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6)
2023(8974)
2022(7391)
2021(6785)
2020(6067)
2019(13330)
2018(13232)
2017(26465)
2016(13780)
2015(15244)
2014(15105)
2013(15244)
2012(13601)
2011(11785)
2010(12029)
2009(11875)
2008(12200)
2007(11143)
2006(10071)
2005(9666)
作者
(38470)
(32351)
(32113)
(30598)
(20660)
(15192)
(14689)
(12373)
(11965)
(11686)
(10966)
(10859)
(10625)
(10239)
(10162)
(9887)
(9657)
(9291)
(9110)
(9093)
(8006)
(7762)
(7681)
(7485)
(7295)
(7133)
(7105)
(7083)
(6302)
(6210)
学科
(81042)
(75664)
企业(75664)
(62820)
经济(62737)
管理(62663)
方法(29843)
(28625)
业经(25621)
(21938)
数学(21889)
数学方法(21757)
(21716)
财务(21700)
财务管理(21680)
企业财务(20624)
税收(20485)
(20335)
(20314)
技术(15838)
(15293)
农业(15255)
(13938)
中国(13401)
(12813)
理论(12526)
(12490)
企业经济(12191)
经营(11970)
(11190)
机构
学院(204693)
大学(199312)
(90261)
管理(90161)
经济(88749)
理学(76907)
理学院(76344)
管理学(75417)
管理学院(75061)
研究(56342)
中国(52425)
(52394)
(40497)
财经(39901)
(36067)
(31907)
科学(30389)
财经大学(29363)
(29044)
(27216)
中心(26872)
商学(26767)
商学院(26564)
经济学(26478)
北京(25721)
业大(25451)
(24875)
经济学院(24054)
经济管理(23822)
研究所(23529)
基金
项目(125822)
科学(102565)
基金(96270)
研究(93254)
(81364)
国家(80605)
科学基金(73194)
社会(62490)
社会科(59382)
社会科学(59367)
基金项目(50809)
自然(47941)
(47884)
自然科(46981)
自然科学(46972)
自然科学基金(46246)
教育(40901)
资助(39916)
(38897)
编号(36881)
(31881)
(29451)
成果(28356)
(28302)
(26771)
重点(26672)
创新(26545)
国家社会(26187)
人文(25502)
教育部(25134)
期刊
(103493)
经济(103493)
研究(66059)
(44527)
管理(39227)
中国(35457)
(26121)
(24211)
金融(24211)
科学(23751)
学报(22259)
财经(19598)
技术(19514)
大学(18171)
业经(18145)
农业(17859)
学学(17679)
(17278)
(16665)
经济研究(16349)
(15740)
财会(14021)
税务(13981)
技术经济(13532)
问题(12612)
(12295)
会计(11231)
现代(11143)
(10774)
国际(10658)
共检索到314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邬烈岚   范纪来  
文章以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融资融券、风险承担与企业避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2010年启用的融资融券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企业在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后避税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考察了风险承担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后,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会强化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程度的负向影响,减少企业避税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高可以增强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加强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宏标  饶品贵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冬  唐建新  
复杂不透明的避税行为掩盖和伴生公司管理层寻租。本文从避税寻租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企业避税程度,是否影响名义所得税率敏感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对企业避税与企业价值关联性产生增量作用。以2003-2010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考虑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实证研究发现:无税收优惠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企业避税程度越少;较低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名义所得税率的敏感度;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避税才能增加企业价值。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状况影响公司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  景雪峰  刘金钊  
投资者实地调研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那么投资者实地调研行为会对企业避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以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抑制企业避税;当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较大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作用越明显,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越好;而且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增强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关注,进一步体现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有助于抑制企业避税。文章不仅丰富了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避税的文献,也为积极推广实地调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与理论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伟  陈丽花  佘名元  
商业战略是指一个公司指导其在自己所在行业如何竞争的战略总和,包括一系列财务政策、组织结构等活动。制定恰当的商业战略是一个公司在自己所处行业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方法。商业战略决定了一个公司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而风险态度进一步又将影响企业避税行为。从上述理论出发,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商业战略和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与采用探索者战略的企业相比,采用防御者战略的企业节税水平较小、现金税率更高,表明处于防御者地位的企业避税行为更消极,也意味着防御者认为激进税收筹划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超过了节税的收益。同时,本文发现,不同战略的企业对声誉的依赖不同,从而避税导致的声誉风险存在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幸丽霞  陈冬  林晚发  
本文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避税行为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债券信用评级越低;企业避税降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在避税程度高以及本土评级机构分组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对内在机制的探讨表明,信息风险在避税行为影响债权信用评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传导作用。本文从债权市场角度研究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丰富了企业避税风险观方面的文献,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规范企业主体市场行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立晟  徐子桐  范小云  
本文梳理了现有文献对离岸金融中心导致的直接投资头寸统计偏差进行修正的方法,详细比较了直接投资头寸数据集的优劣差异,并以CDIS宏观数据集为基础,引入Orbis微观企业数据库作为重要补充,对直接投资的动机按避税目的和境外上市目的进行区分,以此估算我国的IFDI和OFDI存量。结果表明:(1)估算后,来自离岸金融中心的IFDI调减1.1万亿美元,其中超过80%是出于避税目的进行的返程投资;(2)考虑VIE架构境外上市企业的影响后,返程投资占比增长至近37%,规模约1万亿美元,其中VIE架构境外上市企业贡献了16%;(3)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经过“避税天堂”进行中转的现象,其中最终投向英属维尔京群岛的OFDI存量约占1/4,是我国实际OFDI的最主要投向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冰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选取2010~2015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投资效率和企业避税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呈正相关;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尽管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减弱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程度,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航  曾嶒  陈婉怡  
本文考察税务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分析税务风险如何作用于避税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避税能够提升企业价值而税务风险会损害企业价值,并且税务风险的增加削弱了避税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在关注避税带来税后收益的同时,还需要权衡避税产生的税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避税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传导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进一步深化了税务风险领域的学术研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范宝学  
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投资风险,其中税收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境外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在进行境外投资时企业应选择适宜的税收环境、投资架构,并充分利用国内税收优惠政策规避税收风险。针对我国境外投资企业,本文提出了规避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汇聪  胡志颖  
近年来,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模式与机遇。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所在地公司避税程度显著降低,并且高铁开通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颖  安靖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避税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能力与企业避税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相较于低能力管理者,高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高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相较于低盈余质量组,高盈余质量组的能力管理者更能提升企业避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肇章  
企业避税行为是企业与外部税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企业避税行为动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避税行为决策取决于其行为空间的大小。本文试图通过避税与反避税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探索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空间的各种因素,讨论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