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3)
2023(16969)
2022(13980)
2021(12831)
2020(10953)
2019(25001)
2018(24641)
2017(47974)
2016(25631)
2015(28544)
2014(28242)
2013(28069)
2012(25289)
2011(22452)
2010(22713)
2009(21524)
2008(20542)
2007(18379)
2006(16297)
2005(14996)
作者
(72396)
(59730)
(59275)
(56402)
(38252)
(28489)
(27096)
(23234)
(22915)
(21500)
(20392)
(20274)
(19258)
(18831)
(18475)
(18365)
(17845)
(17416)
(17195)
(17135)
(14774)
(14746)
(14534)
(13736)
(13456)
(13368)
(13351)
(13282)
(11871)
(11741)
学科
(107655)
经济(107528)
(96485)
(87290)
企业(87290)
管理(85253)
方法(46181)
数学(36318)
数学方法(35895)
业经(34437)
中国(33424)
(32716)
(32282)
(28072)
金融(28071)
(26366)
银行(26329)
(25416)
(24204)
财务(24128)
财务管理(24102)
(23548)
农业(23129)
企业财务(22885)
地方(22003)
理论(21339)
技术(20521)
(19304)
(19033)
(17943)
机构
学院(359655)
大学(357879)
(147279)
管理(146316)
经济(144204)
理学(125475)
理学院(124216)
管理学(122246)
管理学院(121600)
研究(116586)
中国(95119)
(76685)
(69641)
科学(69601)
(57748)
(57245)
财经(55338)
中心(54062)
(53794)
研究所(52042)
业大(51272)
(50248)
北京(48580)
(44842)
农业(44596)
师范(44457)
(44030)
经济学(43943)
(42288)
财经大学(40988)
基金
项目(238112)
科学(188378)
研究(177685)
基金(173199)
(148871)
国家(147507)
科学基金(128684)
社会(112608)
社会科(106798)
社会科学(106770)
(93597)
基金项目(91738)
自然(82513)
自然科(80656)
自然科学(80638)
教育(80353)
自然科学基金(79200)
(77022)
编号(72983)
资助(70748)
成果(58723)
重点(52662)
(52000)
(51635)
(51073)
课题(49431)
创新(47507)
国家社会(46062)
项目编号(45691)
(45106)
期刊
(166458)
经济(166458)
研究(109666)
中国(70428)
管理(58800)
(56115)
(53597)
学报(51903)
科学(49475)
(43620)
金融(43620)
大学(40452)
教育(38658)
学学(37874)
农业(36601)
技术(33062)
业经(28725)
财经(27482)
经济研究(26016)
(23562)
问题(21307)
(21067)
技术经济(19359)
现代(17938)
图书(17874)
理论(17758)
科技(16674)
商业(16559)
财会(16355)
实践(15927)
共检索到544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明荣  任世驰  
企业金融化是经济金融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和基础性分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国内外关于经济金融化的重要研究文献中,对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企业金融化的度量、企业金融化的原因和后果、企业金融化的治理对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评述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尝试性重新对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企业金融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以及企业金融化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红  王永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趋势逐渐加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内涵、成因、度量方式,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防范经济"脱实向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申  
1991年11月2日至4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国务院研究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外经济合作司和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联合发起,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约120名左右,除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外,主要来自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外贸专业总公司、大型工贸、技贸集团以及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涂志芳  刘细文  
[目的/意义]从阐释数字学术的基本问题到进一步对比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特点,以期为图书馆及出版机构的研究者与从业者理解、探索、推进数字学术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现实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系统综述方法梳理数字学术概念内涵的现有研究概貌,展示数字学术对不同学科领域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并呈现连接图书馆、出版机构与数字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式。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15所图书馆2017年和2022年数字学术服务的名称与形式、内容及分类、框架要素、组织形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图书馆和出版机构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人们对数字学术的认识已经相对清晰,数字学术内容丰富、影响多样,其核心在于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数字学术服务角色源于传承和争取。从2017年到2022年,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名称与形式、内容及分类的整体情况有变化但不明显,个体图书馆的变化较大;图书馆与出版机构的数字学术服务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在形式上各有特色;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服务将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付熙雯  黄思雅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数字包容已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数字包容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检索2010年到2022年1月1日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文献10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和评价,揭示了这些研究的主题分布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数字包容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四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数字包容内涵过度简化、发生机理模糊、效果研究缺乏以及提升路径可操作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国内学界立足本土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对数字包容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创新/价值]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包容知识体系,为国内数字包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喆妍  毕超  
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近些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外学者认为会计稳健性是一种有效地公司治理机制。大量实证文献对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检验,但是基于不同的制度环境结论也存在差异。本文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旸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金融化逐渐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化。经济金融化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与影响等方面,随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着不同表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金融化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滋生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学界围绕经济金融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过往关于经济金融化现象的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原生环境的差异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使得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丰富和完善具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全  白江涛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融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料,农地金融化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系统回顾近年国内外学界对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分别就农地金融化的主要模式、顶层制度设计以及农地金融化风险分担、补偿和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评述,以期为我国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全  白江涛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融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料,农地金融化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系统回顾近年国内外学界对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分别就农地金融化的主要模式、顶层制度设计以及农地金融化风险分担、补偿和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评述,以期为我国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桂燕  吕江林  汪洋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杨秋萍  
数字金融为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新的渠道,但资金来源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投资方向。在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运用2011—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和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非家族企业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促进企业金融化;最后,以金融投资收益率和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的差额作为识别变量,证明了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主要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不仅对引导数字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促使金融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也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监督企业管理者行为,激励企业管理者以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为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伍利娜  陆正飞  
本文采取实验研究方法,以实验数据说明一定融资结构下的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投资不足及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企业的盈利状况越差,越会加剧这种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为避免或减少股东—债权人利益的冲突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利益,保持企业—债权人之间的健康财务关系,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银行等债权人应重视信贷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重视对企业投资项目的评审。(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适度负债。(3)加强信用评级工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笃池  贺玉平  王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以2008-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法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测度了经营性业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构建了滞后一到三期的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在总量和增量上对实体企业经营性业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国企与非国企中都存在。具体而言,金融化程度造成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且对国企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提升金融资产投资强度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玉  夏天添  
近年来,由于传统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实体产业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同时,随着企业资本大量涌入金融、地产等高回报率领域,实体企业金融化俨然成为我国实体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检验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曲线性影响关系,文章立足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2013年至2017年的数据,以多层回归模型建模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倒U形的曲线影响关系,且会通过实业投资的中介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说明企业只有适度金融化才可缓解其实业投资的融资困境,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因而金融化作为企业的一把"双刃剑",需要相关政府机构一方面通过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企业极端性投资;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合理金融化,助其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革新,良性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综合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