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9)
- 2023(16705)
- 2022(13359)
- 2021(12191)
- 2020(10206)
- 2019(22581)
- 2018(22198)
- 2017(42842)
- 2016(23056)
- 2015(25158)
- 2014(24854)
- 2013(24213)
- 2012(21931)
- 2011(19153)
- 2010(19867)
- 2009(19170)
- 2008(18331)
- 2007(16402)
- 2006(14737)
- 2005(13743)
- 学科
- 业(94867)
- 济(93116)
- 经济(92994)
- 企(83550)
- 企业(83550)
- 管理(78781)
- 方法(39026)
- 中国(33139)
- 财(32882)
- 业经(32496)
- 农(31751)
- 数学(30120)
- 数学方法(29878)
- 融(29063)
- 金融(29063)
- 银(28245)
- 银行(28210)
- 行(27168)
- 制(24885)
- 务(23929)
- 财务(23890)
- 财务管理(23816)
- 农业(22854)
- 企业财务(22640)
- 策(19548)
- 技术(19222)
- 地方(18309)
- 贸(18163)
- 贸易(18143)
- 易(17733)
- 机构
- 学院(320422)
- 大学(312614)
- 济(138633)
- 经济(135991)
- 管理(128249)
- 理学(109244)
- 理学院(108272)
- 管理学(106850)
- 管理学院(106283)
- 研究(101404)
- 中国(90705)
- 财(70815)
- 京(64944)
- 科学(57961)
- 农(56283)
- 财经(55207)
- 所(50432)
- 经(50245)
- 江(50173)
- 中心(49225)
- 业大(45634)
- 研究所(44682)
- 农业(44065)
- 经济学(42436)
- 财经大学(40904)
- 北京(40026)
- 州(39694)
- 经济学院(38448)
- 商学(37248)
- 商学院(36906)
- 基金
- 项目(206107)
- 科学(164093)
- 基金(152000)
- 研究(151126)
- 家(131643)
- 国家(130373)
- 科学基金(113878)
- 社会(99586)
- 社会科(94591)
- 社会科学(94563)
- 省(81341)
- 基金项目(79963)
- 自然(73073)
- 自然科(71461)
- 自然科学(71443)
- 自然科学基金(70267)
- 教育(67921)
- 划(66812)
- 资助(61646)
- 编号(60052)
- 成果(47610)
- 创(46176)
- 重点(46104)
- 部(45388)
- 发(44671)
- 业(43978)
- 创新(42437)
- 国家社会(41445)
- 课题(41350)
- 制(40062)
- 期刊
- 济(156580)
- 经济(156580)
- 研究(98814)
- 中国(68182)
- 财(58609)
- 农(53097)
- 管理(51550)
- 融(50391)
- 金融(50391)
- 学报(45123)
- 科学(42927)
- 大学(35214)
- 农业(34990)
- 学学(33893)
- 财经(27721)
- 业经(27445)
- 技术(27001)
- 经济研究(25665)
- 教育(25322)
- 经(23742)
- 业(20665)
- 问题(19895)
- 财会(17332)
- 技术经济(17229)
- 贸(16509)
- 会计(16178)
- 现代(15978)
- 商业(15429)
- 国际(15187)
- 世界(15030)
共检索到49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洪锋 刘嫦
企业金融化作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对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关于企业金融化是否会影响审计师风险决策的研究尚付阙如。基于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收费也越高,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说明审计师能够充分识别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未来可能承担的风险和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企业更显著,而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上述企业并无明显差异,表明企业金融化增加了公司的业务复杂度和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审计师在审计收费方面不会因为客户的产权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而区别对待。研究结果既拓展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也为当下从审计视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一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冠平 谢湘华
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旨在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内在机理提供证据。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审计师的风险决策,表现为审计费用显著降低。从影响渠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代理动机和企业违约风险等机制,改变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进而影响审计师的风险决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缓解作用在低管理层年龄、低管理层持股和弱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组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柳狄 孙志娟
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语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管理层语调越积极时,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越低;基于储蓄性动机的检验发现,当管理层语调越积极时,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越充沛,进而弱化了企业金融化的储蓄动机,降低了企业金融资产的持有水平。同时,基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差异检验发现,当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程度时,管理层的积极语调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检验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的积极语调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留闯 李彬
以2000—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客户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收费越高,但和审计师变更没有显著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纵向上,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审计费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更敏感;在横向上,审计收费策略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策略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瑛玫 焦婉茹 杨忠海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影响企业业绩,也给审计师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审计师的审计投入越多,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但审计师越不倾向于发表非标审计意见。进一步研究验证了被审计单位的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在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决策中起到的传导作用;审计环境、主体和客体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存在差异化影响;审计师应对数字化转型也可能采用风险规避决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娇娇 张雪梅 范玉玲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提升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的知识溢出效应可降低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助益企业获得供应链资源来提升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受供应商/客户重要性、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扩展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因素与共享审计师经济后果研究文献,有助于深入认识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作用,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强化供应链审计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杜勇 何硕颖 陈建英
