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81)
2023(21312)
2022(17390)
2021(15816)
2020(13408)
2019(29957)
2018(29424)
2017(56265)
2016(30045)
2015(33288)
2014(32890)
2013(32157)
2012(29104)
2011(25671)
2010(25889)
2009(24383)
2008(23200)
2007(20669)
2006(18243)
2005(16494)
作者
(85119)
(71006)
(70598)
(67045)
(44963)
(33779)
(32034)
(27663)
(27038)
(25067)
(24146)
(23607)
(22515)
(22437)
(21862)
(21856)
(21073)
(20521)
(20440)
(20295)
(17454)
(17407)
(17384)
(16292)
(16114)
(15785)
(15626)
(15430)
(14128)
(13994)
学科
(138365)
经济(138219)
(105137)
管理(99172)
(92973)
企业(92973)
方法(55529)
数学(45872)
数学方法(45405)
(39206)
业经(37505)
中国(37360)
(37283)
(30355)
金融(30348)
(29422)
地方(28954)
(28952)
银行(28902)
(27788)
(27579)
财务(27508)
财务管理(27459)
农业(26381)
企业财务(26179)
(23370)
(22896)
理论(21994)
技术(21765)
(21123)
机构
学院(423572)
大学(418124)
(184140)
经济(180709)
管理(166308)
理学(142826)
理学院(141447)
管理学(139148)
研究(138691)
管理学院(138398)
中国(113135)
(86129)
(86120)
科学(81526)
(72425)
(68630)
财经(68531)
中心(65838)
(63815)
(62235)
业大(62031)
研究所(61925)
经济学(57146)
农业(56779)
北京(53093)
经济学院(51338)
财经大学(50685)
(50430)
(50027)
(49507)
基金
项目(281399)
科学(223117)
基金(206913)
研究(203589)
(180499)
国家(178942)
科学基金(155331)
社会(133566)
社会科(126738)
社会科学(126703)
(110746)
基金项目(109144)
自然(99822)
自然科(97649)
自然科学(97622)
自然科学基金(95915)
教育(93234)
(91797)
资助(83496)
编号(80200)
成果(63799)
重点(63463)
(61865)
(60800)
(60693)
创新(56365)
国家社会(56259)
课题(55545)
科研(53915)
教育部(53689)
期刊
(207957)
经济(207957)
研究(122880)
中国(81988)
(70900)
管理(67406)
(67039)
学报(64603)
科学(59996)
(51217)
金融(51217)
大学(50232)
学学(48383)
农业(44686)
技术(38838)
教育(35951)
财经(35358)
经济研究(33967)
业经(33711)
(30574)
问题(26817)
(25326)
技术经济(23315)
(20498)
(20358)
统计(20116)
现代(19987)
世界(19804)
商业(19727)
财会(19560)
共检索到638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旭原   万琳   张世兴  
在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化行为是否会对环保投资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以2011—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环保投资呈负相关性,即金融化程度越高,则环保投资水平越低,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作为外部监督方式之一的媒体关注度和内部治理方式之一的股权制衡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债务融资成本是企业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化通过提高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挤出”环保投资。据此,不仅丰富了金融化与环保投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外部监管方与内部管理者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旭原   万琳   张世兴  
在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化行为是否会对环保投资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以2011—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环保投资呈负相关性,即金融化程度越高,则环保投资水平越低,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作为外部监督方式之一的媒体关注度和内部治理方式之一的股权制衡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债务融资成本是企业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化通过提高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挤出”环保投资。据此,不仅丰富了金融化与环保投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外部监管方与内部管理者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华飞  卢露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下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化率较高的倾向,对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和分布特征出发,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企业主体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过度金融化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合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业金融化治理实践,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多蕾  赵深圳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部分实体企业偏离主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企业在主营业务上的投资,可能会导致企业金融化。同时,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理性假设下的管理者代理行为和非理性假设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管理者的两类行为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同时,考察内部控制和分析师关注的内外部监督对管理者代理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期深化对企业金融化动因的认知,为实体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娟  
从不确定性视角研究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可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供新思路。采用DID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经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受企业所有制、生命周期、盈余管理和行业市盈率差异影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长期实体企业以及低盈余管理水平、低行业市盈率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维持经济政策稳定,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降低实体企业对非主营业务收益的依赖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数字金融推动实体企业增长的内驱机制与作用机理。采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未参股金融业的非金融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实体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良好外部环境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技术创新遏制了源于"借势取利"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并助推了企业增长;对于发展实力较弱且外部环境严苛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资本积累抑制了源于"蓄势谋远"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并助推了企业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刘建涵  谢沛林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日趋严峻,金融系统风险不断累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2009年一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了商业银行监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究金融监管政策能否发挥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加强商业银行监管显著降低了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该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测试了回归模型敏感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监管能够收窄企业金融-实体收益缺口,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其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互配合能够提升各自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明确了金融监管对微观企业的作用路径,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它的微观影响,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左静静  
以2010~2015年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影响,对于提高民企创新投资积极性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这一"挤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中被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科技行业特征能够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产业政策支持下,高科技行业特征会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而未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民企,高科技行业特征对金融化与民企创新投资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丽丽  郭方醇  谢获宝  
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依托各种金融化工具来调节投资收益的实现和利润的分布,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不管是在内涵还是计量上都忽视了利用金融化投资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基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广义的真实盈余管理中,实体企业利用金融化投资进行的盈余管理部分替代了传统的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此外,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并没有带来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而是促成了两者的互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晓莉   谭其宇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呈“倒U”型非线性影响;成本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是其重要路径;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所有权及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存在异质性影响。据此,提出强化“主动+被动”双向监管、充分考虑企业资本配置结构、针对性给予政策支持等建议。研究结论为深化平台经济金融化发展、加快实体企业“脱虚向实”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瑶  黄贤环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机制,对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择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够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治理效应",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生态环境越好,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越强;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对实体企业的治理效应,主要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系统与沟通实现。本文研究结论为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和过度金融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有助于从完善实体企业内控视角治理脱实向虚的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国柳  李小倩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松令  牛登云  刘亭立  王志华  
在实体企业金融类资产配置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下,企业金融化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已有成果多聚焦于宏观层面的诱因分析,尚缺乏研究从行为金融视角提供来自新兴市场的微观证据。为此,本文以非金融保险类、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和实证检验,刻画了行为金融视角下投资者情绪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造成的股票误定价会显著提升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而企业的股权融资依赖程度和管理者迎合程度会强化二者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作用关系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间及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拓展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机理研究,有助于识别市场情绪在实体企业金融类资产配置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监管层管理资本市场情绪、规范股权融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亦有助于实体企业和中小投资者合理规避投融资过程的风险和投机行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亚明  杨兰  
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金融严监管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进行基于企业金融化的中介效应渠道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严监管显著提高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且企业金融化行为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产权性质及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严监管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企业金融化的中介作用效果表现出异质性,具体体现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市场化较低水平环境中的企业更容易因金融化行为受到金融严监管政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异质性的存在是由金融活动收益水平较低的企业引起的,即金融活动收益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因金融化行为受到金融严监管政策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