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0)
2023(16361)
2022(13412)
2021(12387)
2020(10814)
2019(24752)
2018(24454)
2017(47711)
2016(25476)
2015(28295)
2014(28209)
2013(27951)
2012(25468)
2011(22546)
2010(22731)
2009(21745)
2008(21190)
2007(19068)
2006(16168)
2005(14788)
作者
(72011)
(60325)
(60017)
(57239)
(38496)
(29057)
(27533)
(23379)
(22896)
(21583)
(20410)
(20385)
(19247)
(18886)
(18751)
(18732)
(18112)
(17919)
(17646)
(17278)
(14802)
(14765)
(14730)
(13846)
(13584)
(13568)
(13567)
(13323)
(12152)
(11996)
学科
(110459)
经济(110345)
(101033)
(91172)
企业(91172)
管理(87488)
方法(54335)
数学(45238)
数学方法(44741)
(36939)
业经(32835)
(32691)
中国(28962)
(28904)
金融(28901)
(28116)
财务(28062)
财务管理(28018)
(27161)
银行(27135)
企业财务(26745)
(26042)
(25551)
农业(23370)
技术(21032)
地方(19590)
理论(19438)
(19032)
贸易(19020)
(18533)
机构
学院(365727)
大学(360141)
(154778)
经济(151779)
管理(148143)
理学(127624)
理学院(126428)
管理学(124433)
管理学院(123762)
研究(111783)
中国(94098)
(74829)
(73386)
科学(66457)
(62106)
财经(60091)
(55576)
中心(55160)
(54661)
(54564)
业大(53233)
研究所(50078)
农业(48920)
经济学(47749)
北京(45254)
财经大学(44667)
(43836)
经济学院(43439)
商学(41411)
商学院(41065)
基金
项目(240946)
科学(191862)
基金(178169)
研究(174383)
(153958)
国家(152626)
科学基金(133767)
社会(112618)
社会科(107113)
社会科学(107084)
(94918)
基金项目(94536)
自然(87755)
自然科(85775)
自然科学(85751)
自然科学基金(84302)
教育(80258)
(78489)
资助(73187)
编号(69571)
成果(54635)
(53887)
重点(53771)
(52894)
(50951)
创新(48821)
(47543)
科研(46972)
国家社会(46907)
课题(46761)
期刊
(166037)
经济(166037)
研究(101034)
中国(65028)
(63836)
管理(57891)
(56778)
学报(52625)
科学(50311)
(47125)
金融(47125)
大学(40902)
学学(39347)
农业(37814)
技术(33859)
财经(30767)
业经(28720)
教育(28022)
(26412)
经济研究(26088)
(22396)
问题(22016)
技术经济(20523)
财会(19849)
统计(18383)
(17302)
现代(17254)
理论(17254)
商业(17139)
(17073)
共检索到534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伟  綦好东  赵璨  
本文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的争论为切入点,采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异质性股东参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股东参股降低了国有企业金融化,并且在代理成本高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国有股东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并且在融资约束低的样本组中更显著。这说明,国有企业金融化表现为“替代性动机”,民营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预防性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民营企业主要提高了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而民营股东参股国有企业主要降低了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同时,异质性股东参股引发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变化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为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栾甫贵  梁日新  赵康乐  
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中小股东网络监督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网络监督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发挥了“治理效应”。这一治理作用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增加监管问询以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负面网络舆论较多、散户投资者较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时,中小股东网络监督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中小股东网络监督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为完善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相小红  
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金融资产配置可以起到流动性补充作用,基于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融资约束程度高、非国有企业中,多个大股东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提高了金融资产持有,最终改善了企业的投资效率,说明多个大股东治理下的金融资产持有能够对企业产生积极的价值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娜  胡淑涵  马亚民  
基于2007—2021年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景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会显著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且质押比例越大,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越高;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动机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后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是出于资本套利动机;机制检验发现股权质押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信息透明度增加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低市场竞争程度和高股权集中度企业中,股权质押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提升作用较显著,此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仍能有效发挥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引导企业“脱虚返实”和完善大股东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江花  万其龙  郭永芹  
文章基于A股实体企业2007—2019年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生产效率呈倒U型关系;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则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挤出实体投资和研发投资抑制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汪雪瑶  
家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影响着整个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真实数据,从家庭结构、金融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财富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家庭的异质性,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异质性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盈利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其中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家庭进入金融市场,配置较多金融产品并获得盈利,金融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盈利水平,健康状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慧慧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短期金融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二者配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强化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企业会增加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同时,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投机逐利性动机被抑制,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减少。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现金流波动性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大数据税收征管实施的条件下,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和金融资产配置总额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而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金朵  蔡曦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来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分类上来看,保险持股和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呈现负向相关关系,信托持股对金融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通过机制分析发现,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渠道实现。这为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能更好对接金融与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金朵  蔡曦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来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分类上来看,保险持股和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呈现负向相关关系,信托持股对金融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通过机制分析发现,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渠道实现。这为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能更好对接金融与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戴静  杨筝  刘贯春  
本文利用市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衡量银行业竞争,匹配至2009—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母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异质性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加剧条件下,企业降低短期金融配置,持有金融资产的“蓄水池效应”弱化;同时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持有金融资产的“替代品效应”提高,且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进一步机制检验显示,银行业竞争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融资约束改善程度是企业金融配置结构异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贤云  
从企业融资结构角度,对工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储备、风险规避及资本逐利均是工业企业金融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都会引起工业企业金融化,且外源融资引起工业企业金融化的敏感性与显著性均高于内源融资;工业企业内外源融资金融化的内在驱动机制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内源融资金融化主要是出于预防性储备动机,而外源融资金融化主要是出于风险规避动机和资本逐利动机。基于此,建议从健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风险观念、把控企业融资途径、加强企业资金投向监督四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防止过度金融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倪娟  
货币政策能够对实体企业投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引入货币政策和数字金融因素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异质性及数字金融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防性储蓄”和“投资替代”是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动机。不同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融资约束较小企业会表现出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增加金融资产投资,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明显,更倾向于增加经营资产投资;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不同融资约束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表现则相反。无论是在宽松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下,“投资替代”都较为明显,但紧缩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强该动机。数字金融强化了不同货币政策对“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使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以及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在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进一步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但数字金融只是强化了宽松货币政策对“投资替代”动机的影响,却抑制了紧缩货币政策对该动机的影响。本文研究为提高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尹夏楠  
文章以2008-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指标,剖析了国有产权背景下基于异质性创新动机高管权力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但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且更多表现为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高管权力对策略性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控制的企业更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平祥  李宝伟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思齐  冯宇佳  
高质量发展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的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绿色实用新型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在绿色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而民营企业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则在两职合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的绿色创新均能帮助其获得政府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通过策略性的绿色创新获取更多政府补贴。研究结论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