当前"脱实向虚"经济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微观主体层面表现为许多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文章研究了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的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审计定价越高,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考察后发现,在由高审计质量事务所审计时及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且金融资产种类越复杂,审计定价越高。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正向影响公司的代理成本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复杂性,提高了审计费用。文章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审计定价决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审计定价 代理成本 审计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小凤 唐红 王善平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琼琼
本文选择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审计费用、审计意见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和主营业务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强度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强度都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同时更强的社会责任履行伴随着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使审计师产生“利好”的审计决策。但是,随着企业主营绩效变差,高绩效压力下的企业管理层实施社会责任的动机发生转变,审计风险上升带来审计费用和不利审计意见概率增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肖燕 严谋春
文章从企业绿色投资视角,探讨企业金融化决策对绿色投资的影响。通过OLS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其绿色投资水平越低,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外部政策压力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削弱了金融化对绿色投资的抑制作用。基于外部声誉压力检验发现,更高的媒体关注也会削弱金融化对绿色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会挤出企业的绿色投资,同时外部政策引导和声誉关注会影响企业绿色投资。文章从绿色投资角度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相关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蕾 田祥宇 柳晓倩
基于我国防范化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选取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信息披露提升了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信息披露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代理成本加剧了企业金融化。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以及企业所处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碳排放信息披露主要提高了长期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表现为“投机获利”动机。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信息披露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在非高碳排放行业、自愿形式披露以及管理层短视行为较严重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应当完善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薪酬激励机制,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相关的法治化建设,引导企业管理层坚定绿色发展信念,立足长远,聚焦主业经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耀友福
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技术型审计师指派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更可能向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配置具有信息技术专有知识的审计师,并且更加注重技术型审计师的执业经验。经过内生性处理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亦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审计师配置的积极影响在风险较高和信息需求较大的数字化企业中更明显;同时从事务所内部层级来看,总所更具有向数字化企业配置技术型审计师的比较优势。此外,数字化转型下的技术型审计师配置决策在同行业和同一企业集团中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从技术型审计师层面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审计市场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的新证据,对数字化治理新格局下事务所人力资本的数字素养培育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玉 刘鑫 任鹏
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提高代理成本,且主要是通过挤占实业投资和加剧企业风险的内在机制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治理要素中,股权集中度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U型调节作用,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代理成本增加,管理层持股未能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代理成本提高形成有效的治理效应。研究有助于理解实体企业金融化背后的代理问题及治理机制,为指导实体企业金融化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立光 张婷婷 贺康
融资活动对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环境的好坏。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预测的角度出发,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信息环境。结果表明,金融化恶化了实体企业的信息环境,即金融化增加了分析师预测误差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减少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更强的分析师能力可以缓解金融化对分析师预测的不利影响,而较大的经营压力则会加剧金融化的负面影响。传导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增加盈余波动性、降低盈余持续性和降低会计稳健性对分析师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最后,金融化带来的信息环境恶化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对实体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微观的企业信息环境角度出发揭示了企业金融化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金融化 信息环境 分析师预测 融资成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惠丽丽 谢获宝 胡华夏
结合我国实体企业"产融结合"和"脱实向虚"共存的现状,验证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导致审计定价提升。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配置使得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增加,行业内特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积累促使行业专长较强的注册会计师更加倾向于借助提高审计定价来获取投入补偿。同时,在一般状态下,金融资产配置形成的风险机制对审计定价缺乏调整能力。具体表现为,当被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较低时,注册会计师倾向于通过提升审计定价实现风险补偿;伴随被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增加,审计定价中的风险补偿部分逐渐消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产收益较强的波动性和较差的持续性特征导致企业整体业绩波动形成的风险并未在审计定价中完全体现,审计师对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客户投资金融资产形成的风险存在认知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