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9)
- 2023(19039)
- 2022(16336)
- 2021(15077)
- 2020(12931)
- 2019(29853)
- 2018(29651)
- 2017(57495)
- 2016(31329)
- 2015(35150)
- 2014(35192)
- 2013(35006)
- 2012(32053)
- 2011(28759)
- 2010(28645)
- 2009(26794)
- 2008(26900)
- 2007(24018)
- 2006(20663)
- 2005(18421)
- 学科
- 济(132296)
- 经济(132149)
- 业(109891)
- 管理(101552)
- 企(97350)
- 企业(97350)
- 方法(64010)
- 数学(53133)
- 数学方法(52435)
- 财(39397)
- 农(38155)
- 业经(35873)
- 中国(30639)
- 务(27962)
- 财务(27877)
- 财务管理(27829)
- 学(27340)
- 企业财务(26420)
- 农业(26349)
- 制(25135)
- 理论(24452)
- 地方(23419)
- 技术(23104)
- 贸(23094)
- 贸易(23088)
- 和(22562)
- 易(22395)
- 划(20006)
- 策(19082)
- 环境(18901)
- 机构
- 学院(456468)
- 大学(454444)
- 管理(183019)
- 济(182468)
- 经济(178581)
- 理学(158492)
- 理学院(156801)
- 管理学(153978)
- 管理学院(153156)
- 研究(145572)
- 中国(110068)
- 京(95941)
- 科学(92012)
- 财(84931)
- 农(78466)
- 所(73768)
- 业大(69957)
- 财经(68483)
- 研究所(67185)
- 江(67178)
- 中心(66868)
- 经(62197)
- 农业(61919)
- 北京(60051)
- 范(57367)
- 师范(56794)
- 经济学(54707)
- 州(54219)
- 院(52657)
- 财经大学(50788)
- 基金
- 项目(307234)
- 科学(241654)
- 基金(223361)
- 研究(221540)
- 家(194644)
- 国家(192984)
- 科学基金(166635)
- 社会(138956)
- 社会科(131666)
- 社会科学(131632)
- 省(121015)
- 基金项目(118357)
- 自然(110448)
- 自然科(107905)
- 自然科学(107874)
- 自然科学基金(105953)
- 教育(102082)
- 划(101040)
- 资助(92759)
- 编号(90391)
- 成果(72119)
- 重点(68387)
- 部(67429)
- 创(64720)
- 发(64662)
- 课题(61409)
- 创新(60011)
- 科研(59382)
- 教育部(57585)
- 大学(57291)
- 期刊
- 济(198689)
- 经济(198689)
- 研究(128236)
- 中国(79738)
- 学报(72617)
- 农(71285)
- 财(68968)
- 管理(68734)
- 科学(66725)
- 大学(54963)
- 学学(52164)
- 农业(49030)
- 教育(45034)
- 技术(41524)
- 融(36510)
- 金融(36510)
- 业经(34337)
- 财经(33831)
- 经济研究(31075)
- 经(29006)
- 业(27738)
- 问题(26194)
- 技术经济(24353)
- 版(22045)
- 统计(21799)
- 商业(21149)
- 科技(21118)
- 现代(21082)
- 理论(21005)
- 图书(20904)
共检索到65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爱香
文章应用熵理论不仅论述企业的并购行为,而且还解释了企业的并购动机。然后,利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证明企业的连续并购与间隔并购样本是有差别的。对于企业的连续并购行为,可以选取合适的变量来进行预测。最后,应用四大类别熵建立了logistic模型,对企业的连续并购行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以四大类别熵作为自变量所建的模型对企业下一年的连续并购行为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远高于仅有常数项的预测模型。
关键词:
连续并购 熵 类别熵 预测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周爱香 彭兰香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应用文献。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文章从企业的管理性质——耗散结构入手,解析了企业并购的动因是追求企业的熵变为负。在熵变为负的情况下,企业向社会输入负熵,社会支持企业回报负熵,两者在组成一个开放系统的基础下,达到双赢。
关键词:
并购 负熵 熵变 熵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亮 柴林 刘江山
随着精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精密电子制造企业逐渐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但由于技术水平与世界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仅依靠内生发展,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式发展,连续并购成为破局的关键。文章以东山精密2014—2018年的连续4次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首先依照4次并购行为之间的特征,将前三次并购划分为开拓式并购,第四次并购划分为聚合式并购;其次根据EVA理论,从定量角度着手深入剖析东山精密连续并购对企业价值影响;最后运用扎根理论从定性角度出发探究连续并购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东山精密的连续并购并非单次并购的简单累加,企业价值的变化不仅受单次并购的影响,开拓式并购阶段、聚合式并购阶段分别通过吸收融合横纵向资源来提升企业价值;东山精密的连续并购从管理、技术、业务三方面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且管理、技术、业务三种协同作用在开拓式并购阶段和聚合式并购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慧丽 冯俊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已成为企业成长、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然而,在大量的并购实践中,却有不少企业跌入困境。为此,将企业视作一个可能的耗散结构,从熵定律对企业的作用和熵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并购企业正熵的产生和如何生成负熵,探索有效整合策略,使并购后企业尽快走向稳定和有序,提高并购企业的协同绩效。
关键词:
耗散结构 并购 熵定律 熵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宏晓
近二十年来,西方主要国家逐步放松对金融业务范围和地区范围的管制,金融业借此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合并浪潮。各国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并购重组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后,也希望通过并购来取得快速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交易——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并购动因进行分析,指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并购动因 阻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艾青 向正军
