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6)
2023(15945)
2022(13403)
2021(12676)
2020(10868)
2019(25002)
2018(24772)
2017(48114)
2016(26125)
2015(29529)
2014(29273)
2013(29224)
2012(26240)
2011(23339)
2010(23606)
2009(21902)
2008(21882)
2007(19624)
2006(17270)
2005(15651)
作者
(74853)
(61943)
(61740)
(58598)
(39704)
(29565)
(28121)
(24339)
(23470)
(22394)
(21104)
(20922)
(19942)
(19577)
(18933)
(18896)
(18720)
(18334)
(17810)
(17712)
(15458)
(15214)
(15001)
(14260)
(13932)
(13894)
(13761)
(13754)
(12415)
(12240)
学科
(107680)
经济(107557)
(102684)
管理(96180)
(94006)
企业(94006)
方法(51378)
数学(41313)
数学方法(40628)
(34568)
业经(33229)
(31695)
(25568)
财务(25475)
财务管理(25436)
中国(24843)
企业财务(24111)
(22488)
农业(22065)
理论(21586)
技术(21147)
(20029)
(19457)
(18905)
(18783)
贸易(18772)
(18297)
(18229)
地方(18094)
(16764)
机构
学院(371689)
大学(369367)
管理(156759)
(146918)
经济(143708)
理学(134069)
理学院(132713)
管理学(130486)
管理学院(129783)
研究(114498)
中国(90563)
(79103)
科学(70393)
(70276)
(58831)
(56995)
(56105)
财经(55291)
业大(54165)
中心(52968)
研究所(51406)
(50338)
北京(49926)
农业(46013)
(45574)
(45303)
师范(45163)
经济学(42065)
商学(41763)
(41718)
基金
项目(246184)
科学(194774)
研究(181489)
基金(179038)
(154422)
国家(153083)
科学基金(133992)
社会(113367)
社会科(107523)
社会科学(107488)
(97013)
基金项目(94554)
自然(88440)
自然科(86477)
自然科学(86459)
自然科学基金(84926)
教育(83492)
(80221)
编号(74899)
资助(74677)
成果(59524)
重点(53960)
(53838)
(53080)
(51122)
课题(50485)
创新(48880)
项目编号(46944)
科研(46788)
教育部(46496)
期刊
(167357)
经济(167357)
研究(107909)
中国(71533)
管理(64689)
(58535)
(53941)
学报(53391)
科学(51184)
大学(41444)
教育(39819)
学学(38864)
农业(37412)
技术(35906)
(32298)
金融(32298)
业经(29563)
财经(27035)
经济研究(25423)
(23346)
(23172)
问题(21070)
技术经济(20638)
图书(19070)
现代(18571)
财会(18262)
商业(17643)
理论(17586)
科技(17553)
统计(16663)
共检索到55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勃  许晖  
"逆向跨国并购"(即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海外战略性资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跳板"。然而,与传统跨国并购相比,逆向跨国并购呈现"以弱并强"甚至"蛇吞象"的独特特征,导致并购双方存在显著的身份落差。身份落差使得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恰当的身份管理模式会对并购整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与大样本统计方法,探究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的方向和强度是决定并购后组织身份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高强度身份逆差与"单一隔离型"模式匹配,低强度身份逆差与"双元联邦型"模式匹配,身份顺差与"统一吸收型"模式匹配;不同身份管理模式在话语建构、业务运营、权力关系、象征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大样本统计研究表明,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具有较高普适性,但也受核心业务相关性、业务分割等因素影响。本文不仅揭示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有效管理双方组织身份、提升并购整合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俊  
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具有获取稀缺战略性资源、重构企业内分工以及增强消费者认同等独特功效,同时也面临缺乏价值链高端环节运作经验、缺乏高级垄断性生产要素和强势企业文化等弱势困境。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发现,具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实施"借力"策略和渐进式文化整合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成功,而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却使我国部分实施逆向跨国并购企业付出惨重代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陆军  李静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已从资源寻求型逐渐向知识寻求型转变,如何通过并购实现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向我国企业的逆向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逆向知识转移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整合企业文化、优化治理机制、建立社会化交流机制和明确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措施,加快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为案例对其逆向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志雄   王建平   夏欢欢  
逆向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获得海外资源,实现快速国际化的“跳板”。然而,“以小并大”“以弱并强”的逆向跨国并购往往会导致并购双方存在显著的身份落差,对企业并购整合提出了巨大挑战。文章选择吉利并购整合沃尔沃进行单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探究组织身份管理对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组织身份差异对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使双方企业能够获得巨大的协同效应,并购企业与被并企业利用组织身份分离来实现有效整合,正因为企业采取了组织身份分离的管理模式,使得并购企业与被并企业实现了组织身份协同,最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本研究的启示在于:一是重视组织身份差异对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的影响;二是实行合适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三是建立对话交流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有志  吴超  周杰  
