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8)
- 2023(10058)
- 2022(8101)
- 2021(7233)
- 2020(6238)
- 2019(13953)
- 2018(13634)
- 2017(26826)
- 2016(13943)
- 2015(15715)
- 2014(15296)
- 2013(15597)
- 2012(14259)
- 2011(12586)
- 2010(12775)
- 2009(11913)
- 2008(12140)
- 2007(11061)
- 2006(9655)
- 2005(8873)
- 学科
- 业(81851)
- 企(76831)
- 企业(76831)
- 济(75949)
- 经济(75874)
- 管理(63761)
- 方法(39138)
- 数学(31047)
- 数学方法(30939)
- 财(27526)
- 业经(27227)
- 农(22978)
- 技术(21254)
- 务(20576)
- 财务(20566)
- 财务管理(20545)
- 企业财务(19548)
- 农业(17271)
- 贸(16482)
- 贸易(16479)
- 易(16135)
- 中国(14891)
- 划(13941)
- 策(13717)
- 技术管理(13595)
- 制(13327)
- 和(12720)
- 出(12539)
- 理论(12386)
- 企业经济(12321)
- 机构
- 学院(216341)
- 大学(211009)
- 济(102261)
- 经济(100801)
- 管理(96124)
- 理学(83449)
- 理学院(82859)
- 管理学(82200)
- 管理学院(81803)
- 研究(60287)
- 中国(49548)
- 财(47891)
- 京(41868)
- 财经(38787)
- 经(35463)
- 江(32617)
- 经济学(32149)
- 农(31961)
- 科学(31858)
- 经济学院(29636)
- 财经大学(28787)
- 商学(28717)
- 中心(28575)
- 商学院(28489)
- 所(28386)
- 业大(28189)
- 经济管理(26724)
- 北京(25467)
- 州(25174)
- 研究所(25098)
- 基金
- 项目(140750)
- 科学(115244)
- 基金(107361)
- 研究(105933)
- 家(90704)
- 国家(89914)
- 科学基金(81300)
- 社会(72794)
- 社会科(69630)
- 社会科学(69613)
- 基金项目(56903)
- 省(54502)
- 自然(50542)
- 自然科(49535)
- 自然科学(49527)
- 自然科学基金(48788)
- 教育(47717)
- 划(43517)
- 资助(43365)
- 编号(41133)
- 业(34586)
- 创(33826)
- 部(32877)
- 国家社会(31604)
- 成果(31104)
- 创新(30718)
- 重点(30329)
- 人文(29683)
- 发(29619)
- 教育部(29458)
- 期刊
- 济(108639)
- 经济(108639)
- 研究(61614)
- 财(41177)
- 管理(40325)
- 中国(36125)
- 农(29225)
- 科学(26260)
- 学报(24392)
- 技术(23055)
- 财经(20655)
- 农业(20395)
- 大学(20203)
- 融(19918)
- 金融(19918)
- 学学(19416)
- 业经(19381)
- 经(17827)
- 经济研究(17803)
- 技术经济(16094)
- 问题(14678)
- 贸(14040)
- 业(13923)
- 教育(13692)
- 财会(11900)
- 商业(11833)
- 世界(11521)
- 现代(11272)
- 策(11062)
- 国际(11016)
共检索到31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雷 姜丽 张静
技术转让是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有效途径,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创新表现、技术转让行为以及经营特征信息的企业层面数据集,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企业间技术转让对受让企业创新表现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显著提升了受让企业的创新表现,即与从未接受过专利转让的企业相比,企业在接受其他企业专利转让后,其创新数量、质量和综合表现都更加突出,动态效应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表明核心结论具有可信性。通过对企业间技术转让后受让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增长具体来源的考察,本文发现企业间技术转让显著提升了受让企业创新数量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中心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受让企业的创新表现,但也受到双方企业是否处在相同城市、相同行业或者相同技术领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将显著提高受让企业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技术转让 专利转让 企业创新 知识溢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诚 陆挺
本文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对FDI管理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运用中国 1 997、2 0 0 0、2 0 0 2年三次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 ,通过回归分析、TreatmentEffect方法和有限因变量模型 ,研究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三资”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其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方法的影响。本文所得到的经验结果显示 ,在企业业绩的最终表现上 ,FDI对中国企业家有一定的培训效果 ,但效果不十分显著 ;同时在“三资”企业的工作经历会带给民营企业家某些、而不是全面的先进管理理念。我们认为要获得更加显著的FDI溢出效应 ,政府应当着眼于制定政策来扶持本地企业 ,通过公平竞争缩小他们与...
