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8)
2023(12426)
2022(10146)
2021(9068)
2020(7685)
2019(16946)
2018(16551)
2017(31602)
2016(17210)
2015(18608)
2014(17991)
2013(17926)
2012(16285)
2011(14337)
2010(14396)
2009(13743)
2008(14226)
2007(12861)
2006(11315)
2005(10080)
作者
(50952)
(42729)
(42685)
(40110)
(27296)
(20456)
(19028)
(16524)
(16177)
(15185)
(14799)
(14189)
(13686)
(13662)
(13372)
(12751)
(12729)
(12605)
(12414)
(12386)
(10887)
(10341)
(10254)
(9951)
(9519)
(9517)
(9480)
(9373)
(8552)
(8437)
学科
(83736)
(77138)
企业(77138)
(76196)
经济(75994)
管理(67129)
方法(33927)
业经(28859)
(27595)
(26372)
数学(25348)
数学方法(25162)
(21164)
财务(21156)
财务管理(21140)
企业财务(20061)
农业(19141)
中国(17482)
技术(17252)
(15166)
(14701)
(14556)
(14145)
理论(13874)
(13752)
贸易(13746)
(13370)
(12814)
企业经济(12663)
经营(12021)
机构
学院(255341)
大学(250425)
(108169)
经济(106450)
管理(103125)
理学(89813)
理学院(88909)
管理学(87705)
管理学院(87245)
研究(80496)
中国(62309)
(51239)
(51201)
(50992)
科学(50018)
财经(41397)
(40980)
业大(40861)
农业(40503)
(38786)
(37713)
研究所(37281)
中心(36119)
经济学(33116)
北京(31044)
财经大学(30630)
商学(30334)
经济学院(30219)
商学院(30081)
(29669)
基金
项目(171760)
科学(137305)
基金(128559)
研究(120991)
(113567)
国家(112509)
科学基金(97637)
社会(82333)
社会科(77263)
社会科学(77235)
基金项目(68669)
(67547)
自然(64256)
自然科(62866)
自然科学(62845)
自然科学基金(61864)
(56192)
教育(54098)
资助(50620)
编号(45814)
(40733)
(39325)
重点(38516)
(38035)
(36424)
创新(35876)
成果(35042)
国家社会(34504)
科研(33337)
教育部(32596)
期刊
(119794)
经济(119794)
研究(70243)
(47092)
中国(45253)
(43773)
学报(42906)
管理(41483)
科学(40118)
大学(32321)
农业(31966)
学学(31322)
业经(22193)
财经(21396)
(20857)
金融(20857)
技术(20689)
(19535)
经济研究(19277)
(18439)
教育(18134)
问题(15830)
技术经济(14830)
(13523)
商业(13257)
财会(13132)
现代(12602)
世界(12503)
(12308)
科技(12072)
共检索到369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车笑竹  苏勇  
本文结合组织合法性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违规行为引入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和效果的考察中,为探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态因素、厘清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5年间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违规企业更倾向于自愿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修复组织合法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违规行为存在与否显著影响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尽管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有正向提升作用,但这一机制仅对无违规行为的企业成立,发生过违规行为的企业无法通过发布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来提升企业价值。本文所获结论创新性地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带来重要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  陈宇哲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持续起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道德一致与道德许可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违规行为会先减少,随后增加,但增加程度小于减少程度,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U型关系。进一步考虑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业绩期望差距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和业绩期望落差对此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业绩期望顺差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珊  邹梦琪  
基于企业受到违规处罚的外生研究场景,运用文本分析技术,通过构建双重差分等模型识别了负面冲击下企业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的价值保护效应。研究发现,违规处罚后企业会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且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产生了保护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是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实现企业价值保护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声誉风险管理动机较强、媒体关注度较高以及面临更严重处罚的样本中,违规处罚后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文本信息披露质量的现象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瑶雯  穆军  
文章利用200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行业层面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及其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违规行为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会导致实体企业经营风险以及整个行业经营风险的上升;在国有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和企业的经营交易类违规相比,信息披露类违规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连超  刘强  毕茜  
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探讨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即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违规概率明显下降;在进一步考虑外部法治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后发现,当法律制度较差、司法透明度较低、监事会规模较小、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弥补法治环境和治理环境的不足,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在分析影响机制后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在于加强内部监督和改善信息环境。本文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有助于监管部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德芳  邱保印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会信任对中国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所导致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社会信任度高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违规的比率;在控制公司内部治理和法律执行效率因素后,社会信任与企业违规比率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并没有改变。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企业失信行为,投资者的预先期望会出现断崖式垮塌,使得社会信任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丧失,即当企业宣告违规时,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地区其股票会出现更大的市场反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明  周劲君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晓宇  韩淑亚  周昊明  
