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5)
- 2023(15983)
- 2022(13389)
- 2021(12505)
- 2020(10877)
- 2019(24852)
- 2018(24591)
- 2017(47603)
- 2016(25850)
- 2015(29080)
- 2014(29303)
- 2013(29089)
- 2012(26530)
- 2011(23384)
- 2010(23492)
- 2009(21892)
- 2008(22297)
- 2007(20011)
- 2006(17186)
- 2005(15443)
- 学科
- 济(110521)
- 经济(110392)
- 业(101243)
- 管理(92541)
- 企(91146)
- 企业(91146)
- 方法(54484)
- 财(47407)
- 数学(45041)
- 数学方法(44546)
- 农(33195)
- 业经(32047)
- 务(28614)
- 财务(28565)
- 财务管理(28493)
- 企业财务(26957)
- 中国(25990)
- 制(23091)
- 农业(22895)
- 税(22241)
- 税收(20762)
- 收(20583)
- 技术(20282)
- 理论(19858)
- 贸(19774)
- 贸易(19766)
- 地方(19620)
- 和(19299)
- 易(19180)
- 策(18559)
- 机构
- 学院(370986)
- 大学(364869)
- 济(154641)
- 经济(151601)
- 管理(149496)
- 理学(128917)
- 理学院(127671)
- 管理学(125597)
- 管理学院(124930)
- 研究(111339)
- 中国(88804)
- 财(84797)
- 京(74550)
- 科学(67043)
- 财经(63333)
- 农(59821)
- 江(57661)
- 经(57258)
- 所(55818)
- 中心(53087)
- 业大(52489)
- 研究所(49581)
- 经济学(47394)
- 农业(46971)
- 财经大学(46464)
- 北京(46125)
- 州(45090)
- 经济学院(43219)
- 范(42261)
- 师范(41837)
- 基金
- 项目(240213)
- 科学(190531)
- 基金(176284)
- 研究(175607)
- 家(151721)
- 国家(150381)
- 科学基金(131867)
- 社会(112761)
- 社会科(107105)
- 社会科学(107077)
- 省(94977)
- 基金项目(93561)
- 自然(85837)
- 自然科(83955)
- 自然科学(83933)
- 自然科学基金(82487)
- 教育(81236)
- 划(78018)
- 资助(72820)
- 编号(71233)
- 成果(56363)
- 部(53571)
- 重点(53129)
- 创(52412)
- 发(50160)
- 创新(48362)
- 课题(47843)
- 业(46944)
- 国家社会(46849)
- 科研(46715)
- 期刊
- 济(170154)
- 经济(170154)
- 研究(109222)
- 财(74164)
- 中国(68294)
- 管理(57787)
- 农(53804)
- 学报(52425)
- 科学(48541)
- 大学(40231)
- 学学(38256)
- 农业(36499)
- 技术(35308)
- 财经(31623)
- 教育(31362)
- 融(31292)
- 金融(31292)
- 业经(29296)
- 经济研究(27456)
- 经(27114)
- 问题(22389)
- 业(22053)
- 财会(21623)
- 技术经济(20913)
- 务(20046)
- 统计(19140)
- 会计(18454)
- 贸(18026)
- 商业(18003)
- 策(17969)
共检索到55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娟
本文以2001~2014年间我国沪深A股发生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筛选出与之配对的对照样本,运用条件Logistic模型等方法检验了企业避税行为与财务欺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加一方面会直接提高企业发生财务欺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会因为提高企业内部代理成本进而增加财务欺诈的发生。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避税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而且对于理解企业避税行为与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之间的关系及其中介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控制权转移能够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所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管理层在职消费率、资产利用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等代理成本度量指标变化以影响企业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中几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都显著。区分控制权转移类型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有差异:就国资控制权的转移而言,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资产利用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对于民资控制权转移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却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若转让给民营资本,则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若转让给国有资本,则几类代理成本之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笔者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代理成本渠道发现: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控制人的控制权减少可以降低大股东占款率。本研究揭示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控制权转移绩效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能够为规范中国控制权转移市场、提高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柳 潘镇
财务柔性在为企业创造有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投资不经济、持有成本和协调困难,因此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可能是非线性的。基于2006—2016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此外,考察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于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越高,财务柔性对绩效的促进效果越明显;代理成本弱化了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的曲线关系。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柔性部分地通过增加投资支出而间接影响企业绩效,投资支出在两者之间起着非线性中介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明
20 0 2年以来 ,美国的几家大公司相继曝出财务欺诈丑闻 ,这些案件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分析美国频繁出现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的原因 ,了解美国政府防治企业舞弊的举措 ,对我国的公司治理与会计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美国公司 财务欺诈 会计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凡