本文以201 1~2012年发生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美国家的选择为研究问题,检验了控股股东性质、资产性质和企业规模对北美地区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愿意选择北美地区作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国;而随着无形资产比例以及企业规模的提升,企业选择北美地区的可能性显著下降。最后,分别从"能力"与"动力"两个维度分析了企业选择进入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原因,并构建了"逆势"跨国并购模式的驱动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文章将BVD(Zephyr)统计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利用我国2001~2012年37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国并购是否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总体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第二,在不同目标国(地区)的跨国并购对行业生产率进步有不同影响。对高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对中低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没有明显促进行业生产率进步;对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传统避税港的跨国并购没有显著促进行业生产率进步,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并购明显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最后,文章以行业人均产值作为生产效率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文章将BVD(Zephyr)统计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利用我国20012012年37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国并购是否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总体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第二,在不同目标国(地区)的跨国并购对行业生产率进步有不同影响。对高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对中低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没有明显促进行业生产率进步;对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传统避税港的跨国并购没有显著促进行业生产率进步,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并购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谦  王迎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广明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系统研究了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内容与模式,认为除了加强并购的系统性、进行详细的并购前调查外,中国企业要正确分析研究并购双方的资源特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正确选择合理、有效、及时、适度与适合自身企业的并购后资源整合模式,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梅  吴小节  汪秀琼  蓝海林  
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整合战略以应对合法化要求呢?论文基于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25篇初始案例研究,使用质性元分析法,通过摘录、编码、归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战略决策情境与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过程的匹配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响应行为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了一个整合的C-B-D(Context-Behavior-Decision)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模式有4种,分别是"无为而治"型、"轻触"型、"支持性合作伙伴"型和"重触"型。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四类不同的组织身份管理、资源整合、社会网络、制度/文化应对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小梅   吴小节   汪秀琼  
本文基于2001—2017年76家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发达国家企业的案例,使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战略三角框架整合并购行业相关性、并购经验、并购控股权、并购动机、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企业所有权性质7个条件变量,探究这些因素组合驱动中国企业逆向并购后整合模式选择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1)“轻触”型整合模式选择的等效路径有4条,即制度约束情境下,以探索式并购为主的非相关并购或经验主导下的高控制权并购,以及制度短板情境下,以利用式并购为主的低控制权并购或经验主导下的探索式并购更倾向于选择“轻触”整合模式;(2)“无为而治”型整合模式选择的等效路径有2条,即制度短板情境下以利用式动机为主的低控制权并购,或资源劣势下的非相关并购更倾向于选择“无为而治”型整合模式;(3)“支持性合作伙伴”型整合模式选择的等效路径有3条,即制度套利情境下的相关并购,或文化多样性情境下,并购经验驱动的高控制权并购或高控制权下的相关并购更倾向于选择“支持合作伙伴”型整合模式;(4)“重触”型整合模式选择的等效路径有2条,即制度套利情境下,经验主导下的具备高控制权的探索式并购,或具备资源优势的高控制权主导的相关并购更倾向于选择“重触”型整合模式。研究结论丰富了并购后整合模式选择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三卿  孟凡臣  唐云亭  
选取跨国并购后企业的整合模式作为并购绩效的影响因子,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组织结构整合和业务流程整合四维度出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整合模式对企业管理绩效、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剑波  吕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实现创新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逆向"特征,吸收能力能够保证先进技术知识从"弱"到"强"的有效转移。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知识价值,吸收、同化和运用外部知识来提升创新绩效的能力,吸收能力提升了跨国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基础、知识一致性、市场轨道稳定性是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前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一些领域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但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依旧处于"追赶"情境下,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中国机会"概念,那些拥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路路  胡士强  
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增加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及创造协同作用的主要战略。但并购实践中,并购后的结果往往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以往的跨国并购研究主要从财务和战略的角度对并购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跨国并购产生的组织认同变化很少涉及。文章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跨国并购后组织认同变化的因素:连续性感知、沟通氛围及文化的兼容。最后,文章还提出了跨国并购后组织认同重构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