环境法规的目标是使企业意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出现环境违规行为时施加的环保处罚导致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应高于企业为环境合规增加的费用支出,进而激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利用KMV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企业环境违规行为对其债务履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环境违规且被处罚的企业,其债务履约行为并未显著低于环境绩效好的企业,甚至优于环境未违规企业的履约表现。说明当前我国对环境违规企业的处罚威慑力不足。应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优化环保标准;加强银行信贷审核,构建环境违规披露负面清单;利用舆论力量,扩大企业环境违规的负面影响,加大企业违规事件的曝光度,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关注,进而降低企业环境违规动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德芳   李良伟   王梦凯  
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否发挥治理效应,进而规制信息披露违规、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替代核心变量、滞后数据、控制高阶固定效应等检验,实证结果依旧稳健。(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进而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独立董事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披露违规的相关文献,还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治理、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构建数字经济体系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丽华  徐艳萍  饶品贵  陈玥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利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样本,本文发现:(1)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进行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的同时,同一集团内其他公司的股价也显著下跌,即违规事件在集团内存在传染效应,而这一传染效应主要存在于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财务违规事件中;(2)进一步的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存在能够解释传染效应的发生;(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集团内的传染效应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借助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兴市场中的企业集团。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辛宇  滕飞  顾小龙  
上市企业的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后将产生显著负向的短期市场反应,其经营环境和治理环境也将受到冲击。作为企业集团内的成员企业,当其受到违规处罚后,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其进行资源转移和支持,发挥风险共保机制作用,以平滑其业绩波动,满足监管者和投资者的预期。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支持行为在集团内部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将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违规的处罚行为和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整合在同一研究框架中,选取2003年至2015年沪深A股中非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监管部门违规处罚产生的信息传递效应和绩效传递效应,探讨集团实际控制人持股结构对这种绩效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从边际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和借款成本4个方面解析绩效传递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未受处罚的成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均显著为负,即违规处罚的信息传递效应;在此之后,其他成员企业的业绩表现显著下降,即绩效传递效应,并且受到的处罚越严重,绩效传递效应越大。集团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程度对违规处罚的绩效传递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将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提高、销售费用率减少,但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借款成本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丰富了违规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丰富了对企业集团中信息传递和绩效传递现象的理解。政府监管行为不仅对受处罚企业本身有惩戒作用,与受处罚企业相关联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冲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梦园   宋建波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考察了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的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主要通过弱关系的信息优势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能有效弥补正式治理机制的不足,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监事会规模小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鱼乃夫  杨乐  
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教育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管的学历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2)高管的年龄和女性占比都对企业违规行为有负向影响,但均不显著;(3)企业高管是否具有金融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责任和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数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因此,为了减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应当从提高高管的学历、提升专业知识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着手,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建平  张嵩珊  
作为落实主体整改责任和加强组织建设的手段,巡视巡察体现了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巡视监督对上市国企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巡视程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违规的发生概率,尤其是在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巡视监督抑制国企违规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内部集团,外部巡视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本文丰富了巡视与企业违规行为的研究,为实务界提供思路与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莉萍   徐嘉倩   滕飞   辛宇  
公司章程融合了公司内部自治和法律法规监管他治,具有自治和他治的二元性特征。本文基于公司章程自治与他治的二元共治内在属性,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区分公司章程修订中的自治与他治条款,据此衡量管理层章程自治权和章程他治权,并实证检验了两类异质性权力变动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章程自治权的增加与企业违规显著正相关,而管理层章程他治权的增加与企业违规正相关但不显著。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机制分析显示,管理层能力(合理化因素)和高管薪酬(动机因素)显著影响管理层章程自治权与企业违规的正向关系;而内部控制质量(机会因素)显著影响管理层章程他治权与企业违规的正向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良好的外部法律监督和文化环境氛围中,管理层章程自治权与企业违规的正向关系将减弱。本文从公司章程的角度考察企业自治与法律法规监管他治的差异化治理效果,从微观企业层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经验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