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2)
2023(7221)
2022(5843)
2021(5107)
2020(4555)
2019(10095)
2018(9890)
2017(19887)
2016(10485)
2015(11438)
2014(11208)
2013(11553)
2012(10312)
2011(8375)
2010(9099)
2009(9205)
2008(9368)
2007(8492)
2006(7742)
2005(7478)
作者
(28332)
(23513)
(23352)
(22316)
(15289)
(11087)
(10614)
(8824)
(8653)
(8538)
(8036)
(8019)
(7832)
(7439)
(7188)
(6962)
(6923)
(6752)
(6695)
(6600)
(5812)
(5755)
(5729)
(5500)
(5313)
(5276)
(5203)
(5048)
(4696)
(4541)
学科
(71720)
(69727)
企业(69727)
管理(51882)
(51070)
经济(51014)
(26913)
业经(23804)
方法(22944)
(21895)
(20656)
财务(20651)
财务管理(20585)
税收(20446)
(20274)
企业财务(19592)
(17402)
技术(15160)
数学(15028)
数学方法(14991)
农业(13561)
(12303)
审计(12134)
企业经济(11844)
(11359)
(11285)
(10982)
经营(10744)
技术管理(9982)
中国(9494)
机构
学院(154654)
大学(146478)
(70474)
经济(69402)
管理(67547)
理学(57782)
理学院(57415)
管理学(57059)
管理学院(56778)
(42984)
研究(40181)
中国(36198)
财经(32339)
(29927)
(29147)
(25349)
财经大学(23480)
商学(21781)
商学院(21630)
(21123)
经济学(20508)
科学(19995)
(19706)
(19228)
经济学院(18715)
经济管理(18485)
中心(18359)
北京(18031)
业大(17621)
农业(16354)
基金
项目(90106)
科学(73536)
研究(69434)
基金(67940)
(56358)
国家(55771)
科学基金(51375)
社会(47019)
社会科(44876)
社会科学(44863)
基金项目(36113)
(35821)
自然(32219)
自然科(31513)
自然科学(31506)
自然科学基金(31034)
教育(29761)
编号(28089)
(27643)
资助(27448)
(27397)
(22802)
成果(21635)
(20634)
创新(20244)
(20223)
(19985)
国家社会(19567)
项目编号(19089)
重点(19077)
期刊
(84135)
经济(84135)
研究(52211)
(40101)
管理(30248)
中国(29712)
(20083)
(16942)
财经(15974)
(15552)
科学(15262)
业经(15117)
技术(14718)
财会(14503)
学报(14105)
农业(14028)
经济研究(13907)
税务(13805)
(13702)
(13648)
金融(13648)
会计(11910)
大学(11766)
学学(11722)
技术经济(11016)
问题(10565)
(10132)
审计(9866)
通讯(9450)
会通(9447)
共检索到243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陈逸群  
以2002~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避税地直接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基于信息风险、代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避税地直接投资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原因在于避税地直接投资降低了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并增加了公司代理成本这提高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进而导致了较高的审计费用。不过,避税地直接投资并不会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而提高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税收情报交换协定有助于缓解避税地直接投资所引发的信息风险,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则有助于减轻避税地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信息风险与代理风险。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避税地直接投资经济后果及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在实践中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避税地直接投资监管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宇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开始步入对外直接投资阶段,2008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全年流量达到559.1亿美元,达到了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这其中约三分之二的资金流向避税港地区。本文结合对个例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避税港地区吸引我国企业大量投资的主要原因。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量集中在避税港地区的现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志华  向雪漫  肖曼丽  
年报重述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但鲜有文献从海外投资视角揭示年报重述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年报重述的影响,并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和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拥有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发生年报重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公司的年报重述概率要比非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公司高15%以上。其原因在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降低了公司信息透明度、增加了公司代理成本,进而增加了公司年报重述的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坏消息类和补充公告类年报重述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也会显著增加年报重述所涉及的领域数量和会计期间数量,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分析师关注可以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削弱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年报重述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刻理解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实践上则为加强避税天堂投资行为的监管以及完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志华  向雪漫  肖曼丽  
年报重述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但鲜有文献从海外投资视角揭示年报重述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年报重述的影响,并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和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拥有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发生年报重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公司的年报重述概率要比非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公司高15%以上。其原因在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降低了公司信息透明度、增加了公司代理成本,进而增加了公司年报重述的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坏消息类和补充公告类年报重述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也会显著增加年报重述所涉及的领域数量和会计期间数量,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分析师关注可以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削弱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年报重述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刻理解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实践上则为加强避税天堂投资行为的监管以及完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彩虹  
本文以2009—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审计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行业专长能够降低企业的避税程度。进一步发现,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程度不同时,审计行业专长的避税抑制效应有所差异,当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程度时,审计行业专长的避税抑制效应更显著。同时基于外部治理变量——分析师关注的考察,研究发现在外部分析师关注程度低时,审计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即分析师关注和审计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是替代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马亚红  
本文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说明审计师能够识别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审计风险的上升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并通过增加审计费用的方式予以补偿;且此差异不因产权性质和企业所在地市场化水平而异;采用改变样本量、PSM及多时点DID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会弱化,表明控制风险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且此作用仅在非国有控股及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苑新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随之也产生了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主要是通过转让定价手段和利用税收优惠方式进行的。避税活动减少了我国的财政收入,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为此,我国可通过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务征收管理和国际税收协作等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反避税,从而清除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土壤,使之在我国能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鸣良  
本文选择2012-2015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企业性质下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避税程度更高;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负相关;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审计师行业专长与避税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东坡  
本文基于2013—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分析审计资源错配对企业避税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同时将业财融合这一要素引入两者关系研究框架中,探究业财融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避税间显著正相关;业财融合与企业避税间显著负相关;业财融合显著削弱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避税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以规范上市企业纳税行为、提升审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业财融合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宏标  饶品贵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芳  
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审计师经验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异质性影响,高管权力、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税收规避正相关,高管任期时长、拥有法律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负相关,高管拥有财务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不相关。外部审计师的审计经验仅对高管权力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其他特征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这些结论仅成立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高管任职使命不同,其特征与避税不存在关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晨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针对中小股东参与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将避税这一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现象引入两者关系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股东参与治理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避税显著抑制企业投资效率;避税显著增强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上市企业投资效率、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公司治理和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产生协同效应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业燕  
当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避税问题都很突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国际避税问题一般要较国内避税更普遍,而国内避税问题虽已发现但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因为它要求纳税人必须掌握一定的避税技巧和洞察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的微妙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有各自的主体利益,纳税人在不直接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采取合法手段,通过经营的财务活动的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而获取更多利益的行为就成为必然和经常。本文拟就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避税问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