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75)
- 2023(20485)
- 2022(16853)
- 2021(15817)
- 2020(13733)
- 2019(31348)
- 2018(30796)
- 2017(58817)
- 2016(31483)
- 2015(35684)
- 2014(35348)
- 2013(35264)
- 2012(32146)
- 2011(28661)
- 2010(28919)
- 2009(27457)
- 2008(27244)
- 2007(24489)
- 2006(21351)
- 2005(19695)
- 学科
- 济(132488)
- 经济(132310)
- 业(113404)
- 管理(107073)
- 企(100637)
- 企业(100637)
- 方法(61437)
- 财(51630)
- 数学(51516)
- 数学方法(50969)
- 中国(39323)
- 农(38775)
- 业经(36697)
- 制(34117)
- 务(32841)
- 财务(32775)
- 财务管理(32702)
- 企业财务(31195)
- 融(31049)
- 金融(31044)
- 银(30299)
- 银行(30252)
- 行(28911)
- 农业(26480)
- 贸(24605)
- 贸易(24586)
- 易(24010)
- 地方(23884)
- 体(23712)
- 理论(22484)
- 机构
- 学院(449967)
- 大学(448060)
- 济(193436)
- 经济(189706)
- 管理(177710)
- 理学(151985)
- 理学院(150486)
- 管理学(148226)
- 管理学院(147384)
- 研究(147017)
- 中国(123064)
- 财(100957)
- 京(93691)
- 科学(85338)
- 财经(76643)
- 农(74120)
- 所(73710)
- 中心(69959)
- 经(69594)
- 江(68125)
- 研究所(65803)
- 业大(63073)
- 经济学(60102)
- 北京(58939)
- 农业(58072)
- 财经大学(56720)
- 经济学院(54254)
- 州(53707)
- 院(52186)
- 范(52008)
- 基金
- 项目(290212)
- 科学(230701)
- 基金(214809)
- 研究(212388)
- 家(185843)
- 国家(184287)
- 科学基金(160211)
- 社会(137838)
- 社会科(130994)
- 社会科学(130957)
- 基金项目(112809)
- 省(111579)
- 自然(102884)
- 自然科(100559)
- 自然科学(100531)
- 自然科学基金(98859)
- 教育(97325)
- 划(93449)
- 资助(88492)
- 编号(84907)
- 成果(69194)
- 部(65568)
- 重点(64921)
- 创(62348)
- 发(60897)
- 国家社会(58171)
- 创新(57820)
- 课题(57743)
- 教育部(56958)
- 制(56508)
- 期刊
- 济(213822)
- 经济(213822)
- 研究(135741)
- 中国(91103)
- 财(86913)
- 管理(69700)
- 农(67890)
- 学报(65173)
- 科学(61737)
- 融(55645)
- 金融(55645)
- 大学(50763)
- 学学(48185)
- 农业(45491)
- 技术(39952)
- 财经(39466)
- 教育(38390)
- 经济研究(34777)
- 经(33858)
- 业经(33813)
- 问题(27699)
- 业(26977)
- 财会(24004)
- 技术经济(23964)
- 贸(23692)
- 统计(22525)
- 会计(21855)
- 世界(21614)
- 理论(21260)
- 版(21132)
共检索到68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平祥 李宝伟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临 许薛璐 刘航
政府补贴是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选择性补贴,竞争性补贴对市场秩序的负面作用较小,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673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行业内的集中度越低,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竞争性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效率(TC)和规模改善效率(SEC)更容易得到竞争性补贴的正向贡献,而其对技术改善效率(TEC)为抑制作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临 许薛璐 刘航
政府补贴是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选择性补贴,竞争性补贴对市场秩序的负面作用较小,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673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行业内的集中度越低,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竞争性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效率(TC)和规模改善效率(SEC)更容易得到竞争性补贴的正向贡献,而其对技术改善效率(TEC)为抑制作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进一步深化产业政策实施手段的创新,注重竞争性普惠式的财税支持,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机制的过度干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日东 曹婧博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世平 李毅婷 韦庄禹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密切。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和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依存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2)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较大;(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或企业研发创新强度更高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会更强。基于此,要提升引进企业质量,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的高效率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完善多方合作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协议出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哈今华
以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上市公司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个资本要素与企业资本要素配置效应正相关。人力资本、财务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必需的资本要素。其中,技术资本是企业成长性的重要体现,企业要素资本的投入产出及其结构状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资产净利率与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资本要素配置效应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关键词:
资本配置 资本要素配置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哈今华
以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上市公司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个资本要素与企业资本要素配置效应正相关。人力资本、财务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必需的资本要素。其中,技术资本是企业成长性的重要体现,企业要素资本的投入产出及其结构状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资产净利率与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资本要素配置效应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资本要素配置效应正相关,总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资本的流动性越好,资本要素配置效应越高;净利润增长率与资本要素配置效应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发展能力好的企业中资本配置的效率也更高;资本要素配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与企业资本要素配置效应正相关。针对实证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企业的资本要素配置效应,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资本配置 资本要素配置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文章将2011—2020年数字金融数据与同期A股和新三板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了制造业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利息负担水平起到了中介效应,但负债融资水平和权益融资水平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提升国有、大型、非劳动密集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覃飞 陈亚会 徐长生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李桂英 吴金光
以45家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的流转税税负分别为0.018、0.0075,所得税税负分别为0.1951、0.2079,且所得税税负变化很异常。对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为正向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变动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资产负债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密度、净资产收益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盛明泉 汪顺 商玉萍
选取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索当前愈演愈烈的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负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为"脱实向虚"而非"产融相长",挤占实业投资以及抑制创新投入是其影响路径;在融资约束更低以及短视性更强的企业样本中,金融化行为的"脱实向虚"效应更加凸显;在企业金融化过程中,配置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结论为提振实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关键词:
金融化 全要素生产率 套利 融资约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硕 刘若鸿
本文基于收集的中国上市公司1991-2009年的财务数据,建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6个行业实证分析了所有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行业特征较为明显,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差异较大;部分行业依然有规模化发展的空间,但部分行业则必须注重专业化发展;同时,大部分行业流动资产的产出弹性远大于非流动资产的产出弹性。
关键词:
企业资产结构 生产经营 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阳阳
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研发补贴的作用效果更强;(2)研发补贴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补贴是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来实现的;(3)研发补贴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而生产补贴仅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激励作用;(4)研发补贴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强,而生产补贴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方式,进而提升补贴政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有偏技术进步、要素配置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
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质量特征研究——基于Benford法则
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比较研究——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金字塔控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与非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基于资源配置效率与平均生产率
制造业服务化、政府补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