平台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财务欺诈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文章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和运动发展观,基于平台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平台企业运动的矛盾论,揭示了平台企业财务欺诈的生成机理,提出了防范对策。研究认为,在平台企业的运动发展中,实体性与虚拟性矛盾的共存关系为平台财务欺诈创造了信息不对称空间,便捷性和安全性矛盾的相克关系为平台财务欺诈提供了机会,共享性和侵犯性矛盾的共生关系为平台财务欺诈提供了动机,而智能性和伦理性矛盾的相伴关系为平台企业提供了合理化其欺诈行为的能力。平台企业的财务欺诈是由其矛盾运动失衡和偏离轨道引起的,应从监管方、平台方和投资方三管齐下,推出相关规范和技术手段,调节平台企业的矛盾运动,使其向有效防范财务欺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平台企业 财务欺诈 矛盾论 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童锦治 黄克珑 林迪珊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04~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避税在总体上会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成本。但受公司治理水平影响,上述机制对不同企业效果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在影响融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率。随着避税程度的提升,等额融资成本对企业价值的损害也会增加。因此,避税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通过避税降低融资成本无法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避税 融资成本 资金配置效率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宝强 毕晓方
笔者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通过样本分类回归、对比检验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绩效以及价值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因为代理成本的高低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当代理成本较高时,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当代理成本较低时,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不过,当现金持有量不足正常值时,两者相关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超额现金持有 代理成本 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庆
本文以因财务欺诈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代理冲突的来源,划分了两类财务欺诈行为,并实证考察了政治关联与财务欺诈查处周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查处周期显著长于非政治关联上市公司;相对于证券交易所的处罚,证监会的处罚效率更容易受政治关联的影响;管理层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一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大股东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二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代理冲突 财务欺诈 处罚周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庆
本文以因财务欺诈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代理冲突的来源,划分了两类财务欺诈行为,并实证考察了政治关联与财务欺诈查处周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查处周期显著长于非政治关联上市公司;相对于证券交易所的处罚,证监会的处罚效率更容易受政治关联的影响;管理层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一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大股东具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延长第二类财务欺诈的处罚周期。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代理冲突 财务欺诈 处罚周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敏 林爱梅 魏麟欣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检验内部控制对企业政治关联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型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在政治关联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代表委员型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在代表委员型政治关联、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敏 林爱梅 魏麟欣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检验内部控制对企业政治关联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型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在政治关联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代表委员型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在代表委员型政治关联、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幸丽霞 陈冬 林晚发
本文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避税行为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债券信用评级越低;企业避税降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在避税程度高以及本土评级机构分组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对内在机制的探讨表明,信息风险在避税行为影响债权信用评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传导作用。本文从债权市场角度研究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丰富了企业避税风险观方面的文献,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规范企业主体市场行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债券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新途
文章依据代理成本、财务协同效应与财权集中程度的关系,构建出企业集团财权配置的均衡模型,揭示了财权配置的决策机理以及决策敏感因素。并以此为理论指引,论证了适合浙江民营企业集团财权配置模式的基本定位,以及对投融资决策权的具体配置方案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代理成本 财务协同效应 财权配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喻少华 王安邦
本文分析了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指出了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董事会和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审计师是财务报告真实公允的重要控制机制,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缺陷紧密相关,财务报告欺诈问题,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问题,要防范财务报告欺诈,根源在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关键词:
财务报告 欺诈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建新
近几年,国内外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欺诈,2006年7月15日,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作“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生效,在美上市的所有公司都要求按照该法案提交财务年报。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财务欺诈案件,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各种理论根源和具体成因,并且在借鉴美国防治财务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欺诈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财务欺诈 财务欺诈理论 成因 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