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2)
2023(7422)
2022(6019)
2021(5467)
2020(4814)
2019(10433)
2018(10403)
2017(20482)
2016(11039)
2015(12372)
2014(12132)
2013(12275)
2012(11196)
2011(9503)
2010(9901)
2009(9798)
2008(10370)
2007(9649)
2006(8739)
2005(8277)
作者
(31284)
(26440)
(25919)
(24713)
(16911)
(12606)
(11870)
(10013)
(9655)
(9636)
(9017)
(8848)
(8784)
(8347)
(8168)
(7938)
(7797)
(7710)
(7497)
(7458)
(6567)
(6490)
(6430)
(6138)
(6122)
(5903)
(5838)
(5701)
(5265)
(5183)
学科
(71416)
(69101)
企业(69101)
管理(53405)
(51112)
经济(51038)
(24919)
业经(24422)
(21940)
方法(21286)
税收(20477)
(20301)
(18857)
(18804)
财务(18794)
财务管理(18781)
企业财务(17768)
技术(14887)
农业(14209)
数学(13663)
数学方法(13502)
(13017)
(11907)
企业经济(11882)
(11878)
(11686)
理论(11162)
经营(11053)
(10254)
中国(10150)
机构
学院(165919)
大学(158748)
(70452)
经济(69249)
管理(68728)
理学(58446)
理学院(57984)
管理学(57268)
管理学院(56975)
研究(47168)
(40791)
中国(40774)
(32680)
财经(30426)
(27439)
(27392)
科学(27163)
(27154)
(24064)
财经大学(21941)
业大(21758)
中心(21523)
农业(21314)
(21033)
研究所(20754)
商学(20647)
商学院(20475)
北京(20433)
经济学(20388)
经济管理(18510)
基金
项目(97731)
科学(78615)
研究(73596)
基金(72211)
(61027)
国家(60382)
科学基金(54356)
社会(48275)
社会科(45806)
社会科学(45794)
(39188)
基金项目(37928)
自然(34490)
自然科(33798)
自然科学(33790)
自然科学基金(33281)
教育(31968)
(30786)
编号(29979)
资助(29418)
(28889)
(24122)
成果(23819)
创新(21505)
(21176)
重点(20970)
(20962)
(20636)
(20328)
国家社会(19972)
期刊
(86663)
经济(86663)
研究(53412)
(36570)
管理(31620)
中国(31008)
(26689)
学报(21034)
科学(20532)
农业(18476)
(16781)
技术(16676)
大学(16535)
业经(16069)
学学(15990)
(15582)
财经(15352)
(14311)
金融(14311)
税务(13831)
(13280)
经济研究(13267)
(12302)
财会(11696)
教育(11591)
技术经济(11189)
问题(10686)
会计(9496)
现代(9309)
(9144)
共检索到261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晓光  
我国企业重组所得税制立法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动因,制度建构时更着眼于实际,整体设计缺乏立法目的指引。它罗列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却没有释明其中原理,导致税务机关在实践中行权方向难以把握,尺度难以拿捏。在后续的改进中,可考虑学习美国经验,将经营连续性作为适用企业重组递延纳税待遇的必要条件,将反避税的理念贯穿税制始终,一方面在技术上完善税收制度,规制反避税口径;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重组的征税理念与税收特性,细化反避税规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弛  杨少刚  何隽  
对于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递延纳税”①的规定,即使各国税负存在着差异,跨国公司也很难通过转让定价达到避税的目的。因为其来源于低税负国家的所得也将在取得所得时按居住国较高的税率缴税。而各国“递延纳税”的规定允许跨国公司对于境外的所得仅在汇回时缴税,使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转让定价将更多的所得转移到低税负的国家,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延迟缴税的收益,这笔收益实际就是未缴税款的时间价值。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本文从企业跨境重组中的避税案例入手,分析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背景下,税收政策法规、征管机制等对企业跨境重组的监管对策,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反避税措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红  
在现行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制度下,通过将遗产动机与遗产税引入一般均衡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以无税收延迟经济体为基准,研究了是否征收遗产税、遗产税税率变化如何影响企业年金税收递延这一制度的经济效应,即如何影响产出水平、资本存量、工资水平、消费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均衡解。研究表明:企业年金税收延迟能够在提高资本存量的同时增加产出,降低利率的同时提高工资,增加储蓄的同时提高两期消费,改善个人福利水平;征收遗产税会降低企业年金税收延迟对经济的正面刺激作用,遗产税税率越高对税收延迟的抵消作用越强,当遗产税高到一定程度时,税收延迟反而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春红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世代交叠模型下,以无纳税递延的基本经济体为基准,分别研究了削减政府购买和提高年轻人税率两种财政预算平衡方式下,企业年金纳税递延政策对诸如资本存量、产出、利率、工资、储蓄以及消费等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削减政府购买的财政预算平衡方式下,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将提高资本存量和产出,提高工资并且降低利率,提高两期消费和效用水平;在提高年轻人税率的财政预算平衡方式下,企业年金纳税递延产生的经济效应恰恰相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企业重组税制现存技术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税制优化的若干建议。其次还剖析了纳税人滥用重组交易活动实施避税的可能性,并针对多种避税倾向设计有效的反避税制度安排,为丰富和发展企业重组税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春红  
