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0)
2023(18766)
2022(15938)
2021(14768)
2020(12518)
2019(28609)
2018(28118)
2017(54856)
2016(29416)
2015(32771)
2014(32326)
2013(31859)
2012(29113)
2011(25818)
2010(25560)
2009(23411)
2008(23219)
2007(20353)
2006(17753)
2005(15761)
作者
(84319)
(70062)
(69673)
(66438)
(44764)
(33693)
(31764)
(27360)
(26719)
(25000)
(23992)
(23813)
(22256)
(22183)
(21842)
(21600)
(20992)
(20747)
(20251)
(20132)
(17282)
(17262)
(17227)
(16156)
(15713)
(15676)
(15591)
(15399)
(14003)
(13844)
学科
(119269)
经济(119139)
(103952)
管理(94602)
(93247)
企业(93247)
方法(57078)
数学(47125)
数学方法(46518)
(36252)
业经(34755)
(34723)
中国(28838)
(28336)
(26384)
财务(26314)
财务管理(26278)
企业财务(24990)
(24877)
银行(24730)
农业(24406)
(24264)
(23305)
技术(22120)
理论(21632)
地方(21249)
(20458)
(19952)
贸易(19937)
(19364)
机构
学院(414512)
大学(412017)
管理(167999)
(165933)
经济(162545)
理学(145360)
理学院(143838)
管理学(141316)
管理学院(140566)
研究(132795)
中国(106146)
(86546)
科学(83179)
(78139)
(70985)
(65982)
财经(63180)
业大(62935)
中心(61769)
(61148)
研究所(60370)
(57671)
农业(55950)
北京(53749)
(51231)
师范(50667)
经济学(50405)
(49450)
(48687)
财经大学(47271)
基金
项目(286012)
科学(226601)
基金(210062)
研究(206272)
(183311)
国家(181787)
科学基金(157991)
社会(130834)
社会科(124122)
社会科学(124092)
(111826)
基金项目(111524)
自然(104769)
自然科(102431)
自然科学(102404)
自然科学基金(100596)
教育(94480)
(93673)
资助(86614)
编号(82750)
成果(65051)
重点(64055)
(62905)
(61002)
(60429)
创新(56517)
课题(56097)
科研(55419)
国家社会(54106)
教育部(53982)
期刊
(177684)
经济(177684)
研究(119527)
中国(72915)
学报(65397)
管理(64254)
(64009)
(62538)
科学(61363)
大学(50073)
学学(47800)
(44744)
金融(44744)
农业(43368)
教育(39158)
技术(37168)
财经(31262)
业经(31025)
经济研究(28168)
(26823)
(24507)
问题(23125)
技术经济(21619)
科技(19635)
现代(19563)
(19473)
理论(19411)
商业(18857)
财会(18756)
统计(18122)
共检索到600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清  李柯乐  张剑宇  
金融科技可以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企业对应贷款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标,考察银行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双重差分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两条路径合理引导信贷资源从“僵尸”国企转移到优质民企,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效果。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效果在市场关注度低但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以及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突出。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小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企业,全方位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本文将2004—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与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相匹配,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背后可能的调节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合理阈值;上市企业的所在区域、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杠杆率合理阈值的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投资规模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之间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削弱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为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杠杆率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常军  佟淼  
本文融合我国取消利率管制初期的利率粘性特征、企业杠杆率差异和影子银行因素,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不同企业部门杠杆率差异水平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同存款利率水平下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效果上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当企业杠杆率差异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货币政策向主要经济变量传导是有效的,且随着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并处于一定区间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对经济微调上更具优势,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更适于刺激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秦怡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其作用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投资比下降,为企业部门加杠杆创造条件,但消费率和杠杆率的反向变动会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率降低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敞口扩大。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上述理论推演成立的经验证据与微观基础。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上述结论隐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重大目标的内在逻辑自洽一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爱武  
经济杠杆率在宏观层面不断攀升,在微观层面总体走低,二者背离的核心因素是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测度经济杠杆率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宏观杠杆率,一般用"社会总负债/GDP"指标来测算;对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相应地使用"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GDP"指标。二是微观杠杆率,从单个经济主体出发,根据财务情况估算企业杠杆率,一般用"企业负债/企业资产"指标来测算。为切实摸底当前实体经济杠杆水平,2017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基于微观视角,对江苏企业杠杆率现状开展了抽样调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芳  权飞过  
表外业务作为银行主动加杠杆的重要方式,优化表外业务结构能否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手工搜集整理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8—2017年的表外业务结构性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表外业务规模扩张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不同类型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规模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担保承诺类表外业务和代理投融资类表外业务规模的提高则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有负向冲击。因此,提高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占比,能够通过优化银行杠杆结构来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进一步发现,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竞争和银行所有制属性的影响。因此,在优杠杆过程中还需防范市场过度竞争,并对不同所有制属性银行表外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毕莎莎  袁铭  
既有研究关于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争论,而以银行资产质量表征企业资产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基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测度资产质量,分别从风险边际贡献和尾部关联两个维度测算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并最终建立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企业杠杆率水平和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企业资产质量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在研究企业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企业资产质量的作用,并且银行规模使得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带有非线性特征;企业杠杆率从边际贡献和关联溢出两维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且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系统性风险不同维度下,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也会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性。鉴于企业资产质量所起到的重要调节作用,监管部门可考虑将国有、非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分别纳入宏观审慎体系实现动态监管,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分类施策工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丽莉  
结构性去杠杆是推动宏观经济杠杆率稳步下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银行受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影响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从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会计信息看,政策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结构性去杠杆的政策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强化银行机构资产负债的信息反馈作用、兼顾银行机构财务承受能力、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银行机构主动负债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芝斌  
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举措,去杠杆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杠杆高企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更是去杠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商业银行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支持企业"去杠杆",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工商银行湖北分行(以下简称"湖北工行")结合实际参与、支持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美霖  杨成荣  赵立文  
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而其有效监管问题备受关注。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隐性担保和高杠杆两大特征,构建影子银行业务管理者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决策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隐性担保的影子银行偏好具有高杠杆特征的信贷限制项目,若引入杠杆率约束,则存在有效的监管干预策略,即当满足监管干预条件时,监管机构能甄别出影子银行的投资项目,可通过调节杠杆率监管区间引导影子银行的投资偏好;当干预条件未满足时,监管机构的干预策略无效。为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需加强治理,由泛化的分业监管转为针对经营业务的功能监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根据现金流信号对已存续的隐性担保产品进行严格的杠杆率区间监管;对风险级别不同的项目,需设定不同的投资准入门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