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2)
- 2023(14830)
- 2022(11752)
- 2021(10857)
- 2020(8954)
- 2019(19780)
- 2018(19531)
- 2017(38302)
- 2016(20224)
- 2015(22365)
- 2014(21835)
- 2013(21275)
- 2012(19186)
- 2011(17004)
- 2010(17493)
- 2009(16895)
- 2008(16338)
- 2007(15035)
- 2006(13588)
- 2005(12638)
- 学科
- 业(89363)
- 济(85761)
- 经济(85664)
- 企(81869)
- 企业(81869)
- 管理(75392)
- 方法(33085)
- 业经(32206)
- 中国(29785)
- 财(29270)
- 农(28772)
- 融(27736)
- 金融(27736)
- 银(26165)
- 银行(26153)
- 行(25377)
- 数学(24648)
- 数学方法(24413)
- 制(22098)
- 务(21477)
- 财务(21438)
- 财务管理(21417)
- 技术(21007)
- 农业(20694)
- 企业财务(20310)
- 策(19206)
- 理论(17864)
- 地方(17861)
- 贸(16282)
- 贸易(16264)
- 机构
- 学院(281959)
- 大学(273612)
- 济(126041)
- 经济(123623)
- 管理(115027)
- 理学(97355)
- 理学院(96476)
- 管理学(95257)
- 管理学院(94722)
- 研究(88448)
- 中国(79212)
- 财(62455)
- 京(56038)
- 财经(48009)
- 科学(47187)
- 江(44912)
- 经(43518)
- 中心(43018)
- 所(42504)
- 农(41256)
- 经济学(38416)
- 研究所(37398)
- 州(36095)
- 财经大学(35310)
- 北京(35262)
- 业大(34987)
- 经济学院(34613)
- 商学(33582)
- 商学院(33261)
- 范(31908)
- 基金
- 项目(174721)
- 科学(141462)
- 研究(135221)
- 基金(128167)
- 家(107688)
- 国家(106612)
- 科学基金(95336)
- 社会(89446)
- 社会科(84990)
- 社会科学(84973)
- 省(70179)
- 基金项目(66794)
- 教育(61144)
- 自然(58332)
- 自然科(57136)
- 自然科学(57126)
- 自然科学基金(56231)
- 划(56066)
- 编号(54825)
- 资助(51372)
- 成果(44278)
- 创(43023)
- 创新(39160)
- 发(39108)
- 部(38666)
- 重点(38592)
- 业(38228)
- 课题(37967)
- 国家社会(36815)
- 制(36120)
- 期刊
- 济(147437)
- 经济(147437)
- 研究(89770)
- 中国(60526)
- 财(51811)
- 管理(51313)
- 融(47477)
- 金融(47477)
- 农(40437)
- 科学(33712)
- 学报(31213)
- 教育(28449)
- 技术(27244)
- 农业(26762)
- 业经(26231)
- 大学(26006)
- 财经(24811)
- 学学(24643)
- 经济研究(23731)
- 经(21473)
- 问题(18381)
- 技术经济(16761)
- 业(16354)
- 贸(15703)
- 现代(15240)
- 国际(14572)
- 商业(14436)
- 世界(14090)
- 财会(13920)
- 科技(13225)
共检索到449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张欢欢
选取2009—2018年中国2319家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从金融资产持有与金融渠道获利双重视角,对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与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企业通过金融资产持有与金融渠道获利双重路径实现金融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作用促使企业“脱实向虚”,降低无形资产研发创新投入,从而抑制企业创新。(2)金融资产持有下的企业金融化对具有高股权集中度、高资产负债率、高成长性等微观特征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金融渠道获利下的企业金融化仅对具有高股权集中度、高资产负债率、低成长性等微观特征企业创新存在抑制作用。(3)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抑制企业创新中的中介作用显著。相对于企业从金融渠道获利,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抑制企业创新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明显。相对于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在非国有企业金融化抑制企业创新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明显。(4)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抑制企业创新中具有调节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剧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企业金融化抑制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中,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部分对冲了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文质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企业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全球价值链嵌入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所在。运用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货币政策与企业创新间呈现倒“U”型关系;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经由融资约束路径传导,即融资约束在货币政策负向影响企业创新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与大规模企业,货币政策对非国有与中小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合理调整货币政策、提升融资约束缓解效能、差异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能力,以发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激励作用,弱化融资约束的抑制效应,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传文 黄节根
本文在详细分析货币政策对融资约束影响的传导机制以及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改进的FHP方法构建了融资约束指数,并利用中国沪深A股2007—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紧缩型货币政策使得企业的投资依赖内部现金流的程度增加;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投资和企业价值的积累;高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负向冲击比低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正向冲击更大,高融资约束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冲击和低融资约束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冲击几乎一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企业投资 FHP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喻坤 邹楚沅
已有文献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文章则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和传导渠道。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投资产生冲击。进一步,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冲击显著大于对国有企业的冲击,反映民营企业更容易受到外部融资约束。因此,纠正信贷市场扭曲,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对于推进民营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惠蓉 赵小克
创新是推动产业模式变化和升级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2015—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适度金融化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制造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欣晔 冯永琦