采用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根据现行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制度,以无纳税递延经济体为基准,研究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对不同收入家庭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收入人群由于适用的工作期税率远高于退休期税率,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将同时提高其两期消费,大幅改善其福利水平;低收入人群由于其适用的工作期税率低于退休期税率,企业年金纳税递延反而会降低其退休期消费;中等收入人群的工作期税率和退休期税率相差无几,退休期消费差别不大。这反映出现行大一统的企业年金纳税递延政策在制度设计上有失公平。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庆萍  毛美英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避税已成为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纳税人避税行为决策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纳税人避税行为和政府反避税措施,探求政府反避税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婷  戴昕  
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基础法主要是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展开的,但是针对估值中产生的各种递延所得税项目问题,目前国内尚无具体统一的准则指导,导致实务中分歧较大,也不利于资产基础法的运用。文章主要论述了企业价值评估中现有的两种观点,通过对两种评估观点的对比分析,就估值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项目的有关评估观点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建议,以期为企业价值评估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后期各种规范准则的健全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婷  戴昕  
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基础法主要是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展开的,但是针对估值中产生的各种递延所得税项目问题,目前国内尚无具体统一的准则指导,导致实务中分歧较大,也不利于资产基础法的运用。文章主要论述了企业价值评估中现有的两种观点,通过对两种评估观点的对比分析,就估值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项目的有关评估观点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建议,以期为企业价值评估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后期各种规范准则的健全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峰娟  杨立锋  迟亚玲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下称《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下称《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目起施行。《企业所得税法》在适用范围、税率、优惠政策、税收征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借鉴国际惯例,专门以一章"特别纳税调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安世全  朱婷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中国正逐渐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对象,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细究财务报告就会发现有大量内外资企业账面长期亏损,从而使其得以免于或者减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辛连珠  
递延纳税的主要功能是纳税人在经济活动发生当期,不确认或延期确认纳税义务的发生,使其由于减少支付当期税款而获得税款的时间价值,同时还"涵养"了税源。这种具有"隐藏性"税式支出功能的税收优惠方式,在越来越受纳税人青睐的同时也越来越被税务机关采纳。而递延纳税两种模式对税收待遇的改变,也成为税务机关对其的管理重点与难点。为此,本文以递延纳税两种模式为分析视角,就递延纳税的确认原则及其对税收政策的"扭曲"及税收待遇的"改变"展开论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董浩若  
(一)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对比分析1.收入类调整。(1)影响递延所得税项目。一是投资收益:纳税调整只涉及投资收益为正数的情况,产生暂时性差异。二是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税法上不认可权益法核算方式,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三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调整:税法上采用初始入账成本计算,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四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税法上不认可公允价值变动会产生暂时性差异。(2)不影响递延所得税项目。一是视同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