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6)
2023(9312)
2022(7346)
2021(6595)
2020(5721)
2019(12633)
2018(12152)
2017(24389)
2016(12508)
2015(13667)
2014(13120)
2013(13215)
2012(11716)
2011(10131)
2010(10545)
2009(10653)
2008(9992)
2007(9078)
2006(8230)
2005(7909)
作者
(32868)
(27235)
(27216)
(25679)
(17395)
(12859)
(12273)
(10276)
(10272)
(9824)
(9366)
(9118)
(9037)
(8543)
(8387)
(8302)
(8056)
(7847)
(7723)
(7656)
(6691)
(6661)
(6453)
(6361)
(6130)
(6051)
(6020)
(6009)
(5389)
(5201)
学科
(74794)
(71330)
企业(71330)
(56434)
经济(56365)
管理(55712)
(26913)
业经(26898)
(25032)
金融(25032)
方法(23079)
(22207)
银行(22207)
(21902)
(21619)
(20783)
税收(20455)
(20282)
(20248)
财务(20234)
财务管理(20223)
企业财务(19218)
中国(18292)
农业(16238)
(16179)
数学(15739)
数学方法(15693)
技术(15131)
(13321)
(12516)
机构
学院(178382)
大学(169240)
(82124)
经济(80827)
管理(77177)
理学(66005)
理学院(65541)
管理学(65067)
管理学院(64752)
中国(48956)
研究(48493)
(46849)
财经(35561)
(33292)
(32126)
(27853)
(26112)
财经大学(26084)
经济学(25100)
中心(24618)
科学(24353)
商学(23800)
商学院(23603)
经济学院(22899)
(22689)
(22236)
经济管理(21432)
业大(21201)
(20803)
北京(20560)
基金
项目(108569)
科学(88935)
研究(83909)
基金(82170)
(68383)
国家(67683)
科学基金(62146)
社会(57375)
社会科(54760)
社会科学(54750)
基金项目(43783)
(43099)
自然(38141)
自然科(37401)
自然科学(37394)
自然科学基金(36856)
教育(35859)
编号(34021)
(33435)
资助(32437)
(30131)
(27471)
成果(26183)
(24841)
创新(24647)
国家社会(24305)
(23964)
(23644)
重点(23255)
(23211)
期刊
(94101)
经济(94101)
研究(58113)
(40175)
管理(33884)
(32082)
金融(32082)
中国(31060)
(25412)
科学(19033)
财经(17880)
业经(17614)
学报(17150)
农业(16777)
(16769)
技术(16298)
(15627)
(15316)
经济研究(14964)
大学(14303)
学学(14159)
税务(13878)
财会(12354)
技术经济(11529)
问题(11491)
(11274)
现代(10126)
会计(9702)
商业(9647)
国际(9427)
共检索到27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贤环  王瑶  
选择2008—2017年中国沪深非金融和房地产行业样本,实证分析企业避税行为对其金融化水平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其金融化水平越高。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避税主要通过“现金流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对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而无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如何,企业避税行为都能够无差别地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实体企业避税行为对其金融化水平的影响机理,丰富企业避税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企业金融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有助于中国税收征管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以及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风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肇章  
企业避税行为是企业与外部税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企业避税行为动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避税行为决策取决于其行为空间的大小。本文试图通过避税与反避税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探索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空间的各种因素,讨论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范润  孙雪娇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观理论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动因,以“金税三期”刻画企业避税活动的减少并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减少避税活动可以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具体检验其影响机制发现,减少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和代理成本两条路径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证据显示,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激励较高的情境下,减少避税活动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制度、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宝  臧日宏  覃诚  赵振宇  
近年来,同群效应成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原因之一,深受学者广泛关注。在2009—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越活跃,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企业金融化行为影响就越大,即投资者情绪放大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的放大作用在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高、总经理和董事长二职合一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为减少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效应的影响程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政府应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金融素质,避免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过分波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都是必要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蓓  丁帆  
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以及企业避税行为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在融资约束环境下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提升避税行为程度的内在关系,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冠平  黄志媛  
尽管避税行为能够增加企业留存资源,但也会造成信息成本和声誉风险的增加。为探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理解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内在机理提供微观证据。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动机越强,其能够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就越少;管理层代理成本在企业避税行为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过程中扮演正向强化作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行业性质和生命周期中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尽管企业避税行为能够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调整空间,但也会导致企业声誉下降,商业信用融资减少,因此企业需要权衡考虑实施避税行为带来的利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天皓  张友棠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都具有巨大影响。基于2011~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年),实证检验各省份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公司融资约束的降低是上述效应产生的重要渠道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企业避税的负向关系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与高科技企业中,在市场化环境差的地区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钟高  李文灿  
基于治理“脱实向虚”这一经济热点问题,本文探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增加审计延迟。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经营风险、代理成本、业务复杂度的增加成为企业金融化增加审计延迟的可能路径,而且从金融化现象的时间轴(流动性)看,相对于短期金融资产,持有长期金融资产更能增加审计延迟。研究表明,审计延迟作为财务报告及时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到企业金融化现象及其由此可能引发的潜在审计风险的重大影响,既从审计视角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也为年报披露的制度安排与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翠翠   郭鹏宇   宋晓阳   刘芬华   李华民  
企业作为初次分配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企业金融化行为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属性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同。通过嵌入市场化程度和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发挥了抑制调节效应,即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管理者能力则发挥了催化调节效应,即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此,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根据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伟  陈丽花  佘名元  
商业战略是指一个公司指导其在自己所在行业如何竞争的战略总和,包括一系列财务政策、组织结构等活动。制定恰当的商业战略是一个公司在自己所处行业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方法。商业战略决定了一个公司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而风险态度进一步又将影响企业避税行为。从上述理论出发,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商业战略和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与采用探索者战略的企业相比,采用防御者战略的企业节税水平较小、现金税率更高,表明处于防御者地位的企业避税行为更消极,也意味着防御者认为激进税收筹划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超过了节税的收益。同时,本文发现,不同战略的企业对声誉的依赖不同,从而避税导致的声誉风险存在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敬雯  毛程连  
本文通过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求解出最优均衡解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逃避税行为的因素。基于中国数据,对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经验实证,通过内外资企业逃避税因素的弹性比较,指出可通过提高稽查率,控制税率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的社会福利损失,处罚率的提高对抑制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作用不明显。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吴铁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探讨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中的避税行为——逆向避税。首先从界定逆向避税的概念着手,分析逆向避税的动机,并结合中外合资企业的避税动机,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红  
本文利用我国会计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之间存在的制度差异,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避税盈余管理行为,结论表明,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与该企业的会税差异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会随着会税差异的不断扩大而降低,即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存在在不影响应税收益的情况下,通过纳税筹划增加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手段,相应的实现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