实体企业融资受企业自身融资约束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实体企业微观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融资的影响,并分析了融资约束对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融资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融资具有显著影响,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实体企业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规模,对股权融资规模的提升作用更强。从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来看,实体企业融资约束越强,货币政策对其股票与信贷融资规模的提升作用越强。相对大型和国有实体企业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小型和民营实体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丰富了实体企业融资理论,为进一步优化不同类型实体企业的融资结构、推动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帆
文章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为研究样本,探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区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激励政策依然发现两者均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是否属于高科技行业进行检验,发现财税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提升在高科技行业中更显著;同时,在区分企业融资约束差异后,发现在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齐杨 江雯倩 王浩宇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的手段,对宏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融资环境、经营策略也会因货币政策的实施而改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融资及绩效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GLS回归和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融资和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式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融资约束 企业 绩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雁春
以1996~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和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低于非融资约束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非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大于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对货币供应的增加更为敏感;非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对利率的升高更为敏感。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欧阳志刚 薛龙
采用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而且相对于国有中小企业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当货币政策宽松时,面临高投资机会和低投资机会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缩小国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今后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应根据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特征,更多的采取"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以期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用,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和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中小企业 投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齐杨 江雯倩 王浩宇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的手段,对宏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融资环境、经营策略也会因货币政策的实施而改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融资及绩效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GLS回归和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融资和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式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微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融资约束 企业 绩效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素坤 燕玲
货币政策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一直广受关注,采用上市公司2007—2019年数据,构建货币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行为的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在其中起到中介效应。其作用机制在于,货币政策会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而较高的股权融资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行为,该作用机制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并且不因创新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货币政策会产生较低的债务融资,而较低的关系型债务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上述作用机制对于探索式创新而言更为显著,且不因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志忠 谢军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郝晋豪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探究企业金融化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对金融化与经营风险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金融化程度提升使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加剧,且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扩大,这一作用逐渐增强。对样本时期进行划分,采用金融收益作为金融化指标,得到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企业金融化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化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强化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者受监督程度较低、财务环境较差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阻碍未来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研究使用动态指标衡量金融化,并结合货币政策视角,为避免“脱实向虚”引起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 经营风险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博 罗玉玲
本文以2009-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强化约束预期、激励预防性动机,导致企业提高预防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水平;但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通过抑制流动性来制约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弱化投机性金融资产的配置,进而抑制金融化。(2)除直接影响外,存在"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企业金融化"的间接影响机制。紧缩性政策会激励影子银行发展,这一方面缓解了企业预防性动机,降低了预防性金融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金空转和资产价格泡沫,激励企业逐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推升了金融化水平。(3)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尽管紧缩政策通过传统信贷和影子信贷对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但借传统银行信贷渠道抑制投机与金融化,仍是紧缩性政策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本文拓展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路径分析,为监管当局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