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9)
2023(16205)
2022(12875)
2021(11463)
2020(9555)
2019(21088)
2018(20600)
2017(39492)
2016(21183)
2015(23259)
2014(23067)
2013(22708)
2012(20565)
2011(18464)
2010(18959)
2009(18047)
2008(17126)
2007(15583)
2006(14112)
2005(13154)
作者
(62313)
(51921)
(51914)
(49000)
(33025)
(24817)
(23288)
(20065)
(19792)
(18434)
(18032)
(17076)
(16708)
(16687)
(16168)
(15886)
(15368)
(15051)
(15032)
(14872)
(13035)
(12847)
(12745)
(11860)
(11752)
(11604)
(11440)
(11427)
(10257)
(10252)
学科
(112137)
经济(112029)
(86900)
(78234)
企业(78234)
管理(73666)
方法(40052)
业经(33889)
数学(31461)
数学方法(31310)
中国(30947)
(30207)
(29527)
(27248)
金融(27248)
地方(25301)
(25106)
银行(25060)
(24269)
农业(22541)
(22269)
(21650)
财务(21615)
财务管理(21595)
企业财务(20552)
技术(18437)
(17457)
(17004)
理论(16974)
(16886)
机构
学院(311338)
大学(304024)
(143586)
经济(141192)
管理(119581)
研究(104810)
理学(102369)
理学院(101347)
管理学(100000)
管理学院(99444)
中国(86701)
(64358)
(62480)
科学(61281)
(57718)
(53329)
财经(51423)
中心(48338)
研究所(48147)
(47821)
(46689)
业大(46453)
经济学(45517)
农业(45345)
经济学院(40948)
北京(38791)
财经大学(37831)
(37707)
(36662)
商学(35086)
基金
项目(200298)
科学(158917)
基金(147333)
研究(143972)
(128802)
国家(127611)
科学基金(110326)
社会(96771)
社会科(91996)
社会科学(91970)
(79679)
基金项目(77881)
自然(69773)
自然科(68241)
自然科学(68220)
自然科学基金(67107)
(65019)
教育(64124)
资助(58778)
编号(55448)
重点(45406)
(45385)
(44923)
(43485)
(43446)
成果(43296)
创新(41306)
国家社会(41041)
课题(38543)
科研(37825)
期刊
(167158)
经济(167158)
研究(92876)
中国(59768)
(54505)
(52914)
管理(50270)
学报(48009)
科学(44838)
(41944)
金融(41944)
大学(36766)
农业(36190)
学学(35620)
经济研究(27737)
技术(27447)
财经(27431)
业经(27348)
(23863)
教育(22119)
问题(21544)
(21362)
技术经济(18911)
(16480)
世界(16459)
商业(15856)
现代(15658)
国际(15036)
(14162)
经济管理(14160)
共检索到477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丹红  张敏  
伴随着我国产能过剩局面的形成,实体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呈现出消极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之余将金融化作为企业的投资策略之一。但是,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更是社会获得长远发展的保证。实体企业适度的金融化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业绩提升,但是过度金融化对企业、社会来讲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基于企业金融化对整体金融环境以及实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影响因素与动机以及企业金融化产生的经济后果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新途  朱容成  黄盈莹  
经济金融化大背景下,企业金融化问题已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金融化现状,探讨了影响金融化的外部因素以及金融化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较高;宏观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繁荣会促进企业投资和持有金融资产,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则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公司金融化程度加深有损实体资产利润率,最终伤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且资产专用性在金融化与实体收益率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资产配置和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小林  魏学强  
随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频发,企业捐赠行为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表明,企业可能基于外部补偿性、减少政府管制、管理者机会主义和广告宣传等动机进行捐赠。虽然企业捐赠动机不同,但是否捐赠、捐赠多少还受到企业规模、企业业绩、管理者价值观、企业避税和政治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捐赠的企业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传递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广告效应,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静  孟宪忠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组织健康问题。在梳理企业组织健康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组织健康内涵,归纳企业组织健康因素,指出影响组织健康的前因变量以及后果变量。企业组织健康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有状态观、过程观、融合状态和过程观。企业组织健康因素主要有组织能力、领导力、管控、动力、效率、创新、愿景、组织作风、社会和谐、企业精神等。企业组织健康的前因变量有很多,它们可以分层级: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和外部环境层面。组织健康的后果变量主要是企业绩效、竞争优势、企业寿命、组织压力、组织承诺、战略执行力、员工行为等。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詹雷  郑琦  
风险承担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全面梳理了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已有文献,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黎  魏文君  
