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6)
- 2023(14475)
- 2022(11439)
- 2021(10333)
- 2020(8672)
- 2019(19077)
- 2018(18710)
- 2017(36570)
- 2016(19560)
- 2015(21418)
- 2014(20962)
- 2013(20779)
- 2012(18759)
- 2011(16450)
- 2010(16566)
- 2009(15959)
- 2008(15237)
- 2007(13759)
- 2006(12039)
- 2005(11125)
- 学科
- 济(89537)
- 经济(89436)
- 业(88021)
- 企(79884)
- 企业(79884)
- 管理(70807)
- 方法(41854)
- 数学(33708)
- 数学方法(33577)
- 业经(31046)
- 财(30582)
- 农(28483)
- 融(27548)
- 金融(27548)
- 中国(27477)
- 银(25115)
- 银行(25080)
- 行(24183)
- 务(23339)
- 财务(23313)
- 财务管理(23286)
- 企业财务(22244)
- 农业(21298)
- 制(20515)
- 技术(17746)
- 地方(16795)
- 贸(16226)
- 贸易(16213)
- 易(15800)
- 体(15409)
- 机构
- 学院(280603)
- 大学(274101)
- 济(124562)
- 经济(122546)
- 管理(113812)
- 理学(98375)
- 理学院(97513)
- 管理学(96352)
- 管理学院(95861)
- 研究(86127)
- 中国(75497)
- 财(60001)
- 京(55185)
- 农(51109)
- 科学(49430)
- 财经(48153)
- 经(43965)
- 所(42412)
- 中心(41841)
- 江(41817)
- 业大(41665)
- 农业(40345)
- 经济学(39313)
- 研究所(38141)
- 经济学院(35969)
- 财经大学(35843)
- 商学(33966)
- 北京(33851)
- 商学院(33678)
- 州(33529)
- 基金
- 项目(185044)
- 科学(148009)
- 基金(138181)
- 研究(133356)
- 家(119970)
- 国家(118872)
- 科学基金(104232)
- 社会(89890)
- 社会科(85630)
- 社会科学(85606)
- 基金项目(73566)
- 省(72928)
- 自然(66852)
- 自然科(65406)
- 自然科学(65389)
- 自然科学基金(64348)
- 教育(59941)
- 划(59646)
- 资助(55510)
- 编号(51483)
- 创(42237)
- 业(41724)
- 重点(41330)
- 部(41056)
- 发(40105)
- 成果(39559)
- 创新(38693)
- 国家社会(38175)
- 教育部(35900)
- 人文(35788)
- 期刊
- 济(134359)
- 经济(134359)
- 研究(79465)
- 中国(50383)
- 财(50111)
- 农(47772)
- 管理(45844)
- 融(42513)
- 金融(42513)
- 学报(41622)
- 科学(39087)
- 大学(32296)
- 农业(31545)
- 学学(31380)
- 财经(25337)
- 业经(24197)
- 技术(23639)
- 经济研究(22138)
- 经(21700)
- 业(19179)
- 问题(18070)
- 教育(17775)
- 技术经济(16084)
- 商业(14795)
- 贸(14392)
- 财会(14266)
- 现代(13886)
- 世界(13472)
- 版(12863)
- 国际(12756)
共检索到414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歌骋 郭策
文章实证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上述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增加会推动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相较而言,国有企业金融化水平增加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促进效应更明显,而主业业绩较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增加反而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金融化 过度负债 投机效应 蓄水池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就业 实物资本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关键词:
《资管新规》 企业金融化 PSM-DID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平
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各种机制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规模而非比重上;金融资产渠道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房地产投资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创新规模;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企业创新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的研究表明,金融负债渠道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次之,中央国有企业不显著;金融资产和股东价值导向渠道没有表现出产权异质性。因此,可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严控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推进股票市场改革、探索更为多元和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措施4个方面不断提升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李雪 索碧晨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出现金融化趋势,甚至已经影响其主业发展,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主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可以通过资本支出影响企业主业发展,过度融资调节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资本支出的影响。门槛模型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存在债务担保能力的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国有非金融企业、小规模非金融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非金融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验证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有效提升企业主业发展的适度边界,为防范非金融企业过度金融化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丽丽 徐珊
本文利用2011—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尝试从实体投资这一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实体投资在这一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金融化通过"挤出"实体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发现,高融资约束下,由于资金受到限制,企业倾向于将实体投资转向金融投资,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而低融资约束下,企业融资渠道被拓宽且金融收益可以"反哺"实体经济,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正面效应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均负向调节金融化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化 融资约束 实体投资 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平
文章建立了包含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持有、债务水平以及股东价值导向在内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本积累效应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变量对企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水平和股东价值导向对资本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持有水平和负债比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应继续着力破解房地产虚拟资本化难题,扭转企业投资房地产对资本积累的负面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企业去杠杆攻坚战,实现企业债务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蓓 王璐璐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短期内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长期则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其中,短期内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通过提高企业经营收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长期通过挤出实体投资和减少企业创新投入抑制区域经济增长。本文研究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 区域经济增长 企业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虎
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宏观金融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方法。该文首先使用直接法、间接法、占比法等多种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估算,然后选取动态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估算结果表明,1991-2015年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率的数值和日本比较接近,比美国、德国的数值范围高出很多;(2)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和贷款利率水平对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可以起到抑制作用。该文最后,提出了政策含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虎
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宏观金融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方法。该文首先使用直接法、间接法、占比法等多种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估算,然后选取动态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估算结果表明,1991-2015年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率的数值和日本比较接近,比美国、德国的数值范围高出很多;(2)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和贷款利率水平对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可以起到抑制作用。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一丁 陈甜甜
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现金流风险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趋势和规模都存在抑制作用。分行业发现,现金流风险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更为显著。另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不同,高融资约束企业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结果为企业金融化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立夫 杜金岷
文章利用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数据,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价值影响效应与企业金融化水平有关,当企业金融化水平较低时,金融化对企业价值产生正面影响;当企业金融化水平过度时,金融化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表现为"倒U型"关系。特别的,将企业按照产权属性和行业属性进行分组,研究不同企业的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可以看出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也表现出异质性。另外,采用局部调整模型估算企业金融化的适度水平发现:企业金融化的适度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企业之间相差较大,会随着企业个体的差异及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对过度金融化治理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改善来治理企业过度金融化问题,促使企业金融化保持在适度水平上,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