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71)
- 2023(22985)
- 2022(19039)
- 2021(17610)
- 2020(14852)
- 2019(33622)
- 2018(33061)
- 2017(63006)
- 2016(34515)
- 2015(38385)
- 2014(38243)
- 2013(37978)
- 2012(34913)
- 2011(31232)
- 2010(31619)
- 2009(29873)
- 2008(29071)
- 2007(26252)
- 2006(23363)
- 2005(21195)
- 学科
- 济(151366)
- 经济(151189)
- 业(115681)
- 管理(111561)
- 企(101848)
- 企业(101848)
- 方法(61776)
- 数学(50682)
- 数学方法(50264)
- 财(49253)
- 中国(43011)
- 农(41094)
- 业经(39988)
- 地方(33034)
- 制(33021)
- 务(30658)
- 财务(30577)
- 融(30565)
- 金融(30557)
- 财务管理(30513)
- 学(29949)
- 银(29899)
- 银行(29824)
- 企业财务(29071)
- 行(28602)
- 农业(28576)
- 理论(26060)
- 技术(24765)
- 体(24753)
- 贸(24421)
- 机构
- 学院(491002)
- 大学(489195)
- 济(205502)
- 经济(201332)
- 管理(190514)
- 研究(166993)
- 理学(162980)
- 理学院(161220)
- 管理学(158665)
- 管理学院(157784)
- 中国(132402)
- 京(104365)
- 财(101720)
- 科学(101442)
- 农(85791)
- 所(85273)
- 财经(77972)
- 研究所(76771)
- 中心(75805)
- 江(74912)
- 业大(73448)
- 经(70803)
- 农业(67305)
- 北京(65879)
- 经济学(62914)
- 范(60366)
- 院(60014)
- 州(59738)
- 师范(59672)
- 财经大学(57617)
- 基金
- 项目(322226)
- 科学(252627)
- 研究(233649)
- 基金(233526)
- 家(204605)
- 国家(202826)
- 科学基金(173827)
- 社会(149064)
- 社会科(141316)
- 社会科学(141277)
- 省(126583)
- 基金项目(123108)
- 自然(112400)
- 自然科(109790)
- 自然科学(109760)
- 自然科学基金(107854)
- 教育(106386)
- 划(105556)
- 资助(95924)
- 编号(93608)
- 成果(76338)
- 重点(72483)
- 部(70486)
- 创(69484)
- 发(69111)
- 课题(65136)
- 创新(64476)
- 国家社会(61756)
- 科研(61119)
- 教育部(60421)
- 期刊
- 济(235039)
- 经济(235039)
- 研究(149634)
- 中国(101074)
- 财(84689)
- 学报(80096)
- 农(78882)
- 管理(76361)
- 科学(71508)
- 大学(60604)
- 学学(57634)
- 融(55396)
- 金融(55396)
- 农业(52895)
- 教育(49717)
- 技术(42590)
- 财经(40585)
- 经济研究(38072)
- 业经(37516)
- 经(34967)
- 业(30305)
- 问题(30138)
- 技术经济(25903)
- 版(23624)
- 科技(23160)
- 贸(23099)
- 现代(22864)
- 商业(22248)
- 理论(22175)
- 世界(22008)
共检索到753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旭原 张世兴 高雅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处理好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创新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与“企业金融化—人力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以及非四大审计的上市企业分组中上述抑制性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在首次提出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为合理引导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重振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企业金融化 财富创造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龙 詹惠蓉 文文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但该负面影响在企业所属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技术依存度、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盈余持续性效应、资金蓄水池效应与投融资期限错配效应在金融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盈余持续性与投融资期限错配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资金蓄水池则表现为遮掩效应。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缓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非金融企业 信贷供需 地区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一丁 陈甜甜
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现金流风险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趋势和规模都存在抑制作用。分行业发现,现金流风险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更为显著。另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不同,高融资约束企业现金流风险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结果为企业金融化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瑞华
本文以2017—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中亲清政商关系水平,探究地区亲清政商关系对当地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亲清政商关系水平更高的地区,企业财务柔性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亲”相比“清”发挥更大效能,亲清政商关系借助融资约束缓释机制正向影响财务柔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非国有、管理层持股更高时,亲清政商关系对财务柔性的正向作用更强烈;高污染企业在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时,财务柔性下降。最后,本文发现亲清政商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长期市场价值。研究揭示了亲清政商关系对财务柔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为建设亲清政商关系、促进企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亲清政商关系 财务柔性 融资约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解维敏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市场化进程是否促进了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本文的研究主题。笔者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我国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地区市场化程度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呈现正相关关系,市场化能够推动企业家创新精神。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地区市场化进程激励了企业家追求长期发展经济的动机。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企业家创新精神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凤霞 杨鸣
基于近年来制造业金融化现实背景,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金融化程度指标,研究金融化对制造业企业实物资本投资与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运用2015~2020年109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金融化对企业实物资本投资与研发投入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在金融资产流动性、企业产权与金融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微观角度为金融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建议,也为政府制定有关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经济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融资结构 正向效应 金融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融资结构 正向效应 金融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低市盈率、高竞争地位、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低盈余管理程度、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权力提高会加剧代理问题,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投资扩张,由此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大企业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在风险效应与资本效应双重约束下,企业将缩减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而降低金融化程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臣鑫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会计准则变革之一,对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本文以“A+H”股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会抑制企业投资替代动机下的金融化程度,这主要是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强化了对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目的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第二,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管理层薪酬激励较强、审计质量较高、短期利润动机较强、金融损益调整程度较大的企业中,新准则实施的上述影响更为显著;第三,新准则实施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增强了其预防性动机,这种影响在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 “脱虚向实”。为此,要进一步做好新准则的宣传辅导,引导企业对金融交易进行客观公允的确认与计量,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强化外部监督,防止企业利用新旧准则交替中的监管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等违规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科技发展如何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离职公告的财富效应——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能否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财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证据
利润表新增项目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权性质、独立董事机制与投资效率——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产权性质与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对股权资本成本影响研究——来自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及其市场反应——来自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