文章选取2011—2020年A股非金融业企业为样本,对高管薪酬差距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以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能够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强财务柔性、高团队稳定性、高分析师关注以及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组中,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高管薪酬差距能够降低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水平以及约束管理层短视行为,进而对企业金融化水平起到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强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韦程  邢立全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逐渐深入。通过梳理了国外机构和学者对于普惠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内涵、度量和经济后果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内涵方面,阐述了普惠金融的来源、定义和特征;在度量方面,从供求关系角度阐述了渗透性、使用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对于普惠金融的衡量;在经济后果方面,主要研究了普惠金融对于金融稳定性、监管机构、银行以及客户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小林  
环境审计是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法律诉讼损失、利益相关者压力、媒体监督和公共压力是企业自愿开展环境审计的直接驱动力量,通过自愿开展环境审计,企业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形象,改善环境管理绩效,降低环保违规风险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宝  黄寿昌  
本文在明确定义在职消费经济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在职消费的经验估计模型。借助这一经验模型,本文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的相对水平做出估计,并以此为基础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的决定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做出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动机的激励因素主要有管理层现金薪酬水平、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以及公司规模,在职消费的地域性激励以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仅得到有限证据的支持,最优雇佣契约理论则没有得到支持;此外,资本市场能够及时识别在职消费的事前非效率。同时,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职消费还存在着事后的低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瀛  张士强  
基于传统的税收筹划理论和现代有效税收理论的两种观点,企业避税是否有利于企业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企业避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管理层成本收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避税的因素,然后梳理了企业避税在代理成本、融资成本和成本收益三种视角下的作用路径,并重点阐述了企业避税对现金持有价值、企业价值、非效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给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长虹  彭丁  
本文以香港联交所99家H股公司为经验数据,旨在考察中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与境内回归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全文基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并多被政府终极所有的控制结构特点为研究起点,以控股股东和最终控制人分别作为公司层面和国家层面解释此双重上市的动因。研究发现,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双重上市显著负相关,而政府控制的公司与双重上市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绩效、财务杠杆和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内双重上市后其经营业绩与上市之前相比显著下滑。本文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支持公司赴法律环境更好、监管约束更严的境外市场上市是一种治理动机,但政府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冯俊新  
企业间货款拖欠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间的货款拖欠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于企业自身特征的差异,同时也与外部制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间的货款拖欠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理解中国企业间货款拖欠的行为特征和动因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直接经验证据。本文进一步发现,中国本土企业间的货款拖欠会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抑制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这个结果证明,中国企业间货款拖欠已经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因素。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间的货款拖欠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中国企业间普遍存在的货款拖欠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和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妍  陈辉  莫志锴  
近两年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越来越多的已做市企业选择由做市转让转回协议转让。文章从我国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挂牌企业退出做市转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是否有IPO计划会显著影响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退出做市倾向,拟IPO企业的退出做市倾向显著更强。这个结论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的股票流动性并不是挂牌企业退出做市的主要影响因素。退出做市对拟IPO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没有IPO计划的企业股票流动性则在退出做市后显著上升,这两类企业在退出做市日前后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平均累积超常收益率。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新三板市场的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成民  陆光雯  
度量方法、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是民营企业政治关系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能够整合这三个方面并阐释政治关系对于制度质量和制度变迁的意义。在度量方法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的度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多采用静态的、虚拟变量度量,动态的、连续变量度量有待充实和完善。在经济后果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主要以公司为评价对象,相对缺乏对政治关系影响实现路径的辨析。在影响因素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企业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可能改变整体制度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