关键词:
FDI 管理知识溢出效应 民营企业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采用超网络思想,从网络特性、个体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企业间的多重关系,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概念模型并对研究宏观区域层面的凯尼尔斯空间知识溢出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理想情况下,企业间知识溢出存在最大值;企业受所嵌入超网络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极大值是社会关系水平和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社会关系水平和知识存量的协同是影响知识溢出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加权超网络 知识溢出 知识存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冰
笔者利用186个国家和地区2014—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一国专利的净转移数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跨国企业为减轻税收负担,将其所拥有的专利所有权配置于避税天堂和低税管辖区的子公司,使得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收入以子公司注册地的较低税率纳税,其中,开曼群岛是我国专利的第一大净转出地。不同税率指标的个体效应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专利盒"制度因其有利的税收待遇,加剧了专利收入等流动性税基流入低税管辖区。作为目前最大的专利净转出国,我国应加强一般反避税规则和"受控外国公司"立法在母公司的适用,以确保低税管辖区子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在我国的母公司纳税。针对本地企业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对收入流征收预提税。同时,作为吸引跨境无形资产分包研发、成本分摊安排和合同营销支持的实际价值创造地,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主张对本国企业参与开发的无形资产收入的一部分征税。根据本文的检验结果,这些反避税措施对于遏制我国无形资产利润转移和降低有害税收实践对我国税基的侵害具有实际效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为 梅鹤轩 吴昱霈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厘清了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理,利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与海关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对其进行估计,检验了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对中国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并从变量度量、模型形式设定与内生性问题角度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分析。文章研究发现:政府对人力资本的过度占用损害了当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的比较优势,导致当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下降,是造成中国城市间出口技术复杂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掠夺效应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对一般贸易、私营企业及与政府人力资本结构更为相似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更大。文章从人力资本配置角度识别了政府在出口技术复杂度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其机制进行检验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政府从人才体制改革角度推进出口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铁玲 王选华 廖上胜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效应 外贸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将262个地级市作为企业选择空间,运用负二项回归检验上游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企业选址的影响,并考察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自上游企业的服务供给成为新企业向"中心"地区靠拢的驱动力;上游服务业发展所引发的知识溢出与经济集聚对工业企业选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能够增强上游服务业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岑 张彩云 沈扬扬
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的主要组成部分,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是从初次分配领域着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FDI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对东道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纳入统一理论框架,从而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推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资分解结果表明,水平溢出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对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作用均由扩大变成缩小,后向关联效应虽然对工资差距的贡献依旧为正,但贡献度已大幅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有助于强化生产率对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但来自非港澳台地区FDI后向关联效应通过影响企业生产率水平进而提高内资企业工资水平的路径并不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有所启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静 王利晓
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是指一个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会对同行业企业或者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省份地区在技术溢出绩效综合效率存在差异,均值仅为0.777,大部分区域效率水平明显较低;环境因素对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高的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而对效率低的地区有着正向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各地区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外部关联性因素排名依次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静 王利晓
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是指一个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会对同行业企业或者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省份地区在技术溢出绩效综合效率存在差异,均值仅为0.777,大部分区域效率水平明显较低;环境因素对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高的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而对效率低的地区有着正向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各地区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外部关联性因素排名依次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剑培 时洁 顾乃华
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行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鲜有文献探究政府治理体系的数字变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政府采购合同60余万条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政府建设投资的视角构建指标刻画城市层面的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效果在具有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企业中更佳,且能够缩小企业间的治理效能差距。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政企信息不对称和改善政企关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推动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偏爱本地企业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化领域的制度壁垒。本文不仅丰富了政府治理行为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也打开了数字政府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黑匣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数字经济 政府采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勇 朱沁瑶 刘江龙
国际税收治理中的涉税信息披露政策是提高税收透明度、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重要规制工具。本文以我国自2016年起实施的国别报告制度为例,基于2010—2019年具有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上市企业样本,探究了涉税信息披露对跨国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反避税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别报告抑制了我国的跨国企业避税,使企业实际税率相对平均上升7.4%。这一抑制避税的效果具有溢出效应,使总收入在填报门槛以下400万元范围内的企业避税程度降低。机制分析表明,国别报告主要通过缓解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增加声誉成本机制抑制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别报告对于在积极参与信息交换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在信息交换完整性高的地区投资的企业和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的避税程度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别报告制度、打击跨国企业逃避税、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治理体系重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朝煜
正确识别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厘清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路径,进而更有效率地在企业间配置生产要素等资源。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进行了拓展,并结合2000—2016年沪深两市AB股上市公司微观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当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平均而言企业获得的行业内技术溢出会推动其面临的竞争趋于缓和;第二,行业间技术溢出则会显著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第三,竞争程度的滞后项会使当期竞争程度向反方向调整。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通过生产要素的企业间流动进行传导,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区分技术溢出的异质性生产效应以及刻画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有效地引导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获取要素开展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亚平 温勉
本文基于2001-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本土企业TFP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生产率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对溢出效应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和前向关联渠道上,调节效应呈现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吸收能力的这种作用对私营企业尤其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企关系与企业间商业信用:来自日本的经验证据
数字技术与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来自专利文本机器学习的证据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技术差距对FDI溢出的门限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地理距离影响高校专利知识溢出吗——来自中国高铁开通的经验证据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来自广东产业集群出口溢出的证据
外资如何提高内资企业生产效率——“己厂效应”还是企业间溢出?
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的溢出效应——来自出口加工区的微观企业证据
行业信息溢出能否促进出口质量升级?——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期权、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上证50指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