代(16470)
科技(16179)
商业(15610)
图书(15372)
理论(15224)
财会(14398)
实践(13762)
共检索到451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华  王文平  
产业集群最主要的生产特点是将某一特定的最终消费品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企业之间基本上遵循市场竞争规则进行中间产品的交易,其本质特点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知识分割,以获得最优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但企业之间知识分割亦可能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类型的知识风险,包括知识同质风险、知识依赖风险和知识匹配风险。因此,企业之间知识分割状态及其变动趋势,影响和决定着产业集群的演化,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起始阶段、形成阶段、扩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夏生  李朝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了提升整个产业集群和集群企业的竞争力,集群企业之间应开展广泛、密切的合作,加快知识共享进程,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障碍,探讨了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程度的选择,并提出了产业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促进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阮国祥  阮平南  
集群网络企业间知识转移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创新和持续性发展。将集群企业之间知识转移策略分为"转移"、"不转移"和"回敬"三类,建立知识转移博弈支付矩阵,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并运用Netlogo平台构建演化博弈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收益值情况下知识转移博弈达到的演化均衡状态,通过仿真说明信任、沟通和惩罚机制是集群网络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治理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实现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当企业从知识转移中获得的超额收益大于其支付成本时,最终会出现稳定的知识转移策略;通过增加差异化知识资源量、提高企业选择知识转移策略的概率、知识资源显性程度和企业间信任度,可促进博弈过程中更快实现知识转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文著  杨慧  
面对我国众多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等现实困境,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当务之急,而加强产业集群网络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则是形成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心理感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仅仅从基于集群内企业经济交易关系所形成的集群物理网络结构或者是企业互动学习行为等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学习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剖析隐藏于集群内企业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即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由此,文章以对集群企业间存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释与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集群企业心理契约、信任以及网络学习效果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概念模型的实证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守明  张志鹏  
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基于知识密集型的环同济设计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间亲密的关系和企业浓厚的学习文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企业间较近的组织距离对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较大促进作用;知识的模糊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阻碍作用;中等的知识距离比较远的知识距离更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健壮  靳雨涵  
以新塘羽绒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对该集群的24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刻画了12家典型师徒制企业的创业传导关系。研究结论如下:集群创业就是在集群情境下发生的一种创业和创业传导现象,通常表现为"师傅—徒弟(师傅)—徒弟"的递进过程并呈时间分布特征;创业传导过程由创业溢出、创业感知和创业跟随组成,师傅企业的创业溢出对徒弟企业乃至集群创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巨大影响;集群内师徒制企业的典型创业传导路径有两种——线性传导("连带创业"和"模仿创业")和波浪式传导,且以线性传导的模仿创业为主,其知识更新较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智涛  李玲娟  
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是一个介于绝对竞争和完全一体化之间的连续谱系,受企业内部动力与外部约束的作用而不断演化,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本文着力于研究推动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动因,通过构建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力学模型,将推动这种演化的作用力分解为三种动力和四种阻力,指出由于企业间关系具有保持现状的"惯性",只有当作用于企业间关系的某类力大到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企业间关系状态才会改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璐  程鹏  孙立荣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基于知识资源企业间合作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知识资源因素对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与知识资源的收益系数及相互间的信任水平正相关,与知识资源的成本和风险系数负相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激励企业利用知识资源进行合作的策略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斌  任浩  
本文基于关系灵活性视角把企业间关系结构划分为权力科层结构、交易耦合结构和协同网络结构,从规制方式、权力依赖、关系复杂性、关系重要性、关系变革等五个维度探讨了三种关系结构的核心内涵及其特征;然后构建了企业间关系结构共生演化的动力模型,并认为在内核驱动力、产业推动力和市场拉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企业间关系结构的共生演化会形成一种高度复杂化、差异化且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多维结构。这种在波特实体企业竞争战略框架下看似无法实现的整合机制,在本文以PC行业为例的企业间关系分析中得到了验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庚科  郭立宏  
本文以重复博弈理论为工具,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交易过程形成的合作激励机制(商会),发现该机制对集群内多企业间不合作行为惩罚大到永誓不会交易时,能激励集群内多企业间交易走向合作。分析温州商会的激励实践,发现该组织为温州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交易提供一种激励机制,在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交易过程中有效地监督了潜在交易企业的不合作行为,激励集群内多企业间的交易走向制度化合作,提高了集群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庚科  郭立宏  
本文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性交易过程发现,当集群内形成第三方激励组织对企业间不合作行为惩罚大到永誓不会交易,甚至会被赶出集群时,就能激励集群内企业间合作从两企业向多企业合作发展。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内商会组织发现,该组织能有效地监督集群内交易企业潜在的不诚实行为,为交易方提供一个合作激励机制,激励集群内多企业间的交易从欺骗均衡转到合作均衡,提升了集群的绩效和整体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翟运开  
企业间合作创新要求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是合作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研究了合作创新过程中所转移的知识类别,提出了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实现知识转移的机制,着重论述了包括合作意识、组织安排、利益安排和发展共赢理念等制度层的内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  
供应链中企业间知识转移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但也会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为了帮助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知识转移风险评估,本文提出基于F-AHP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对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提出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然后利用F-AHP对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提出应对知识转移风险的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采用超网络思想,从网络特性、个体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企业间的多重关系,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概念模型并对研究宏观区域层面的凯尼尔斯空间知识溢出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理想情况下,企业间知识溢出存在最大值;企业受所嵌入超网络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极大值是社会关系水平和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社会关系水平和知识存量的协同是影响知识溢出速度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