并购重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随着新一轮并购浪潮的出现,对于并购的动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用经济学的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等理论对企业的各种并购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由于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因此,对于实际发生的并购绩效的分析应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利弊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彬 张核
文章基于集团并购实践的现实需要以及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在权变视角下全面探究影响企业集团并购主体选择的关键因素,在系统分析外部权变因素和内部权变因素(包括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及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企业集团并购主体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集团并购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并购执行权 主体选择 权变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鸿鹰 何青松 何宗明 杨诗韵
并购是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成长方式,并购中的组织学习对科技型企业提高并购绩效至关重要。利用生存回归方法,分析科技型企业并购经验惯例和并购绩效反馈对连续并购决策的影响,探究并购中组织学习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并购次数多、并购绩效反馈好,则企业作出连续并购决策的概率大,好的并购绩效反馈会强化并购次数对连续并购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组织学习 连续并购决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昭
在不完美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企业并购能否通过协同效应带来有效的市值管理?本文选取了在2007—2010年期间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检验了并购的价值创造和市值管理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并做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企业未来三年经营绩效有正协同效应的并购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值管理效用。分组检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投资者更为关注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民企并购以及股权分散型企业并购。这些并购类型的市值管理更为有效。
关键词:
并购 价值创造 市值管理 有效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昭
在不完美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企业并购能否通过协同效应带来有效的市值管理?本文选取了在2007—2010年期间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检验了并购的价值创造和市值管理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并做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企业未来三年经营绩效有正协同效应的并购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值管理效用。分组检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投资者更为关注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民企并购以及股权分散型企业并购。这些并购类型的市值管理更为有效。
关键词:
并购 价值创造 市值管理 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邱金辉 王红昕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按照并购动机——行为——绩效的逻辑顺序,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探索了并购理论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企业 并购研究 现状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 陈继祥
外部经济环境的动荡变化,不仅可以使在位企业失去原有的战略优势,而且还会使这些优势得以存在的前提不复成立。中国的后发企业在全球发达经济体衰退的背景下,以资金换股权,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寻求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罡 李善民
本文将交易成本划分为显性交易成本和隐性交易成本,认为主并公司进行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显性和隐性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我们以2003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建立了主并公司的预测模型,发现资产专用性越强,显性交易成本越高,公司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越大;中间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越高,显性交易成本越高,公司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成长能力越强,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程度越高,隐性交易成本越高,公司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并购 主并公司 交易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小东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国内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来提高竞争力;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使国内企业更多的进行海外并购来整合资源。不论是国内并购还是海外并购,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重组方式。2000年来,通过上市公司间的并购重组而产生的新上市公司数量已高于当年IPO上市数量。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并购能实现股东、公司、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多赢";而对于海外并购,业界则存在各种质疑。然而两种并购行为的财务效果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外并购的财务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求得出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