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04)
2023(19648)
2022(16142)
2021(14760)
2020(12455)
2019(28072)
2018(27449)
2017(52751)
2016(28789)
2015(31849)
2014(31411)
2013(31269)
2012(28320)
2011(25190)
2010(25128)
2009(23678)
2008(22769)
2007(20294)
2006(17833)
2005(16024)
作者
(83828)
(69397)
(69009)
(65530)
(44196)
(33323)
(31209)
(27161)
(26530)
(24815)
(23619)
(23514)
(22024)
(22014)
(21432)
(21416)
(20724)
(20643)
(20031)
(19968)
(17470)
(17032)
(16982)
(15772)
(15596)
(15464)
(15443)
(15437)
(13827)
(13685)
学科
(118975)
经济(118839)
(104056)
管理(93715)
(92310)
企业(92310)
方法(54776)
数学(44770)
数学方法(44394)
(36509)
(35884)
业经(35822)
中国(35312)
(28789)
金融(28788)
(27256)
银行(27191)
(26657)
财务(26583)
财务管理(26546)
(26157)
农业(25648)
企业财务(25287)
(25254)
地方(23906)
技术(21718)
(21651)
理论(21537)
(21486)
贸易(21467)
机构
学院(408656)
大学(405908)
(166084)
管理(163680)
经济(162746)
理学(141538)
理学院(140080)
管理学(137865)
管理学院(137150)
研究(132533)
中国(105854)
(85918)
科学(81869)
(77654)
(73432)
(66393)
业大(63835)
财经(62692)
中心(61472)
研究所(60380)
(60217)
农业(57956)
(57131)
北京(53624)
经济学(50285)
(49228)
(48879)
师范(48660)
(47860)
财经大学(46673)
基金
项目(278020)
科学(218622)
基金(202629)
研究(200336)
(177547)
国家(175983)
科学基金(151801)
社会(127790)
社会科(121326)
社会科学(121295)
(109184)
基金项目(107720)
自然(99525)
自然科(97264)
自然科学(97238)
自然科学基金(95538)
教育(91135)
(91103)
资助(82959)
编号(80511)
成果(63683)
重点(62196)
(60577)
(59653)
(59272)
创新(55194)
课题(54975)
科研(53269)
国家社会(52905)
(52506)
期刊
(180098)
经济(180098)
研究(117619)
中国(75725)
(67607)
学报(67047)
管理(62742)
(61752)
科学(60042)
大学(50663)
学学(48295)
(47070)
金融(47070)
农业(45770)
教育(39117)
技术(34872)
财经(31455)
业经(31392)
经济研究(28640)
(26927)
(26025)
问题(23742)
技术经济(21136)
科技(19602)
(19502)
现代(19241)
商业(19045)
理论(19029)
财会(17776)
(17485)
共检索到598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利民  
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因导致企业业绩波动、会计稳健性和双重代理成本而降低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笔者基于投资替代理论,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Logit回归方法和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对其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检验结果证实: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因导致企业业绩波动加剧、会计稳健性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增加而降低了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检验企业业绩预告信息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结果证实:被强制披露业绩预告信息企业中,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对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降低,显著高于自愿披露业绩预告信息企业。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与其业绩预告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影响其业绩预告质量的机制,从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拓展了投资替代理论在企业金融化领域的应用,丰富了有关企业金融化和企业业绩预告方面的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科学投资决策以及实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威风  李思昊  吴玉宇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不仅影响投资者决策,也关系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公司"脱实向虚"而配置较多金融资产,金融化公司的经营模式、收益波动性以及风险管理将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业绩预告质量。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8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金融化会降低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披露的业绩预告属于强制性、坏消息情形以及上市公司曾出现违规事件时,公司金融化会提高业绩预告的质量;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受融资约束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越高,则业绩预告质量会越差。此外,本文还发现,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会改善金融化程度高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但机构投资者却没有类似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容成  黄盈莹  
在经济金融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大量国内上市非金融公司积极投资金融资产,企业的金融化问题亦日益凸显。文章以2003年~2017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静态以及动态两个维度的公司金融化衡量指标,对公司金融化经济后果进行检验,发现公司金融化程度加深尽管有利于金融资产收益水平,却有损实体资产利润率,最终伤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在金融化与总体收益率和实体收益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文章为研究金融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真  李茂林  朱林染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效应”和遗漏变量偏误等影响后仍然成立。银行金融科技不仅能通过促进银行信贷规模扩容、减少抵押贷款依赖有效弱化企业风险规避动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缩小实体与金融投资利差,从而弱化企业投资逐利动机。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底层数字技术类专利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重点影响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具有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引导企业资金回流促进实体经济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放  戴静  胡文佳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放大了金融风险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股价稳定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显著抑制了股价崩盘风险,且上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抑制非效率投资而非改善业绩的机制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以上检验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理,而且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加剧企业风险,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歌骋  郭策  
文章实证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上述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增加会推动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相较而言,国有企业金融化水平增加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促进效应更明显,而主业业绩较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增加反而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发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辽  林鑫涛  
文章从预防储备动机和资本套利动机两个方面阐释了金融化行为影响实体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融资约束影响金融化行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选择2007—2019年我国沪深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与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融资约束情景条件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动机差异及其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0.496 7%,即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行为并不必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并最终降低实体企业创新质量;从不同动机的分类回归结果看,实体企业出于预防储备动机抑或资本套利动机配置金融资产对创新质量的边际效应呈现出显著差异;此外,金融化行为对实体企业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会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下降而减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司美玲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合规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其违规行为越多。进一步考察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发现,相比短期金融资产,企业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对其违规行为的增加作用越大,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主要是由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推动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冼依婷  何威风  
以我国沪深两市2011—2020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管理层的应用数据能力、增强披露动力以及带来披露压力促进业绩预告质量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成长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此外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上市公司、注册地位于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的公司以及数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健   刘容秀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462家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金融渠道获利双重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无论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角度还是从企业金融渠道获利角度衡量企业金融化,均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融资约束、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融资约束、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在创新技术依赖程度、企业成长性、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方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广奇  崔西桃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中1 177家非金融企业2016—2021年共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财务柔性的总体影响和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的加深显著增强了企业的财务柔性,蓄水池效应明显,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差异较大,震荡期的影响最小(0.097),其次是成长期(0.102)、初始期(0.122),成熟期较大(0.137),衰退期的影响最大(0.262),约成熟期的两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存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门槛效应。债权融资为双门槛,呈现出倒U型关系,随着债权融资增高,促进作用逐渐转变为削弱作用。股权融资为单门槛,跨过门槛值后,金融化对财务柔性的促进作用增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笃池  贺玉平  王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以2008-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法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测度了经营性业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构建了滞后一到三期的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在总量和增量上对实体企业经营性业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国企与非国企中都存在。具体而言,金融化程度造成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且对国企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提升金融资产投资强度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